(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71)
現代社會多種媒體并存,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特別是網絡媒體風頭正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最常用的信息獲取途徑。與電視和網絡媒體這些視聽合一的媒體相比,廣播只有單一的聲音傳輸途徑,在競爭中并不占優(yōu)勢。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多種媒體都高度發(fā)達的大城市,廣播依然擁有自己的大批忠實聽眾,究其原因,廣播節(jié)目及其主持人獨特的親和力是廣播吸引受眾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親和力,目前的國內詞典和學術刊物對其有著不同的定義。綜合來看,所謂的親和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所在群體心目中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來源于人對人的認同和尊重,指的不是物理距離上的親近,而是心靈上的溝通和融合。
親和力是廣播依然擁有大量受眾的重要原因,那么廣播節(jié)目的親和力從何而來?第一,廣播節(jié)目內容一般關注和報道的內容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符合新聞價值判斷中的接近性原則,老百姓關注和熟悉這些事兒,具有很強的黏合性,可以牢牢抓住受眾。第二,廣播節(jié)目形式靈活多變,聽眾喜歡什么樣的形式,就采用什么節(jié)目方式。比如在很多的廣播頻率中,都開設了方言節(jié)目,讓人倍感親切;聽眾可以通過點播的方式,聽到自己喜歡的歌;還可以通過微信留言,電話溝通等方式,隨時和直播間溝通,參與到節(jié)目中。這種靈活多變的節(jié)目方式,使得受眾覺得廣播不是一個離自己生活很遠的、冷冰冰的信息傳遞機構,而是可以滿足受眾各種各樣信息需求,還可以隨時互動交流,這些都是廣播節(jié)目讓人倍感親切的原因。
廣播讓受眾倍感親切,那么是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把這種和力傳遞給受眾的呢?是節(jié)目主持人。作為廣播的核心,親和力是節(jié)目主持人必須具有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所謂廣播主持人的親和力,是指其在節(jié)目傳播過程中,散發(fā)出的讓聽眾覺得輕松和親近的特殊品質,是主持人的一種特殊魅力。這種特殊的魅力不是簡單的幾句問候、幾聲輕笑就可以概括,而是主持人基于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聽眾,真正地滿足聽眾需求,將聽眾和節(jié)目融為一體,讓聽眾真正地感受到主持人的吸引力,從而征服聽眾。從受眾角度來分析,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的親和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可親近的對人態(tài)度;二是可信賴的對事態(tài)度;三是高超的主持人能力。一句話,主持人在廣播節(jié)目傳播中對人、對事和主持能力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越強,其親和力就越高。
首先,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的職業(yè)性質意味著他們總是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所傳遞不僅僅是信息和資訊,更是思想和感情。具有親和力,是節(jié)目主持人必須要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國家語委姚喜雙教授,在2001年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結束后曾說過:一個主持人要取得成功,就要具備“三力”,即功力、能力、親和力。只有具備了親和力,才能和聽眾產生共鳴,與聽眾融為一體,聽眾才會支持其所主持的節(jié)目。
其次,廣播媒體需要主持人具有親和力。廣播要想提高收聽率,必須要得到受眾的認可,除了節(jié)目內容和頻率包裝,主要內容需要通過主持人傳遞,因此親和力也是廣播媒體對于主持人的重要要求。
最后,整個社會也需要主持人具有親和力,作為社會正能量的傳遞者,主持人只有以積極向上的面貌出現,才能更好地感染受眾,構建和諧社會。
主持人面對廣大受眾,應該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廣播傳播理念,把受眾的需求和利益擺在第一位,充滿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這是主持人獲得親和力的基礎。正如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白巖松所說的:“主持人的技巧很多,但是一切的努力都應該在人性化的表達方式中實施。放棄了這種人性化,就等于把自己反鎖在密不通風的房間里,哪怕三頭六臂,也無法真正觸碰觀眾的心靈。”
