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波
(高平市水務局 山西高平048400)
本次調查了429個行政村,涉及人口41.47萬。高平全市農村供水工程以“單村供水”為主,共有單村供水工程294處,涉及294個村,27.79萬人;聯(lián)片工程44處,涉及135個村,13.68萬人。
近年來,我市重點對83個村的飲水管網進行了新建或鞏固提升,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48處,其中學校23處,涉及農村人口6.6萬人、學校師生3899人。目前,除1個村外全部實現(xiàn)了自來水入戶。
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全市農村已經實現(xiàn)自來水全覆蓋,但在水源、水質、設施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統(tǒng)計表明,除已改造完成的83個村外,其余346個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涉及32.25萬人,分別占到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的80.6%和總人口的77.8%。其中較嚴重的有166個村,涉及15.64萬人,分別占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的38.6%和總人口的37.7%。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采煤滲漏、季節(jié)干旱、人口增加造成水源難保障
存在這類問題的村有41個,占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的10%,涉及2.81萬人,占農村供水總人口的7%。出現(xiàn)水量不足、水源難保障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采煤漏水。主要分布于煤礦采區(qū)及周邊,共涉及21個行政村,占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5%。二是干旱缺水。主要分布于寺莊鎮(zhèn)丹河源頭及原村鄉(xiāng)、野川鎮(zhèn)等邊遠山區(qū),涉及18個行政村,占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4%,涉及人口約0.6萬人,占農村供水總人口2%。這部分村主要依靠山泉水和淺層地下水,每年春夏交替之際,水源干枯,造成季節(jié)性缺水。三是人口增加。隨著小城鎮(zhèn)建設和移民并村的步伐加快,人口加速集聚,致使原設計供水規(guī)模達不到現(xiàn)在人口需求,造成供水緊張。
2)細菌總數(shù)超標和硫酸鹽超標造成水質不達標
存在這類問題的村有12個,占農村供水總村數(shù)的3%。其中細菌總數(shù)超標的村6個,硫酸鹽超標的村6個,長期飲用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安全。細菌總數(shù)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農村養(yǎng)殖、居民生活及工業(yè)生產導致的面源污染加劇,對地表水源和中淺井水源造成了污染。
3)站房、輸配水管網設施老化造成供水不正常
在346個需要改造的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設施老化的問題,站房存在問題的有25個,水池存在問題的有184個,輸配水管網存在問題的有315個。其中,設施嚴重老化、急需改造的有166個村,占需要改造村的48%。據(jù)調查,一些設施嚴重老化的村,每年僅維護費用就高達5萬元左右,給村集體造成沉重負擔,不堪重負。
4)不收水費造成群眾用水不便、水電雙重浪費和供水難以為繼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市到目前為止,僅有38個村收水費(不含自來水公司直供的16個村),僅占9%,90%以上的村吃的是“福利水”、“大鍋水”,供水運行費用由集體負擔,甚至由村干部墊支。有個別村莊因靠近煤礦、企業(yè),費用由企業(yè)負擔。不收水費導致的后果:一是群眾用水不便。為了降低運行費用,多數(shù)村實行了定時放水。據(jù)統(tǒng)計,全天24 h放水的村僅有83個,一天一放的有171個,兩天一放的91個,三天一放的有46個,極個別村7天甚至半個月放一次水。其中,兩天及以上放一次水的就有175個村。在這些村中,為了多儲水,家家備有儲水缸、儲水桶,更有甚者,家家戶戶挖水窖囤水,群眾購置的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等電器設施幾乎成為擺設。二是水電雙重浪費。實行定時放水,本意是為了降低運行費用,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按照《村鎮(zhèn)供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SL 687-2014)人均日用水量60 L的定額標準測算,我市農村供水工程日均用水量應該在2萬m3左右。而調查表明,全市農村日實際用水量將近4萬m3。三是供水難以為繼。據(jù)調查統(tǒng)計,429個村的年抽水電費及人員工資共計約1 900萬元(年人員工資占10%)。其中:村集體承擔約1 410萬元,占比74%;企業(yè)負擔約410萬元,占比22%;群眾交水費承擔約80萬元,占比4%。由于大多數(shù)村集體無收入,水費收不起,造成供水設施后期維護跟不上,工程帶病運行,效益嚴重衰減。同時,用水浪費也導致工程超負荷運行,一些機電設備加速損壞,造成有些工程甚至遠不到運行年限就瀕臨報廢。
農村飲水工程,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國家有投資,省里也實施過“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我市每年都配套相應的專項資金,但為什么仍然有這么多問題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工程整體進入衰退期,問題開始集中暴露
農村飲水工程使用周期一般為二、三十年,而我市52%的農村飲水工程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臨近使用年限,部分工程超期服役,管網老化嚴重、水池破損漏水,問題此起彼伏、層出不窮。一些村甚至常年與施工隊簽訂維修協(xié)議,隨時對工程進行局部維修。
2)缺乏整體規(guī)劃,降低了工程效能
