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平
肥胖癥是臨床高發(fā)性慢性疾病,以體脂占體質量比重異常增高及身體局部過多脂肪沉積為主要特點,單純性肥胖為肥胖癥常見類型。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變,兒童單純性肥胖發(fā)生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對患兒身體健康及生長發(fā)育有較大危害[1]。如何有效治療單純性肥胖,改善兒童身體素質,是目前臨床研究重點,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營養(yǎng)干預在兒童單純性肥胖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對象:選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單純性肥胖患兒8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41例,對照組41例。納入標準:符合單純性肥胖診斷標準[2];年齡3~12 歲;BMI≥30 kg/m2;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存在內分泌系統(tǒng)疾??;存在代謝性疾??;繼發(fā)性肥胖;中途失訪者;精神疾病患兒。
2.方法:兩組患兒入組前,均未進行運動干預或飲食調控等治療性措施。入組后,兩組患者均進行適當?shù)倪\動及飲食調整,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擇運動方式與運動量,以有氧鍛煉最佳,如慢跑、跳繩、舞蹈、游泳、上下樓梯等,每次運動時間為30~40 min,以遙測心率表對患兒心率予以監(jiān)測,運動心率控制為140~160次/min。同時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對照組患兒僅口頭指導患兒調整飲食結構,但是未制定實施計劃、監(jiān)督執(zhí)行。觀察組進行營養(yǎng)干預:①根據患兒肥胖程度、飲食習慣制定食譜,控制每日熱量攝入,在既往熱量攝入基礎上減少500~1000 kCal,但不應小于《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中各年齡段需要量;②注意三餐分配合理性,早中晚所占比率分別為30 %、40 %、30 %,營養(yǎng)素分配一般為蛋白質占15 %~20 %,碳水化合物占50 %~55 %,脂肪占30 %;③部分患兒因能量攝入減少可能出現(xiàn)無機鹽或維生素缺乏現(xiàn)象,可根據具體情況適量給予相關制劑予以補充;④嚴格控制脂肪攝入,禁止食用油膩食物,主食注重粗細搭配,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可適當補充糖分;⑤食物烹飪方法應科學化、多樣化,避免采用炸、煎、烤等方法,多采用蒸、煮、燉等方法;⑥用低熱量食物替代高熱量食物,如用雞肉、魚肉代替肥肉,用牛奶、雞蛋代替點心、零食等;⑦糾正患兒咀嚼習慣,保證每口飯菜咀嚼超過20 次,不僅有利于營養(yǎng)素吸收,還能增加其飽腹感,并堅持少食多餐原則。兩組患兒均治療9個月后觀察效果。
3.觀察指標:對患兒治療前后體質量、BMI及脂肪百分率予以測定,患兒家長填寫健康信息調查表,對患兒每日運動時間及每日飲食情況予以記錄,根據調查表內容計算患兒每日攝入總熱能、脂肪供熱比。BMI=體質量/身高×身高。脂肪百分率=(年齡×0.23)-(性別×10.8)+(BMI×1.2)-5.4,女性性別取值為0,男性性別取值為1[3]。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空腹肘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甘油三酯(正常參考值:0.56~1.7 mmol/L),總膽固醇(正常參考值:2.8~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參考值0~2.7 mmol/L)進行檢測。肥胖標準:輕度肥胖BMI為30.0~34.9 kg/m2,中度肥胖BMI為35.0~39.9 kg/m2),重度肥胖為BMI≥40 kg/m2。
1.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41例,男性占56.1%(23/41),女性占43.9%(18/41),年齡4~12歲,平均年齡(6.7±1.6)歲,肥胖程度:輕度肥胖29.27%(12/41),中度肥胖56.1%(23/41),重度肥胖14.6%(6/41)。對照組41例,男性占63.4%(26/41),女性占36.6%(15/41),年齡6~10歲,平均年齡(6.9±1.5)歲,肥胖程度:輕度肥胖43.9%(18/41),中度肥胖46.3%(19/41),重度肥胖9.8%(4/41)。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肥胖程度分布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2.患兒運動及飲食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運動時間、每日攝入總熱能、脂肪供熱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運動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每日攝入總熱能、脂肪供熱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及飲食情況對比±s)
注:兩組比較,*P<0.05
3.患兒體質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兒體質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患兒治療后體質量、BMI及脂肪百分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體質量、BMI及脂肪百分率對比±s)
注:兩組比較,*P<0.05
4.患兒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脂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改善, 觀察組患兒治療后TG、TC及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TG、TC及LDL-C水平對比±s,mmol/L)
