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國 俊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江西 寧都 342800)
寧都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地處貢江上游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自北向南傾斜。寧都縣是原中央蘇區(qū)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fā)政策延伸到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縣,貧困村107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縣人民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了大規(guī)模水利建設,形成了較完善的防洪、治澇、灌溉、供水、水力發(fā)電等水利工程體系,有力地支撐了寧都縣經濟社會發(fā)展。
近年來,在水利部的傾情支援下,在省水利廳和市水利局高位推動和大力支持下,我縣周密部署、主動對接、全力以赴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水利對口支援和水利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水利建設發(fā)展快速,但水利設施總體水平仍然很低,水利扶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我縣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工程逐步老化且年久失修,絕大部分水利工程需更新改造。雖近幾年寧都縣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但由于當?shù)厮こ虜?shù)量多、老化嚴重的現(xiàn)狀,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水利建設投入還需進一步加大。
2)資金籌措壓力大。
當前水利建設項目多,我縣級財力有限,資金籌措壓力大,而大多數(shù)水利工程又屬于公益性事業(yè),無經濟效益,向社會融資難度大:縣級配套資金難以全部落實到位,易導致項目無法按批復的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3)技術力量短缺。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水利建設投入,水利建設項目多、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要求嚴、難度大,在項目規(guī)劃、申報、實施、驗收以及建后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批專業(yè)技術人員,當?shù)厮麑I(yè)技術人員短缺現(xiàn)象逐漸顯現(xiàn),同時專業(yè)技術人員還存在“人難招難留住”的現(xiàn)象,進一步加劇了專業(yè)型技術人才的缺乏。當前水利建設項目高強度、高密度開工建設形成突出矛盾,嚴重制約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寧都縣水利局以加強水利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水利精準扶貧攻堅工作。
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置了辦公室,配備了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工作,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經常深入施工現(xiàn)場實地督查水利工程建設進度,召開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會議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聯(lián)系,使水利工程建設更加有條不紊。
為了有組織、有計劃做好水利扶貧工作,要求我局成立寧都縣水利精準扶貧建設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局主要領導為第一副組長,局里十位副科領導同志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明確各鄉(xiāng)鎮(zhèn)水管站長為聯(lián)絡員,分管領導開展水利扶貧工作調研,編報農村水利扶貧統(tǒng)計報表。
在“十三五”水利規(guī)劃時優(yōu)先考慮107貧困村、水利項目優(yōu)先扶持貧困村、水利資金優(yōu)先投入貧困村,水利投資著重偏向于山塘防滲加固、渠道疏浚維修、農村水質提效,泵站維修加固等群眾密切關心的項目徹底改善影響農業(yè)、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按照上級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對扶貧點派出工作隊駐村,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扶貧幫扶計劃對“點對點”落實幫扶措施。確立“以貧困村為主戰(zhàn)場,以民生水利建設為重點”的工作思路,縣水利局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xié)調水利精準扶貧工作目標確定、項目立項、投資下達、分解目標任務,切實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工作新格局,讓貧困村早日實現(xiàn)脫貧致富。
2017年寧都縣水利局針對水利扶貧特點,通過精準扶貧等一系列的措施,在資金向扶貧項目傾斜,水利扶貧項目總投資37 612.38萬元,其中病中小河流完成投資669萬元,小農水重點縣完成投資2 000萬元,水電站增效擴容建設完成投資1 280萬元,五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資1 920萬元,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完成704萬元,水生態(tài)水土保持完成投資1 925萬元。
寧都縣水利局結對幫扶東山壩鎮(zhèn)坪田村、東山壩村、石湖村、來源村、斜下村5個村,我們在精準識別確定幫扶對象是在摸清了本村基本情況,貧困戶、貧困人口基本信息的情況下,走訪群眾,召開兩委會議討論通過,再報鎮(zhèn)政府批準下,開展了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例如2017年坪田村貧困戶總數(shù)91戶,計330人,縣水利局幫扶28戶,該村已建立貧困戶數(shù)據(jù)庫,針對不同情況貧困戶分析致病原因制定了相應幫扶措施和扶貧規(guī)劃,針對幫扶的東山壩鎮(zhèn)5個貧困村,縣水利局幫扶工作隊經常深入聯(lián)系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及時解決一些力所能及問題,在節(jié)假日我們還以個人名義向聯(lián)系戶送上一些慰問品(如食用油、日常用品等),群眾對我們工作滿意,下一階段,將重點抓好相關工作,確保既定脫貧目標的實現(xiàn):一是強化督導,繼續(xù)將“3111”(每問詢三次、入戶一次,每季度匯報一次,每半年督查通報一次和“三包三不脫鉤”(包脫貧,包有穩(wěn)定收入、但有致富能不挖掉窮根、不理出致富門路、不轉變思想觀念掛鉤)扶貧工作機制落到實處,認真填寫精準扶貧幫扶手冊,年底結對幫扶。
責任人進行績效考核:二是大力宣傳和落實政府在項目建設,種植養(yǎng)殖、醫(yī)療教育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切實讓廣大群眾受益,感知黨的恩情,感恩偉大祖國,在得到實惠的同時,不忘應盡義務:三是注重教育和引導貧困家庭和人員轉變觀念,據(jù)“等、靠、要”思想和封閉保守心理,增強擺脫貧困的主體意識逐漸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增強脫貧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脫貧致富之路等。
推行項目申報制度,嚴把規(guī)劃設計關,落實建設管理責任制,嚴把建設管理關,嚴格監(jiān)督難機制,建立質量保證機制,嚴把工程質量關,健全資金使用管理規(guī)章制度等,嚴把資金管理關。
本文對寧都縣水利扶貧領域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問題確實采取措施,增強擺脫貧困群眾主體意識逐漸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增強脫貧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讓貧困村早日實現(xiàn)脫貧,是全縣人民的愿望,更是黨在“十三五”期間制定的目標,以上做法可供水利行業(yè)扶貧領域借鑒。
參考文獻:
[1] 寧都縣水利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Z].
[2] 寧都縣水利扶貧工作方案[Z].
[3] 沈曉娟,向 陽,等.關于城市應急供水系統(tǒng)建設的思考[J].水利發(fā)展研究,2007,22(1):134-137.
[4] 鄔曉梅,孫青松,等.農村供水單位崗位設置與定員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