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英
(山西省侯馬市新聞網(wǎng)絡中心,山西 侯馬 043000)
電視畫面是形態(tài)、色彩、影調等多方面元素的構成,通過將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為人們呈現(xiàn)和諧、有機的變化,以上是視覺連續(xù)感覺的基礎。此外,還可利用這些元素的沖突和強烈對比,實現(xiàn)視覺沖擊力強的視覺效果,以此呈現(xiàn)畫面內容的感情烈度和情緒。實現(xiàn)畫面流暢平滑,應控制上述因素的變化幅度;反之,就要擴大這些因素的變化幅度。
所謂“鏡頭匹配原則”,是以兩個鏡頭畫面的拼接,實現(xiàn)和諧、對應的關系,避免為觀者帶來疑惑、排斥和抗拒的感受。鏡頭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之分,在屏幕畫框中人們觀察事物的運動方式、運動方向以及物體位置,使觀者的視覺中心隨鏡頭的轉換而改變。這種視覺移動方式與日常生活人們的肉眼觀看方式不同,因此在視頻剪輯時需要銜接好各個景別,按照一定規(guī)律,讓觀者適應日常心理感受。匹配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位置的匹配,即兩個鏡頭畫面主體剪接到一起,確保兩者互相協(xié)調,實現(xiàn)視覺的和諧。位置匹配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畫面中同一主體或同類物體,在進行同視軸變換景別或物體通過運動變換景別時,確保主體始終處于畫面中大致相同的位置。第二,要極力避免畫面中互相沖突的元素主體出現(xiàn),例如人物在講話時,分別在畫面中剪接兩個相反位置方向拍攝的鏡頭,使得畫面主體空間混亂。
這種剪輯匹配原則,要求畫面中人物視線方向保持一定的邏輯關系。例如人物A、B相互對視,兩人處于正面相對的方向,這種情況應保持人物視線方向一致。假設人物A是往某一方向看,銜接的下一個A主觀鏡頭應與上一鏡頭保持同一方向,這樣畫面安排才符合人的視覺感受。
通過運動匹配,使呈現(xiàn)在屏幕上的畫面運動方向和諧。由于屏幕呈現(xiàn)的運動方向與實際拍攝方向不一樣,具有一定的假定性。畫面中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可能因為攝像機放置位置的不同,展現(xiàn)出來的運動形式也不同,呈現(xiàn)物體的平行、垂直以及對角線運動的形態(tài)。屏幕方向沒有東西南北劃分,只有上下左右,呈現(xiàn)的運動方向是左右運動、上下運動以及斜對角方向運動,以及環(huán)形運動。這些運動形式的鏡頭通過組接,表現(xiàn)不同運動含義。因此在拍攝運動物體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否則帶給觀眾觀看的混亂感,提高識別運動的難度。
人之所以從任一角度觀察某一運動物體,卻沒有覺得方向感混亂,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具有視覺參照物,并以此判定運動的總方向。②對于運動的物體有預判心理,如向前拋出一個物體,肉眼會意識到視點變化,對于運動方向有了提前的判斷,心理上做好準備。但是這種物體運動的判斷并沒有隨著攝像機拍攝,延伸至電視屏幕中。
攝像機所處位置的不同,表現(xiàn)出的物體運動方向也不同,呈現(xiàn)完全相反的運動方向。在實際攝像中有一條運動軸線,它并非實體存在,而是為了方便拍攝,保證拍攝方向正確虛擬的一條“線”。運動軸線影響屏幕上畫面主體的方向以及位置,它貫穿于運動物體以及畫面運動,也叫“人物關系線”。
軸線,在拍攝時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只能在這條線的同一側面進行拍攝,越過這條線拍攝,運動方向就會相反。在剪輯時,這條線同樣是重要的,它要為觀眾提供物體運動的正確方向。
所以在視頻剪輯時,首先要明確其總軸線,以此確保各鏡頭運動方向一致,避免某一鏡頭運動方向相反犯下“跳軸”錯誤。呈現(xiàn)在畫面上,即甲鏡頭中人物在屏幕上從左向右運動(攝像頭這時處于人物右側位置),乙鏡頭中人物在屏幕上從右向左運動(攝像頭處于人物左側位置),帶給觀眾理解上的混亂。
