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
(肇東市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肇東 151100)
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使用準確、客觀、委婉的語言規(guī)范表達特定的采訪問題,屬于新聞采訪記者的基本業(yè)務素養(yǎng)。在充分了解與尊重被采訪者的基礎上,新聞記者不能一味按照采訪大綱的內(nèi)容深入采訪,而是要結(jié)合被采訪者的語言表達特征,選擇靈活多樣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激發(fā)被采訪者的傾訴欲望,使得讓新聞記者與被采訪者都能快速切入到特定的訪談氛圍中,從而完成新聞采訪工作。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引出采訪話題的方法有很多種,針對不同類型的采訪主題,采訪者務必要做到恰當引出新聞話題,奠定整個訪談的基調(diào)。例如,某次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的采訪對象主要是改革開放之后第一批富起來的人,受邀參與訪談的代表人物是郭百惠,整個采訪的主題也被定為“郭百惠幸福生活”。由于郭百惠在自己富起來之后,先后資助了十多名留守兒童,屬于好人好事,和社會正能量所以新聞記者在采訪的時候,采用了開門見山的訪談引入方式,之后沒有接著提出下一個問題,而是讓郭百惠自己講述從富起來到做善事的心路歷程,由此訪談人物強大的社會責任心逐漸變得立體化,最終采訪到的新聞內(nèi)容也就更具備閱讀價值。之后,記者又根據(jù)郭百惠的發(fā)言內(nèi)容,以富有感情的提問語氣,繼續(xù)深入采訪,這種熱情肯定、親切柔和的訪問態(tài)度,使整個采訪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具有很強的社會啟迪意義。
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往往在寥寥數(shù)語中,便能夠引出受訪者樂于暢所欲言的話題,從而讓受訪者在新聞記者營造的輕松愉悅氛圍中,將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這要求新聞記者善于在采訪過程中提出富有新意的采訪問題。例如,1998年在馬來西亞舉行了亞太首腦雙邊會議,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的記者吳小莉接到任務要采訪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但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來自國內(nèi)外的所有記者幾乎都想采訪江主席,但是江主席不可能有過多的時間回答所有人的采訪問題。在這種形勢下,記者吳小莉急中生智直接向江主席提出采訪問題:“江主席,我們都很關(guān)心,我手中的10元人民幣,明年是否還值10元?”江主席聞言側(cè)過頭回答了記者的疑問,堅定地告訴所有人“人民幣不會貶值”的重要信息。顯然,這個富有新意的采訪問題快速吸引了主席的回答欲望,同時還向國內(nèi)外的華僑們傳達了中國發(fā)展形勢很好這一重要信息,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電視新聞采訪案例。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要巧妙抓住提問的時機,提出富有新意的問題,讓受訪者能夠在恰當?shù)臅r候聽到倍感新鮮的采訪問題,從而愿意繼續(xù)接受記者的訪問。例如,1998年時任國家總理的朱镕基舉辦了上任后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在招待會上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的記者吳小莉想要采訪朱總理,獲得了朱總理的許可。接著,吳小莉便抓住采訪時機,巧妙提問朱總理道:“對于香港經(jīng)濟面臨的困難,想請教中央政府會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措施加以支持?”之后又換了一種問題說道:“外界都說您是鐵面宰相,那么您在改革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沮喪和想要放棄的時候?”這一采訪問題的好處就在于,記者巧妙抓住提問時機與受訪者展開了一次心靈交流,同時積極引導受訪者轉(zhuǎn)變社會角色,帶給朱總理一種強烈的暢談欲望,使得受眾能夠更直接地了解朱總理的坦誠率直的性格,既提高了新聞的價值,又體現(xiàn)出了朱總理的高智慧,表現(xiàn)出了記者抓住采訪時機的重要性。
在與新聞采訪對象直接進行交流的時候,新聞記者一定要掌握好語言表達的分寸,結(jié)合采訪對象的發(fā)言,靈活運用采訪的語言。就像以前主持人柴靜在采訪周星馳的時候,談到為何在《西游伏魔篇》里引用《大話西游》中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周星馳表示或許有情結(jié)成分。主持人接著換了一種表達技巧說道:“也許就是,我就想在這個時候,說出人生中最想說出的這句話。”周星馳一邊點頭贊同一邊對主持人說道“謝謝你啊”,讓桀驁不馴的周星馳發(fā)出如此感慨,可見新聞記者運用靈活的語言表達技巧,能夠達到直擊受訪者內(nèi)心最柔軟處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必須強化對語言表達技巧的重視程度,在采訪實踐中不斷提升采訪的語言表達技巧。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要學會恰當引入新聞采訪話題,并提出能夠吸引被采訪者傾訴興趣的富有新意的采訪問題,同時積極借助語言表達技巧的應用,將電視新聞采訪過程推向高潮,讓受訪者與訪問者都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一次愉快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