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官濱,劉偉男,賈越平,宋 鑫,劉洪洋,肖嵐清,李 微
鹽地堿蓬,別稱翅堿蓬(Suaeda salsa),是遼河口濱海濕地的重要先鋒植物,具有較強的耐鹽性,對改良土壤生境、遼河口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其群落形成了重要的景觀“紅海灘”[1]。由于人類活動以及植被群落演替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近幾年濕地內翅堿蓬群落退化明顯,影響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因此,對遼河口翅堿蓬生物量進行時空監(jiān)測變得十分必要。
遙感技術具有宏觀性、多波段性、時相性、無損和節(jié)省人力物力等優(yōu)勢,已經成為濱海濕地植被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2-4]。其中2010年吳濤等[5-6],2014、2016年牟蒙等[7-8]構建了翅堿蓬生物量反演模型,精度較好。本文以遼河口濱海濕地作為研究區(qū)域,選用反演翅堿蓬地上生物量的TSAVI植被指數線性模型,基于分類后的翅堿蓬遙感影像數據,反演該區(qū)域2013~2016年翅堿蓬地上生物量,獲得翅堿蓬地上生物量空間分布圖,分析研究區(qū)域翅堿蓬生物量的時空動態(tài)變化趨勢。
遼河口濱海濕地位于遼寧省盤錦市境內,地理位置121°23'~122°29'E,40°39'~41°27'N,濕地內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葦田和全國面積最大的奇特自然景觀“紅海灘”,為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與動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9]。本研究采用2013年9月28日、2014年7月13日、2015年9月2日和2016年9月20日的Landat OLI數據。本研究數據進行了裁剪、輻射定標和大氣校正等預處理。
通過決策樹分類方法對翅堿蓬分布面積進行提取。選用團隊前期研究中獲得的翅堿蓬遙感定量反演模型TSAVI線性模型[7]:
該線性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為0.83,顯著程度(F值)相對較高,在0.001置信水平上非常顯著,具有較高的計算效率,作為堿蓬濕地中翅堿蓬生物量的衛(wèi)星反演模型。
利用決策樹分類技術提取2013~2016年研究區(qū)域翅堿蓬的地理分布信息。經統(tǒng)計,2013年,翅堿蓬分布面積達為20.55 hm2,2014年,分布面積增加到26.58 hm2,到2015年,分布面積有所降低,為28.75 hm2,2016年,分布面積大幅度縮減到8.29 hm2。遼東灣翅濱海濕地內堿蓬分布面積在2013~2016 4年間總變化趨勢:2013~2015年,遼河口濱海濕地翅堿蓬分布面積呈現出增加的趨勢,2016年,分布面積大幅度減少。
反演獲得的翅堿蓬地上生物量,經統(tǒng)計,2013年的生物量為7.45×106kg,2014年增加到11.79×106kg,2015年下降到9.03×106kg,2016年大幅下降到2.82×106kg。生物量則呈現出2013~2016年先增長然后逐漸降低的趨勢,2016年生物量降低明顯。
2013~2016年,翅堿蓬濕地面積及生物量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2013年和2014年,翅堿蓬生物量和分布面積變化趨勢一致,呈上升趨勢。2015年,分布面積最大,但其生物量卻低于前兩年,在2015年的調查中發(fā)現,翅堿蓬長勢萎靡,密度十分稀疏,葉片飽滿度下降,光澤度也明顯不如前兩年,調查結果與本研究結論相符合。2016年,翅堿蓬的生物量和分布面積則都呈現出大幅度下降的現象。2013~2016年,翅堿蓬的生物量是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生物量和分布面積之間既有聯系,又有一定不同。
圖1 生物量及面積變化趨勢
本研究利用決策樹分類技術和生物量反演模型獲得2013~2016年遼河口濕地翅堿蓬的面積分布和生物量信息,遼河口濕地內翅堿蓬分布面積在2013~2016年呈現先上升后大幅度降低的趨勢,生物量變化趨勢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16年生物量大幅度下降。2015年翅堿蓬生物量和分布面積變化趨勢不一致。
[參考文獻]
[1] 邵 璐,姜 華.遼寧堿蓬根際土壤真菌多樣性的季節(jié)變化及其耐鹽性[J].生態(tài)學報,2016(4):1050-1057.
[2] HARDISKY M,GROSS M,KLEMAS V.Remote sensing ofcoastal wetlands[J].Bioscience,1986(36):453-460.
[3] 童慶禧,鄭蘭芬,王晉年,等.濕地植被成像光譜遙感研究[J].遙感學報,1997,1(1):50-57
[4] 傅 新,劉高煥,黃 翀,等.濕地翅堿蓬生物量遙感估算模型[J].生態(tài)學報,2012,32(17):5355-5362.
[5] 吳 濤,趙冬至,康建成,等.基于現場光譜的翅堿蓬生物量遙感反演方法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30(5):1336-1341.
[6] 吳 濤,趙冬至,康建成,等.遼東灣雙臺子河口濕地翅堿蓬(Suaeda salsa)生物量遙感反演研究[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1,20(1):24-29.
[7] 牟 蒙,李 微,劉 遠,等.鹽生植被翅堿蓬生物量定量反演研究[C].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2014:8.
[8] 李 微,牟 蒙,陳官濱,等.基于TSAVI的OLI模擬數據翅堿蓬生物量反演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6(5):1418-1422.
[9] 楊 帆,趙冬至,索安寧.雙臺子河口濕地景觀時空變化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08(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