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格與審美:孔子美學和莊子美學之比較

        2018-03-27 08:41:54顏翔林傅融睿
        城市學刊 2018年1期
        關鍵詞:孔子美學主體

        顏翔林,傅融睿

        (溫州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溫州 325015)

        孔子美學和莊子美學分別代表著中國古典美學的兩個重要派別和不同的思想策略與方法路徑。孔子的儒家美學和莊子的道家美學,兩者之間既有顯著的理論分野也有潛在的邏輯關聯(lián)。海內(nèi)外學術界對孔子美學和莊子美學及其關聯(lián)已有連篇累牘之闡釋,依然存有“意義之空白”處。如果說孔子美學是以道德本體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美學,那么,莊子則是以自然本體為基石的懷疑主義美學。兩者分別以“君子”與“至人”、“仁者”與“真人”作為審美理想的象征品和道德人格的偶像,而共同的價值標準都是建立“可信”與“可愛”相契合的主體和生活世界,使現(xiàn)實人生和審美創(chuàng)造得以統(tǒng)一并成為可能。因此,構造理想主義的人格是孔子和莊子的共同精神目標,這既是人生哲學的訴求,也是倫理學的崇高期望,更是美學的最終歸宿。

        一、“至人”與“君子”

        孔子是華夏的倫理主義美學奠基人,他強調(diào)人格是審美活動的最高目的,理想的主體形式必須符合倫理原則。只有建立完善的道德人格,才使審美活動得以可能。換言之,審美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建立理想的道德人格??档绿岢鲆粋€重要命題:“美是道德的象征。”[1]他將美和道德進行密切的邏輯關聯(lián)?!爸挥凶鳛榈赖碌拇嬖谡叩娜瞬攀俏覀兂姓J為世界的目的的?!盵2]康德把道德主體作為世界的最后目的和最高目的?!白詈蟮哪康牟荒苁莿e的,而只能是從屬于道德律的人?!盵2]113顯然,康德在道德人格和審美活動之間劃了等號。應該說,康德不僅是西方形式主義美學的奠基人之一,也西方倫理主義美學的奠基人之一。因此,在美學上,孔子和康德有著思想和邏輯的同一性。

        莊子和孔子的相同之處,都強調(diào)完善的人格在生活世界的美學意義,均認為理想的存在者是構成世界的最高、最終的價值和目的。兩位先哲的思想差異在于,莊子仰慕“自然”的人格,認為先驗的本性才是最可信和最可愛的人格。因此,莊子推崇“至人”、“神人”、“真人”的人格,認為這些人格才是所有存在者的典范,是生活世界的主體所仿效的對象和標準。莊子更深刻的運思在于:每一個存在者都蘊藏著自然人格,不需要后天的修煉和實踐意志的具體躬行,只要自然無為、無所雕飾地敞開本性,就是最理想的和最完善的人格狀態(tài),也是最高的美學境界。莊子云:

        且夫待鉤繩規(guī)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guī),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

        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謂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謂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3]

        素樸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圣人之過也。[4]

        真實而完善的人格并非來源于后天的教化和實踐,而是自然敞開的本性,如果刻意地進行工具理性、實用理性等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雕琢和教育,反而造成自然人格的損毀。顯然,在此莊子對于儒家的“仁義”進行了有意識地誤讀和曲解,持有反諷和批判的態(tài)度。但是,從莊子對于“仁義”的存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中,可以窺到他對于自然本性的深切守護和崇尚,莊子認為如果以“仁義”等道德規(guī)范進行后天的教育,反而招致人性被遮蔽,損害人性的本真和本來就完善的人格。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淡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jié),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梟淳散樸,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后去性而從于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5]

        莊子認為,在文明的起始之處,“混芒”狀態(tài)中的人格是最純粹美好的,隨著歷史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人格中美好的自然本性卻呈現(xiàn)反比例的衰減。顯然,莊子對文明和歷史進行辯證理性的反思,認為歷史的進步并不一定同步地帶來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不斷完善。因此,莊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是自然無為的先驗人性,而這種先驗人性體現(xiàn)在“至人”、“神人”等理想人格的身上。后來的荀子認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6]荀子肯定性情的先驗性,但是否定了先驗性情的絕對完善和合理:“今之人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孳,而違禮義者為小人。”[7]又認為:“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盵7]顯然,荀子持有對自然性情的否定觀,他提出的命題是“性本惡”,因此,需要對人的先驗本性進行倫理教化。

        如果說莊子思想深邃處潛隱著一種倫理主義的美學意識,其倫理主義的內(nèi)涵,只能稱之為自然倫理主義,而非社會實踐的倫理主義。然而,莊子對于唯美的和完善的人格追求是其崇高的精神目標之一,它顯然蘊藏著倫理主義美學的應有之義。

