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軍事專家蘇紫云有關“兩枚導彈炸三峽”的言論激起軒然大波,實際上,幾十年來,臺灣不少政治人物曾在公開場合把上海、香港等重要都市列為攻擊目標,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曾在臺灣部署過以大陸為目標的核武器。
據(jù)報道,臺灣淡江大學整合戰(zhàn)略科技中心執(zhí)行長蘇紫云1月13日舉行以“安全的總合:臺灣應善用戰(zhàn)略機遇——從M503談起”為題的演講,他在回答聽眾提問:幾枚導彈可以炸毀三峽大壩時,表示“應該2枚就夠了”。
他當時還說,面對大陸軍機繞臺和M503航線的舉動,臺灣應考慮“國防經(jīng)濟”,必須有正確的投資,“例如優(yōu)先部署1000枚中程飛彈,兩枚就可炸掉三峽大壩?!边@引發(fā)外界抨擊。這論點引起島內(nèi)輿論撻伐,作家黃智賢就說,這牽涉反人類罪,連想都不可以想。前國防“立委”林郁方也指出,目前除了“恐怖組織”,應該沒有任何勢力會愚蠢地把敵人的大水壩或核電廠當作戰(zhàn)爭目標,因為這將危及無數(shù)平民的生命,必然會被全世界譴責和制裁,但打三峽早已成為許多臺灣政客或平民對于兩岸戰(zhàn)爭的典型假想形態(tài)。
依據(jù)美國解密的文件,1958年“金門炮戰(zhàn)”爆發(fā),在危機爆發(fā)前,美國軍方分析,除非動用核武器對大陸進行轟炸,否則不足以遏阻大陸封鎖或阻絕金門、馬祖等外島的企圖。
當時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曾經(jīng)在其所主持的三次白宮會議中,接受軍方的作戰(zhàn)建議方案,下令一旦大陸進攻臺灣本島,或?qū)痖T實施登陸作戰(zhàn),美國可動用核武攻擊中國大陸沿海軍事設施。
但美國當時的態(tài)度十分謹慎,連臺灣當局也不知道這張“底牌”。這三次白宮會議分別是在1958年8月25日、8月29日及9月6日。
但據(jù)解密文件,早在1958年2月間,美國一個MGM-1“斗牛士導彈”部隊便已抵達臺灣。該部隊配有斗牛士導彈及“核彈頭導彈十枚”。
1999年,曾身為李登輝重臣的前中華開發(fā)公司董事長劉泰英語出驚人,他稱中共若動武,臺灣導彈將打香港、上海
當年8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為討論臺海危機,舉行第一次會議。參謀首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特文寧在答復副國務卿赫特之問題時明白地說:美國可能使用核武器對付大陸的空軍基地,以防止大陸空中阻絕作戰(zhàn)得逞。
他說,美國在開始時可使用低威力的1萬噸至1.5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對“廈門地區(qū)”的數(shù)個機場進行攻擊。如果大陸還不停止行動,那么,美國除了深入中國大陸到上海地區(qū)內(nèi)實施核武攻擊外,別無他途。不過,這些最終都未成真。
1995年,臺灣地區(qū)時任領導人李登輝訪問美國,95、96年,臺海兩度出現(xiàn)導彈危機。
到了1999年,曾身為李登輝重臣的前中華開發(fā)公司董事長劉泰英在泰國曼谷語出驚人,他表示,大陸若動武,臺灣導彈將打香港、上海。這一說法就在李登輝當年7月9日提出所謂“兩國論”后十余天提出,十分敏感,讓各方矚目。
他說,大陸當時如果準備武力攻臺,臺灣就會馬上發(fā)射一枚導彈至香港“海面”,再發(fā)射另一枚至上?!案浇C妗薄_@樣的舉動將令大陸外資撤出、經(jīng)濟動蕩,激起人民不滿,馬上會造成巨大動亂,也可導致政府危機。
2004年9月,已是陳水扁執(zhí)政,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出“你打我臺北,我就攻你上海”的恐怖平衡理論,他說,“你打我100顆,我就打你50顆,你打我臺北、高雄,我就打你上海?!?/p>