在主持各種廣播時,主持人首先要尊重聽眾的需求和情感,關注社會各個群體的變化,關注民生,充滿人文關懷,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有需求的聽眾。每天廣播主持人看似坐在直播間里,對著話筒和操作臺說話,但是并不意味著是自說自話,自己娛樂,但是他們的心中必須裝著聽眾,時刻要思考聽眾的需求,選擇聽眾關注的內容和話題。
其次,主持人作為媒體人,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滿足聽眾的知情權、話語權,能夠發(fā)揮溝通輿情、監(jiān)督社會、維護受眾權益的責任??傊?,只有在尊重聽眾權益的基礎上,真正滿足受眾需求,肯定他們的價值,才能賦予親和力真正的內涵,才能與聽眾實現心靈上的溝通交流。
廣播節(jié)目的主持人用聲音去打動聽眾,觸碰他們的內心,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自己有真情實感,只有有了內化的真實情感,才能外化為表象的真實可信。觀眾只有感受到了這種真實可信,才會接近和喜愛這位主持人。主持人要想獲得這種真實情感,必須要靠長期的積累,首先要有擔當和社會責任感,其次要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最后還要關心和愛護自己的聽眾,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自己對節(jié)目和聽眾的深厚情感,進而外化在自己主持的節(jié)目中,在主持時飽含感情。
以廣播新聞播報為例,我們傳統(tǒng)的播音員在播報新聞時,習慣于一板一眼地進行嚴肅播報,這種播報方式雖然也可以精確地傳遞信息,但是卻明顯缺乏感情,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親和力?,F如今受眾的個性化和自主需求更加強烈,這種播放方式明顯已經落伍,所以越來越多的廣播媒體,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新聞播報方式,變“播”為“說”,用“說新聞”的方式,來傳遞內容。這種說新聞,不僅考驗著主持人的語言功底和主持能力,還可以表現出主持人內在的情感、個性和人格魅力。因為在“說新聞”過程中,或多或少主持人都會加上自己的看法和評論,比如說對一些災難事件,主持人不能漠視,要有同情心,對于一些揭露性報道,主持人要大膽直言,替公眾發(fā)聲??傊?,在說新聞的過程中,無論是悲傷、喜悅、氣憤等,這些感情主持人都應該有,而且也應該表達。當然,作為公眾人物,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在表達情感時要注意分寸,不能口無遮攔,更不能表達錯誤的情感??傊?,只有節(jié)目主持人人恰到好處地表達出適當的情感,才能贏得受眾的叫好聲,讓自己的主持富有親和力。
廣播節(jié)目的主持人要具有親和力,同樣需要注重積累廣播的相關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知識使人的思維敏捷,頭腦睿智,見解獨到。實踐經驗能夠讓主持人更深刻準確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有更多處理的技巧,面對與聽眾的交流時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應對,并給出正確的引導。一個熟悉聽眾、尊重聽眾并且能夠正確引導聽眾的主持人,才能贏得聽眾的信任,才能讓聽眾對他們敞開心扉,真心接納,所以厚積薄發(fā)的知識積累和豐富深厚的社會實踐都是主持人親和力產生的源泉。
以廣播節(jié)目中經常會開設的聽眾熱線電話為例,主持人需要在電話中幫助聽眾解決一些情感、生活或者各種各樣的專業(yè)問題,這些都是沒有事先備稿的,需要主持人臨場發(fā)揮,因此對于主持人的知識儲備要求很高。同時,由于打進電話的什么層次的人都有,遇到的問題、表達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是千差萬別,主持人只有經驗豐富,根據過往的實踐隨時調整溝通方案,這樣才能用比較正確的方法幫助聽眾解決問題,才能收獲聽眾的信任。
主持人的親和力需要主持人有內在的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和真實的情感,還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而把這些表現出來的載體就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主持人的基本功。廣播主持人要能夠把自己的愛、同情、激動等各種情緒、理性的思考和對別人合理的建議,用恰當的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平和地與聽眾溝通,這是親和力的前提。
總之,不同的廣播主持人有不同的主持方式,他們所具有的親和力也是千差萬別。但是親和力所達到的主持人與聽眾平等溝通的傳播效果,與聽眾情感上互相尊重的溝通體驗,卻是相同的。主持人必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多一些實實在在的關心,真正和聽眾做朋友,才能做一個有親和力的,長久受歡迎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