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四川 德陽 618000)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建筑業(yè)也取得了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它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對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近些年興起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它具有視圖化、共享性、互動性的特點,極大地促進了建筑業(yè)的生產效率,保證了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的實時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提高了資料管理的效率。
在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貫穿實施過程的始終,從建筑施工之前的準備工作,施工過程到竣工驗收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大量的工程資料數據。而傳統(tǒng)的紙質文檔資料管理是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工程資料的數據,不能夠有效的進行保障。并且對它們進行手工整理不但耗時耗力,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也會出現疏忽造成紙質資料的丟失和遺漏,對于整個建筑工程就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承包商和業(yè)主雙方都會造成損失,所以說傳統(tǒng)的紙質文檔管理模式保管的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實時性、有效性都存在著不足,使得出現問題的時候并不能及時的進行處理。
建筑工程中應用的工程資料管理軟件的特點就是將工程資料的表格的形式變成電子資料,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保證資料的完整性,使得資料管理工作更加的規(guī)范。但是它仍然沒有辦法真正的解決資料的實時性和有效性的問題,經常出現資料后補的現象。
(1)在我國建筑工程中的資料管理技術的發(fā)展相對比較的滯后,建筑行業(yè)中在施工的始終中包含的工程資料特別的多,其中不但包含有施工過程的信息記錄,還有施工圖紙、材料采購、質量驗收等信息,數據非常的多,而目前很多的信息大多依靠手工進行操作,這些資料管理軟件并不能完全的對資料進行有效的整合,容易出現不兼容、格式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樣一來,工作效率低下,費時費力。另外我國缺乏統(tǒng)一的資料信息存檔標準,當前的建筑工程資料都是按照當地的檔案管資料進行存檔以及企業(yè)自身資料信息存儲的要求,所以對于管理資料人員的要求就會很高,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比較高,有充足的專業(yè)經驗和專業(yè)的檔案管理知識,能夠有效的進行資料的分類,提取相關的有用信息。
(2)信息化程度比較低,并不能有效的運用信息化技術。我國對于建筑工程的資料管理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各個地區(qū)的管理呈現各自的特色,差異化比較明顯,全國各個省份所使用的軟件、相應的表格形式都不一樣,因此,有關的工程資料在各個省份之間的轉化和利用并不能順利的進行,但是實質上很多的資料表格需要錄入的信息數據差異性并不大,而更多的都是在與表格格式形式方面的不同。而且不同省市之間對于工程資料信息的查詢、共享、記錄等都存在差異和障礙,有些異地的工程項目,就遇到這種障礙,關于項目的相關人員的溝通交流比較困難。在建筑工程竣工的時候,所有關于施工的資料都要進行整理規(guī)整,并在檔案館進行存檔,雖然這些資料對于后期的建筑整改、改建等很少被利用,但是這些數據對于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城建的檔案管的紙質資料保存的比較多,并不能進行實時的查詢,并不方便,并且即使有電子資料,也是工程項目的所在地進行檔案的保存,數據的共享并不發(fā)達,信息資料的齊全度不高。
(3)工程資料的實時性較差。我國的建筑行業(yè)資料管理人員的受監(jiān)督度并不高,資料管理軟件的實時操作監(jiān)督比較差,很多的資料管理人員都是施工的后期進行資料的后補,在軟件中,資料所需要的時間、電子簽名等都是后補的,所以不能保證項目資料的真實性,實時性也欠缺,有效性存在懷疑,資料不能完全的被有效的、及時的利用。
BIM主要是利用建筑工程中的所有信息數據,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式建立建筑模型,能夠給人們提供一種最直觀的虛擬的建筑體驗。BIM技術是對工程項目實體和功能特性的數字化、網絡化的一種表達,能夠進行資源信息的共享,為建筑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種決策進行有效的支持,是一種數據管理工具,帶動了建筑業(yè)的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它主要以四維的可視化的形式進行數據信息的展現,能夠全面有效的利用信息。
(1)施工前準備工作中的運用。在建筑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中,資料信息主要是通過建設單位進行提供,里面主要包含了一些勘察設計文件、招投標以及承包合同文件等信息數據,并通過與施工單位進行合作,進行圖紙設計規(guī)劃,施工組織設計,監(jiān)理單位同時也要進行自身的監(jiān)理規(guī)劃和實施細則進行編制,還要監(jiān)督嚴格審查施工單位的資料信息數據。BIM技術在施工前準備階段的運用,是將傳統(tǒng)的2D圖紙轉化為4D立體的、視覺可視化的BIM信息模型,并將施工需要的勘察設計圖紙的構件信息存儲到模型中,一些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屬性信息也要輸入到模型中去。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各工程參與方雖然在同一個平臺軟件上,但是有不同的賬號和密碼,利用賬號和密碼根據系統(tǒng)的提示,就能夠將工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上傳到平臺上,然后進行審核和修改,有效的提高了效率,縮短了信息傳遞時間。
建筑工程的設計中不免出現問題,所以BIM技術技術下的4D信息模型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利用BIM技術下的BIM模型和建好的建筑結構對設計進行優(yōu)化升級,快速的修改存在問題的設計參數。同時,BIM模型還能夠進行施工模擬,與現實的施工過程進行匹配,能夠減少施工的成本,避免后期的經常性的修改和調整。
(2)施工階段的運用。BIM在施工階段將BIM模型和實際的工程進度進行結合,在4D模型中將時間和空間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可以在模型中調取相應的信息就能夠找到相對的空間和時間的信息,減少和避免資料后補的現象。還能夠實時的控制資料管理人員進行資料編制的工作。4D的BIM信息模型能夠將工程資料的數據按照時間節(jié)點輸入數據庫,提高資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方便工程各參與方查閱資料,提高資料數據的利用效率。同時,BIM模型能夠實現資料數據的交換和實時的共享。
(3)竣工階段的運用,BIM在竣工驗收階段的運用,首先要基于前期資料的完整性,能夠很快的導出工程竣工報告、驗收報告、竣工圖等需求信息,施工的各參與方能夠利用4D虛擬動態(tài)的建筑模型去查閱建筑中所需的所有信息資料。這個階段要進行資料的移交歸檔,傳統(tǒng)的資料管理模式,使的需要信息的時候要去項目所在地的城建檔案管里進行查找和翻閱,那么BIM技術的出現,使得資料管理更加方便,更加的簡單。
BIM技術不同于原有的資料管理模式,它的出現使得建筑工程資料管理更加的便利,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能夠有效的提高資料的利用效率,提升資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但是BIM技術也存在其弊端,4D的BIM模型以及后期的資料數據的輸入和維護,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要求相關的技術和資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要加強對BIM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注重資料管理和BIM技術的相互融合。
[1]李婧妮. 淺析BIM在建筑工程資料管理中的運用[J]. 門窗,2017,(01):66+68.
[2]何關培. 施工企業(yè)BIM應用技術路線分析[J]. 工程管理學報,2014,28(02):1-5.(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