注:兩組比較,*P<0.05
兒童單純性肥胖具有較高發(fā)生率,我國該癥發(fā)生率為1.2%~17.1%,且患兒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其主要病因包括遺傳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患兒無內分泌紊亂及代謝障礙,全身脂肪分布較為均勻。研究指出[4],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有密切關聯(lián),且體重異常對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響。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質量,有效防治單純性肥胖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5-6],單純性肥胖的發(fā)生與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消耗失衡有關。通過運動干預,可消耗過多能量,抑制脂肪的轉化與儲存,對治療單純性肥胖有重要作用。但有學者指出[7],單純性肥胖同患兒飲食習慣,營養(yǎng)攝入等有重要聯(lián)系,在運動干預基礎上聯(lián)合營養(yǎng)干預,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兒童單純性肥胖治療中實施營養(yǎng)干預,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運動情況無明顯差異,但是觀察組每日攝入總熱能與脂肪供熱比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體質量、BMI及脂肪百分率等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相符[8-9]。營養(yǎng)干預通過減少每日熱量攝入,產生負平衡效果,從而使體脂逐步分解,起到降低體重作用,同時營養(yǎng)干預可對飲食進行合理搭配,并使患兒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對遠期預后有積極意義。營養(yǎng)干預需具備科學性、計劃性,首選需根據患兒具體情況指導干預方案,嚴格把控熱量及營養(yǎng)素攝入;其次需注重三餐分配及不同營養(yǎng)素比重,盡量控制脂肪攝入,補充機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再次需注意營養(yǎng)干預方法,改變患兒飲食習慣。
報道顯示[10],肥胖程度同血脂水平呈正相關性,而血脂過高可引發(fā)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危害人體健康。TG升高可增加血液粘稠度,TC為脂代謝重要指標,其增高可導致多種肝、膽、腎臟慢性疾病,LDL-C增高與脂肪攝入過高有密切關聯(lián),肥胖人群該指標水平普遍偏高,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TG、TC及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營養(yǎng)干預可明顯改善患兒血脂狀況,預防其他慢性病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兒童單純性肥胖治療中實施營養(yǎng)干預,可有效降低體重,防止脂肪蓄積,調節(jié)血脂水平,具有較高臨床價值。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且未對遠期預后進行觀察,結果還需進一步探討。
1 朱瑛,何莉.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研究進展.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1,17:179-182.
2 李輝,宗心南,季成葉,等.中國2~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篩查體重指數(shù)界值點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616-620.
3 王培,王淑琴,高怡青,等.營養(yǎng)干預模式對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的效果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583-5585.
4 張小飛,趙學良,陳銳,等.單純性肥胖癥兒童血脂和血漿內皮素變化的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696-698.
5 高正春.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03-305.
6 成美娟,鄭冬梅,龍朝杰,等.綜合干預對兒童單純性肥胖療效的影響研究.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1597-1598,1611.
7 鄔盛鑫,李長富,方新林,等.單純性超重肥胖兒童綜合干預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1367-1368,1371.
8 黎藝.營養(yǎng)干預結合有氧運動對單純性肥胖患者體質指數(shù)的影響.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616-1617.
9 盧姍,李群,曾珊,等.階梯式能量遞減對內臟脂肪面積的影響.江蘇醫(yī)藥,2015,41:1047-1049.
10 張琛琛,司虎克.營養(yǎng)和運動綜合治療對單純性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瘦素抵抗以及炎癥反應的影響.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1696-1698,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