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珍
射洪縣陳古鎮(zhèn)文聚學校 四川遂寧 629227
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一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言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及表達能力,二是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思維和認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優(yōu)化,以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使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
小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我約束、控制能力是相對較弱的,在學習過程當中非常容易分心,只有在其對語文具有了主觀學習興趣的情況之下,其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的學習中來,積極的配合教學工作開展,在這樣的基礎和條件之下,課堂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效率和質(zhì)量,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1]。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和目的,教師應當科學、合理的設計好課堂導入,通過課堂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注入活力。
例如,在《恐龍的滅絕》這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課堂導入,利用學生對恐龍的好奇、獵奇心理,來激發(fā)他們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一開課教師不用著急讓學生翻開課本,而是為學生介紹幾種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目铸?,如霸王龍、迅猛龍、梁龍、翼龍、三角龍等等,這可以快速的引起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將心思集中到課堂上來,在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過后,教師再提問恐龍這么龐大、這么厲害,為什么會滅絕了呢?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主觀層面的學習與探究興趣、欲望,最終教師順勢切入課文的教學,便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理想成效。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必須要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因為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主觀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加深他們對學習的理解和感悟,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成效。雖然和數(shù)學等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教學的抽象性更低,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但是語文同時又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性,需要學生的情感投入才能保證他們領會教學的思想、精神和內(nèi)涵,而情感又是受環(huán)境的支配和影響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學情景的合理創(chuàng)設就顯得尤為必要[2]。
例如,在《草原》這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便可以借助相關的道具、部件,將課堂創(chuàng)設成為一個草原的情景,甚至可以播放一些草原歌曲,讓學生感覺自己就真正的身處在草原之中,并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學生進行教學。有了情景的烘托,學生在課文的學習過程當中,便可以產(chǎn)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更好的理解、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目的。
思維導圖是一種以圖解的形式和網(wǎng)狀的結構,用于儲存、組織、優(yōu)化和輸出信息的思維工具,其能夠?qū)θ说乃季S起到有效的啟發(fā)作用,讓人的思維更加活躍、高效。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嘗試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通過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課文學習,提高學生對課文學習理解的準確性,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掌握,這能夠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七律·長征》這篇課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繪制思維導圖,圍繞“長征”將“萬水千山”、“五嶺逶迤”、“烏蒙”、“云崖”、“鐵索”、“千里雪”等關鍵的事物提煉出來,激發(fā)出學生直觀的聯(lián)想,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切的體會到長征的艱難和紅軍的大無畏氣概。在《花鐘》這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又可以以花為中心,羅列出其他一些較為常見的種類的花,如桃花、櫻花、玫瑰花、梔子花、牡丹花等等,讓學生知道花種類的繁多,顏色的變化無窮,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根據(jù)思維導圖,聯(lián)想自己在生活當中見過那些花,它們是什么顏色、形態(tài),香味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點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認知范圍就會更廣,且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和良好的審美,促進學生主體性素質(zhì)能力發(fā)展[3]。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之外,為了更加顯著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實現(xiàn)更加全方位的發(fā)展,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挖掘課文的德育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