        孔子建立古典主義的“審美倫理學”,或者說是一種“倫理美學”。它們共同的核心和具體內(nèi)涵之一,就是理想和完美的人格建構。與此相關,理想和完美的人格建構既是美學的最高目標,也是審美活動的最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它們之間存在著本體與方法、目的與手段的必然邏輯關聯(lián)??鬃拥膫惱碇髁x美學的人格規(guī)范體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命題之上,其中最集中和最典型的一個命題關涉于“君子”。在《論語》中涉及“君子”共計108處,比“仁”的109處僅少一處??梢姟熬印痹诳鬃有哪康闹匾匚?。

        命題: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盵8]梁啟超:“孔子有個理想的人格,能合這種理想的人,起個名叫做‘君子’?!盵9]君子是最高和最根本的人格要求,也是倫理學意義上的價值標準。第一,他必須做到文與質的和諧統(tǒng)一,既避免樸實超越文采,也不能文采涵蓋樸實,如此則不會沉落于粗俗和輕浮的格調(diào),而獲得形式與內(nèi)容、表象與本體、物質與精神的高度融合。第二,規(guī)定君子的人格必須超越功利而追求“義”的道德目標??鬃诱f:“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0]第三,要求君子放棄言語上的夸夸其談而著重于實踐行為?!熬佑G于言,而敏于行?!盵10]85第四,具體地規(guī)定君子之人格的“四項基本原則”??鬃訉ψ赢a(chǎn)說:“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11]一是態(tài)度謙恭,二是對待君上必須認真負責,三是教養(yǎng)民眾應該有恩惠,而役使民眾必須體現(xiàn)公平正義的理念。第五,孔子要求君子博學文化典籍,以禮節(jié)約束自己的內(nèi)心、言語與行為,不要違背基本的倫理原則?!熬硬W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8]130第六,孔子認為君子應該關注于精神上的追求,憂患道德問題而不計較貧窮的境況。所謂:“君子謀道不謀食?!薄熬討n道不憂貧?!盵12]第七,君子必須保持坦蕩光明的人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盵13]第八,君子應該體現(xiàn)成人之美的善心?!熬映扇酥溃怀扇酥異??!盵14]第九,孔子認為君子必須嚴格地要求自我,而小人則處處苛求別人?!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12]342第十,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有“矜而不爭,群而不黨”[12]343的品德。矜持而不狹隘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黨營私。第十一,孔子認為,在總體上,君子應該體現(xiàn)為“學道”和“愛人”相互依存的道德人格。只有學道才能保證愛人,而愛人是君子內(nèi)在的心靈訴求,是行為的指針和最高的實踐目的。所以,君子是人格上的最高美學境界。

        二、“真人”與“仁者”

        與“君子”形成密切的邏輯關聯(lián),孔子另一重要的人學命題或人格命題是:仁者愛人。而在莊子的審美理想中,完善的人格主要由“真人”等對象擔當?!罢嫒恕背蔀榍f子美學境界中的人格偶像。因此,“真人”與“仁者”構成莊子和孔子的人格美的對應性概念。莊子多處言及“真人”,表示出極大的敬慕和贊賞: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鼽。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15]

        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野語有之曰:“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惫仕匾舱撸^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16]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17]

        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于蟻棄知,于魚得計,于羊棄意。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復心。若然者,其平也繩,其變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18]

        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雖未至于極 ,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19]

        “真人”稟賦的人格顯然豐富多姿:其一,守望精神和行動的自由。能夠“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其二,保持思想的獨立和合乎自然法則。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達到順應客觀規(guī)律:“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逼淙?,力求人格上的自然無偽,不假雕飾,不矯情做作,守護“純素”的心性。其四,表現(xiàn)在具體內(nèi)容方面:能夠神態(tài)自若而不受損,似乎不足卻不受之于外物,超然不群但不固執(zhí),心胸開闊而不浮華。心胸暢快顯得歡喜自如,行動好象出于不得不如此,表情如水而心靈充實和諧,德性寬厚令人親近。精神寬闊如世界博大,境界高遠無可宰制,內(nèi)心沉默而遺忘語言。其五,放棄過分的親近和疏遠,守護內(nèi)心的德性和諧,節(jié)制情緒以適應自然,甚至拋棄如螞蟻的知覺,如游魚般地自得其樂,就連羊一般的意念也沒有。因此達到以直覺感知自我和世界,超越生死得失的界限。其六,“真人”能夠“寬容于物,不削于人”,如關尹、老聃這樣,他們就是古代的博大的“真人”象征??偠灾?,“真人”稟賦精神獨立、思想自由、自然合律、本真從容等近乎完美的高尚人格。