我市建設年代較早的單村工程,大部分為群眾自發(fā)建設,工程設計不合理,供水保證能力有限。加之后期村莊建設加快,群眾亂搭亂接現(xiàn)象普遍,管徑、管材選擇明顯違背工程設計原理,進一步降低了工程效能。有的村低處一放水高處就斷流,有的村莊“東邊有水嘩嘩流,西邊干急沒辦法”。
3)受資金限制,工程改造不系統(tǒng)、不徹底
過去實施的農村飲水工程只能根據(jù)下達的資金計劃,解決較嚴重、較緊迫的問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能對工程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造。特別是輸配水管網改造,由于要切割和恢復水泥路面,工程費用較大,更是不敢輕易觸及。
4)管理跟不上,水費收交難
水費收交難,是農村供水工程不能正常運轉的癥結所在。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是干部不想收、群眾不愿交。一些村干部認為,自來水從安裝上就沒有收過費,現(xiàn)在在我手里收,不想落罵名,有畏難情緒;一些村干部,在支村兩委競選中,把吃水免費當做公開承諾,當選后再收取水費,怕失去信譽,怕丟選票。而在群眾層面,我市過去大多數(shù)村有煤礦,很多村看電視、用電、用水都不交費,雖然現(xiàn)在集體沒錢了,但群眾仍對村集體有依賴;有些群眾認為,井是集體的,水是村里的,老百姓自己吃自己的水,不應交費;還有的群眾認為,吃水是民生事業(yè),自古吃水不出錢,走到哪里也不能不讓老百姓吃水,保障吃水是政府的事情。
農村飲水事關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權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應當高度重視,明確目標,突出重點。
我們建議:到“十三五”末,全部完成346個村的鞏固提升任務。改造完成后,全市農村飲水應達到水源有保障、水質能達標、用水較方便、運轉可持續(xù)的目標。
根據(jù)以上目標應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認識,營造氛圍,形成工作合力
調研過程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當前我市農民群眾的生活,正在從滿足基本生存向追求生活質量轉變,對“農村用水城鎮(zhèn)化”的愿望十分強烈,對提升改造熱切期盼。飲水問題,既是影響農村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約農民幸福指數(shù)提高的重要問題。農民群眾對飲水安全的需求轉變和強烈愿望,我們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完成這樣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充分調動市、鄉(xiāng)、村、戶四個方面的積極性,在全市上下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營造濃厚的氛圍,才能把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讓人民群眾滿意。
2)多措并舉,合理分擔,破解資金瓶頸
據(jù)調查統(tǒng)計,除已改造的83個村外,其余346個村都需要改造提升。經水務部門測算,完成改造提升共需投資18 420萬元。其中:水源工程投資2 000萬元,水池及消毒設備投資3 500萬元,管網及計量設施投資12 920萬元。在管網及計量設施投資部分中:輸水管道(從水源到村口管道)需投資700萬元;配水管網(從村口至水表井以上管網)需投資10 670萬元;入戶管道及水表(從水表井到家戶)需投資1 550萬元。
農村飲水管網改造投資巨大,資金能否到位就成為工程能否推進的瓶頸。本著分級負責、合理分擔的原則,根據(jù)我市目前財力、鄉(xiāng)村籌集能力和農戶支付能力的現(xiàn)狀,我們建議采取“政府拿大頭、鄉(xiāng)村籌小頭、農戶付零頭”的辦法籌資,分層籌集,分年度實施。
3)科學規(guī)劃,系統(tǒng)改造,提高工程效益
農村飲水鞏固提升改造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工程建設和建后管理的關系,解決好工程可持續(xù)運行和發(fā)展等問題。一是要全面搞好工程規(guī)劃。水務部門要對全市農村供水工程全面規(guī)劃,為各村制定設計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工程改造方案。二是要搞好供水工程改造與整個村莊改造的統(tǒng)籌銜接。做到供水工程建設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特別是村內排水管網改造的有機結合,有條件的村應同步進行,避免多次開挖、重復建設。三是要合理調配水源。對水質污染、水量不足的村,應優(yōu)先考慮水源置換,能利用張峰水庫水源的盡量利用張峰水,個別不能利用的,可以采用聯(lián)片供水,從根本上解決12個村水質不達標、41個村水源無保障的問題。
4)完善機制,以水養(yǎng)水,保障正常運轉
農村飲水鞏固提升改造,要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把強化工程運行管護放在突出位置,確保工程有人管理、有錢維護、有制度保障。市鄉(xiāng)兩級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市農村供水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技術指導、協(xié)調和服務工作;村級也要有專人管理,從根本上杜絕建設和管理脫節(jié)、重建設輕管理、重投入輕維護的現(xiàn)象。
必須打破“大鍋水”、“福利水”現(xiàn)象,推行一戶一表,實行有償供水,計量收費。既要保障抽水電費、管護人員工資,還要從水費中提取運行維護費和工程折舊費,確保工程的可持續(xù)運行,達到節(jié)水、節(jié)電、節(jié)費“三節(jié)同步”的目的。
農村飲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要想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必須以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為保障。應當參考近年來新建的集中聯(lián)片供水工程的管理經驗,建立一整套可操作性強的運行、管理、收費、維修養(yǎng)護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證工程的良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