當時臺灣媒體了解這一說法后,追蹤報道稱,臺“中科院”當時已秘密研發(fā)中程彈道導彈,射程達1000公里,可攻擊上海等目標。
時任“國防委員會召委”的李文忠說,兩三年后,我們應該就有能力擁有射程超過1千公里的導彈,要打上海我想不是問題。
據(jù)當時臺灣方面預想,若大陸鎖定臺北101大樓作為首要攻擊目標,臺灣將從南臺灣的導彈基地,或是船艦,發(fā)射第一枚中程彈道導彈,瞄準上海著名地標“東方明珠塔”,接下來電廠、機場,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2004年5月底,美國國防部送交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首度提出臺灣采取攻擊行動的選項。
報告中指出,臺灣為了“嚇阻”大陸,可考慮瞄準中國大陸大城市或諸如“三峽大壩”等重大目標。報告說,主張取得攻擊中國大陸武器能力者,認為以攻擊都會區(qū)或三峽大壩等方法,可威懾北京。當時報告還說,臺灣空軍已具有先進的空中攻擊能力。
但隨即出版的美國“國防新聞周刊”上即發(fā)表社論,譴責五角大樓在這份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建議臺灣先發(fā)制人攻擊大陸,是挑釁及不負責任的作法。
不過,雖然美國國防部的這份報告5月就已出爐,但游錫堃直到當年9月在“立法院”表態(tài)時,仍未提到攻擊“三峽大壩”,只是提出攻擊“上海”這個城市。
在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提議”攻擊三峽大壩后,2005年大陸爆發(fā)反日示威,日本的右翼政客也開始對中國作出言論攻勢,包括要求日本政府在釣魚島駐軍等。
其中最著名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以及在野的民主黨憲法調(diào)查會會長枝野幸男,他們都主張要在釣魚島派駐自衛(wèi)隊。石原慎太郎就是日后“釣魚島國有化”鬧劇的重要推手。
石原慎太郎還加入了攻擊三峽大壩的大合唱。他這一年在《周刊新潮》雜志,對日本政府提出“緊急提言”,希望用“以暴制暴”的手段,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反日示威,不論是“三峽大壩”或甚至是“北京”,都可以是被破壞的對象。
2007年4月26日,時任臺“國防部長”李杰在“立法院”回應質(zhì)詢時透露,漢光演習兵推中的“戰(zhàn)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即傳說中的“雄二E”導彈),有效射程是在1000公里以內(nèi),是否能打到上?;虼箨懩睦锼耆恢?,希望外界不要再問,因為上次前“行政院長”游錫堃說臺灣導彈可以打到三峽大壩,“把我們害死了”。
據(jù)稱,臺灣從李登輝時代就開始進行的中程地對地“云峰飛彈”計劃,射程達到2000公里。
但蔡英文上臺后認為,就算研發(fā)成功,也只具備“有限嚇阻”而非“有效嚇阻”能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已評估放棄喊停確定不量產(chǎn)。不過,另一說法是,云峰早在2014年就已喊停。
“云峰飛彈”已研發(fā)超過10年、耗資近80億元,據(jù)稱這個導彈計劃包括兩方案,射程最遠可達2000公里,范圍涵蓋北京、上海,甚至“三峽大壩”,該計劃以“天弓”防空導彈為基礎,在李登輝時代軍方將此計劃列為最高機密,并開始研發(fā)。
2008年,“云峰”計劃中的導彈曾有試射,原本計劃少量生產(chǎn),初步規(guī)劃建造10套發(fā)射系統(tǒng),每套配備15至20枚導彈,總目標共500枚,但該計劃已在2014年被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