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勉
行走世上,誰都想體面點。穿戴得干干凈凈,打扮得整整潔潔,出落得大大方方。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這張臉,就是體面。
有沒有面子,對相互陌生的人來說,首先是看外表。男人頭發(fā)梳得紋絲不亂,甚至油光可鑒,胡子刮得寸草不生,如剝光雞蛋,走在街上,神氣活現(xiàn),自覺很有面子的樣子。女人出門前,第一樁事就是收拾自己的臉,描眉畫唇,涂脂抹粉,哪怕有再急的事,也要稍加淡妝,容不得半點馬虎。女人這張臉,是名副其實的面子。臉面有了,接著就是穿戴。魯迅對上海男人要面子的穿著,曾有十分精彩的描述。他筆下,住在石庫門里的上海男人,睡覺之前,總要將西褲折出一條縫,然后小心翼翼疊壓在枕頭底下,第二天出門時,原樣拿出來穿上,褲子照樣筆挺,不見絲毫褶皺,衣衫鮮亮夾著包上班去。這就是過去“只重衣衫”的某些上海人的體面。所謂“可以沒有里子,不能沒有面子”,也由此而來。當時,上海女人要體面的流行說法是:長得可以不漂亮,穿得不能不漂亮。
過去經(jīng)濟條件比較拮據(jù)時,“赤腳穿皮鞋,赤膊穿西裝”的現(xiàn)象時有所見。這種滑稽趣相,只是證明,面子比里子重要得多。因為這樣才顯得體面。
體面是一種自我感覺,也是給人的感覺。有面子的體面只是表象,真正的體面是由體及面,是內涵的折射,也暗含著修養(yǎng)與氣質的高低。
體面與貴賤無關,與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無關,與財富多少無關。有人腰纏萬貫,揮金如土,出入燈紅酒綠場所,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更夸張者,手腕上戴著500萬元金表,希望贏得周遭羨慕的目光,自覺無上體面。殊不知,此種體面,虛榮其外,虛空其心。同是富者,李嘉誠在世上算得上出類拔萃了,可他手腕上戴了20多年的,是只售20多美元的普通手表。李嘉誠戴著這樣的表與商業(yè)巨頭會晤,與各國政要見面,肯定覺得是得體而合面的。由此折射李嘉誠的體面觀,不是虛浮輕飄,而是自我感覺里的踏實與滿足。
所謂“繡花枕頭一包草”,所謂“打腫臉孔充胖子”等老話,便是為那些“蹩腳體面”者的形象寫照。
體面最直接地由自我內心感受所決定。若做不到淡定與平靜,更在乎別人的認可,那在一個不知體面為何物的社會中,你最有可能跟在別人或勢利、或高低搖擺的目光中,氣喘吁吁。
(李響亮薦自《解放日報》)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