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人民廣播電臺
近年來隨著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各種傳媒的加入,一大批播音主持新人加入新聞隊伍中來,無疑增添了新的力量。但是和網(wǎng)絡時代、技術進步、裝備更新和傳播形式的發(fā)展相比,似乎播音主持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與此并不同步。深入挖掘就會發(fā)現(xiàn)在很多播音員、主持人似乎無意中淡化了某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播音主持藝術陷入追求表面化的泥淖。長此以往不但“辜負”今天的傳播環(huán)境和技術條件,也會影響播音主持藝術本身的發(fā)展和提高。
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思考,以為加強稿件層次分析,提升與受眾的交流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除過“氣息”、“口腔狀態(tài)”“音質(zhì)音色”及先天條件等物質(zhì)因素外,賦予播音主持作品以靈魂的無外乎“停連”、“情景再現(xiàn)”、“內(nèi)在語”、“對象感”、“心理重音和邏輯重音”等。其中“心理重音和邏輯重音”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分開的,一個是基于對稿件的理解和領悟,一個是基于語法結(jié)構(gòu)。對這些播音主持要領的把握,播小說、通訊、故事來說還比較容易找到感覺,但對于新聞類的稿件,尤其是消息、述評則很難把握,總不能臨播前請記者、編輯給播者講采訪背景、編輯意圖吧,這得靠播音員、主持人自己。其主要工作就是對要播發(fā)的稿件——進行層次分析。不是簡單的熟悉稿件。沒有這項工作,或者不知道、不會做這項工作,想要實現(xiàn)對“停連”、“情景再現(xiàn)”、“內(nèi)在語”、“對象感”、“心理重音和邏輯重音”等的把握就無從談起。
所謂稿件層次分析就是像剝洋蔥一樣,對稿件進行層次劃分,弄清每一層次要表達的意思,把每一個層次信息運用“停連”、“情景再現(xiàn)”、“內(nèi)在語”、“對象感”、“心理重音和邏輯重音”等準確地生動地播講給聽眾,從而完成聲音對稿件的再創(chuàng)作,使稿件的傳播力、影響力成倍躍升。這也是有聲媒體獨有的魅力。一般播音員、主持人都知道“停連”、“情景再現(xiàn)”、“內(nèi)在語”、“對象感”、“心理重音和邏輯重音”,但很多人就是不知道這些看不見的要素在哪里找呢,其實它就包含在所劃分的層次里。以《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為例: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 ①/。渡江戰(zhàn)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②/。國民黨反動派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V)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fā),直取對岸③/,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現(xiàn)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④/。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zhàn)斗,堅決地執(zhí)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⑤/。
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新聞稿,這里劃分了五個層次,播音中的層次劃分不受標點符號限制,加黑的楷體部分為重讀部分。層次①交代時間、人物、事件,長江是天塹,一日之間三十萬大軍突破,那是一支多么英勇的軍隊,重音、內(nèi)在語有了;層次②進一步交代詳情,邏輯重音;層次③是最好的情景再現(xiàn),強烈的現(xiàn)場感,紛紛潰退和長江風平浪靜之間(V)是一個“停連處理”,轉(zhuǎn)換口氣,做到“聲斷氣不斷”。不是說長江天塹加上飛機大炮還有軍艦,固若金湯嗎,但在解放軍面前什么事兒沒有,風平浪靜,萬船齊發(fā),直取對岸的,這是多好的內(nèi)在語??!層次④三十萬大軍,不到二十四小時,突破敵陣,占領廣大地區(qū),還正在進擊中,和前面苦心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形成前列對比。層次⑤英雄式的戰(zhàn)斗,堅決執(zhí)行命令,這是對頑抗之敵的心理壓力和威懾。
通過以上層次分析一下子理解了這么多,那些看不見的要素全都有了,同時提升播音員的報講欲望,為受眾傳達更多的信息創(chuàng)造了條件。
堅持做好稿件層次分析,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使播音主持水平有顯著的提升,長期堅持就會形成習慣,加快速度,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感”,使播音主持日趨成熟。
播音學所說的“對象感”不同于講話、發(fā)言、演講。播音員、主持人雖有成千上萬的受眾,但它的本質(zhì)是“一對一”的,每一個受眾都在獨立的接收你傳播的信息。所以這種對象感不是想象自己面對著一片受眾,應該是想著自己面對著一個一個的受眾,哪怕只想一個聽眾,都比想面對一片好,這才能找到真正的“對象感”。如果只停留在“對象感”層面那還只是一半,還需要推進。有“對象感”的目的是為了和對象交流,所以不要把受眾單純的想成聆聽者,他們是有分析、有判斷、有感情的,所以播音員、主持人應該把“對象感”進一步提升為“交流感”,而且是一對一的交流,這樣的話那些內(nèi)在語等等才能被更好的接受,才能和你產(chǎn)生情緒互動,產(chǎn)生共鳴,你的播音主持才有方向和目標。
其實稿件層次分析和對象感源于廣播播音,做得好的卻是八九十年代的電視播音員。當時字幕提示器尚不完善,電視播音還得看稿子,但是又不能一直低著頭念稿子,于是就必須抬頭看鏡頭和觀眾進行目光交流,于是就有了電視播音員要“設計交流點”的備稿環(huán)節(jié)。所謂“設計交流點”就是確定播到什么地方要抬頭,那些內(nèi)容低頭播,那些內(nèi)容要通過瞬間記憶抬頭播。所以當時電視播音員播過的稿子上畫滿了“/”。其實這就是稿件層次分析和提升對象感、交流感,這一點應該堅持下去。
總之,注重稿件的層次分析和提升“對象感”、“交流感”在播音主持實踐中的應用,是提升播音支持水平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