剪輯師要能正確地把握軸線和校正拍攝時的跳軸錯誤。有以下幾種改變軸線的方法:①即在兩個運動方向相反的鏡頭之中插入一個運動物體轉彎的鏡頭,如人物轉身。通過這樣的方法使觀眾對運動方向轉變產生心理過渡。②在越軸鏡頭中間插入一個中心運動鏡頭,由此減弱運動沖突感。③以人物的視線幫助觀眾理清運動邏輯關系,如人物A在車上看到的景物從左至右劃過,人物B在車外看到車輛從右至左開過。④在相反運動鏡頭之間,插入一個特寫鏡頭,以此削弱相反方向運動的沖突感。⑤通過景別變換交代視點方向,例如第一個鏡頭是從左到右的方向,景別為中景;第二個鏡頭變換景別為大全景,待運動方向轉變后,再切換到第一個鏡頭的景別。
景別主要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集中,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呈現(xiàn)在畫面中的視域范圍,依次由大到小。不同景別能夠為觀眾呈現(xiàn)不同性質的信息,或者希望觀眾關注某一信息,同時通過景別切換給觀者不同的視覺感受。景別的變換銜接是剪輯工作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當一個鏡頭進入敘事后,它發(fā)揮著兩大作用:第一,介紹功能,將畫面中信息傳達給觀眾;第二,營造情緒,通過快、慢運動鏡頭,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反應。
遠景屬于超常視點的景別,在這個景別一般不會突出主體,多為情緒性景別,看不清具體的活動狀況。全景是一種介紹性景別,不在視頻中發(fā)揮敘事功能,主要作為敘事之間的緩沖。最基本應用為介紹故事發(fā)生的地點、環(huán)境以及事物發(fā)展全貌。中景,主要在畫面中展現(xiàn)人物動作和肢體語言,人物之間的關系、互動和對話。近景,是一種介紹性景別,用于表達事物細部的特征和人物表情,是視頻剪輯中較為常用的景別。特寫,這也是一種介紹性景別,它與近景的使用功能相似,但是前者更注重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帶有很強的主觀和感性色彩,通常用于制造懸念或渲染氣氛。此外,它還用于糾正鏡頭間的軸線問題和拍攝失誤,在這些鏡頭中可以插入一個特寫鏡頭,使剪輯流暢過渡。
在視頻剪接時,景別變化方式?jīng)]有影響的要求和標準,但有一些基本準則,避免工作時出現(xiàn)錯誤。為了保證敘事的流暢和平穩(wěn)過渡,要確保景別變化明顯,展現(xiàn)層次變化的規(guī)律。若是相同景別銜接,則會讓人感到跳躍。情緒剪接,在景別選擇時要著眼于強度大小,以及情緒類型,若是人物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或是敘事節(jié)奏加快,那么越要加大視覺感受強度。以同類景別組接,實現(xiàn)情緒累加的效果。以較大差異的景別互相組接,則呈現(xiàn)強烈的對比效果,給觀眾以強烈的心理震撼。
構成畫面運動的因素主要有三種:①畫面中主體的運動處于運動狀態(tài),如人物的走動、汽車穿行等;②攝像機運動,不斷推進與畫面主體的距離,實現(xiàn)視域范圍大小的動態(tài)變化;③即攝像機與畫面主體不動,通過快速的切換鏡頭,營造畫面的動感,鏡頭的單位時間越短,觀眾感受到更高的變化頻率。
剪接時,要達到運動的連貫,就要正確掌握主體運動銜接的規(guī)律:①“接動作”——基本原則是“動接動”“靜接靜”;②運動感——就是畫面各種運動產生的動惑。為了確保各運動鏡頭之間的和諧,需要鏡頭之間運動方向保持一致,使運動事物趨向流暢,人的視線能夠自然過渡。鏡頭間運動的速度要保持一致,盡可能避免畫面運動時快時慢的情況,減少畫面帶給觀眾強烈的跳動感
一組運動鏡頭組接,它的主要作用不為描述運動主體的動作,而是表達這一運動的節(jié)奏、韻律,從中某種營造情緒。運動鏡頭的組接主要有三種:①有秩序的運動,即運動主體動勢與主體運動趨向一致,即人的視線能夠隨著這一鏡頭自然過渡到下一個鏡頭,給人變化的秩序感。②運動雜亂,即利用多個視覺沖擊力強的鏡頭互相組接,創(chuàng)造內在的動力線。③鮮明節(jié)奏的運動效果,這種鏡頭組接可以是均勻的時間長度,也可以是不均勻的,但是鏡頭須保持著一定的切換節(jié)奏,表現(xiàn)明顯的有規(guī)律的視覺變化。
綜合上述,視頻剪接要保證鏡頭銜接流暢,但這并不是主要目的,它只是實現(xiàn)鏡頭意義連貫的手段。依據(jù)畫面中的特定內容、要求和感受,實現(xiàn)鏡頭之間思想平穩(wěn)流暢,有意識地將一系列鏡頭有機組合,才是電視剪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