        孔子的倫理主義美學對于理想人格的建構是以“仁學”為基本內(nèi)涵的,而“仁”的范疇在一般形態(tài)可以歸納為“仁”、“義”、“禮”三個核心?!白訌垎柸视诳鬃印?鬃釉唬骸苄形逭哂谔煜拢瑸槿室?。’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盵20]顯然,“仁”在具體形態(tài)又可表現(xiàn)為“恭、寬、信、敏、惠”這些實踐性的規(guī)范,也可以包括“溫、良、恭、儉、讓”和“文、行、忠、信”等態(tài)度、行為。歷史地考察,因為后來孟子補充了“智”的概念,漢代董仲舒增加了“信”要求,最終構成華夏倫理的所謂“五?!?。其實,“五?!痹凇墩撜Z》中都經(jīng)由孔子反復論述和提倡,都屬于孔子倫理觀念的邏輯范圍,上升為理想化的人格建構的核心范疇??鬃訉ⅰ叭省弊鳛橥昝廊烁竦暮诵姆懂?,作為道德倫理準則的基礎性概念。在總體論上,孔子將“仁”界定為:“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14]278孔子提出“仁者愛人”的倫理美學命題。但是,在具體環(huán)節(jié)上,孔子對其進行了細致深入的闡釋,援引生活世界的具體現(xiàn)象進行論證。其一,“仁”體現(xiàn)在對于父母的孝道和敬愛兄長。“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21]“孝”為儒家重要的倫理準則,理想的人格應孝敬父母和關愛兄長,這是人生實踐意志中具體奉行的道德理念,它須貫徹于生活世界的日常行動。其二,“仁者”應熱愛大自然,從中體悟人生的道德倫理意義,保持心靈的寧靜以求生命的長久??鬃釉唬骸爸邩匪?,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8]127其三,達到“仁”的境界,必須自己希望有作為也使別人有作為,自己力圖有成就而使別人也有成就。如果能夠依照眼前的情況去躬行實踐,可以說是獲得了實踐仁道的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8]134其四,“仁”應該作為內(nèi)心的責任和目標,必須持以恒久的意志?!叭室詾榧喝危灰嘀睾??死而后已,不亦遠乎?”[22]其五,“仁者”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注意克服憂慮惆悵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23]其六,孔子認為,“仁者”必須克制自我的語言、意志、欲望和行為,使之符合于禮的規(guī)范,一旦達到克己復禮的境地,則天下稱許你是仁者。實踐仁只能依賴于自身而不能借助于別人。具體的綱領是:不合乎禮的不窺視,不合乎禮的不聽聞,不合乎禮的不言說,不合乎禮的不作為。“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4]262其七,仁者外出行事應該如恭敬地對待尊貴賓客,役使民眾如承當莊嚴的祭祀,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強加于別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263其八,仁者應該保持語言上的節(jié)制和低調(diào)而躬行實踐,力戒夸夸其談而行為遲緩?!八抉R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唬骸溲砸沧?,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所以孔子提倡“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人格。其九,仁者必須態(tài)度儀容端莊,忠于職守,待人忠誠。“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盵24]其十,仁者應該具備意志上的勇敢品質。所以孔子認為“仁志,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盵25]孔子以“仁”的規(guī)范建立理想的人格概念,從而培養(yǎng)出生活世界符合美的標準的精神主體。

        三、“可信”與“可愛”

        一方面,孔子和莊子分別倡導自然與仁愛的人格,建立生存論美學。另一方面,孔子強調(diào)主體存在的道德自由,莊子推出主體生存的審美自由,他們共同創(chuàng)建了古典時期的自由主義美學。在目的論意義上,他們都將自由視為生命的最高的善與美??档碌摹杜袛嗔ε小返年U釋目的論,認為:“這個目的就是世上通過自由而成為可能的最高的善”。[2]119如果從目的論意義出發(fā),孔子美學和莊子美學值得關注的另一個內(nèi)在目的,就是對于人的主體存在的美學規(guī)范。假設尋找這種規(guī)范的特性和差異的話,那么,借用王國維的“可信”與“可愛”的范疇,可以將莊子美學對于主體的理想人格界定為“可愛”,而把孔子美學對于主體的理想人格表述為“可信”。

        王國維在《三十自序》其二寫道:“余疲于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余知真理,而余又愛其謬誤。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jīng)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盵26]而立之年的王國維寫下內(nèi)心對哲學的困惑,他徘徊于理論的可信與可愛之間,猶如徜徉于此岸與彼岸之間的宗教徒,流露出兩難的選擇和矛盾心態(tài)。顯然,可信與可愛在邏輯上構成王國維難以消解的精神悖論。其實,王國維的矛盾蘊藏著哲學與美學、理論與實踐的普遍性。

        如果說在理論思維和藝術思維的境域,沒有必要讓“可信”壓倒“可愛”,換言之,可以允許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可信”走向“可愛”。然而,在實踐理性的范疇,在人生境界,對于“可信”的堅守就是一個不可放棄的道德律令,也是生命中必須承受的美學準則。唯有可信,才能可愛。前者構成后者必要的邏輯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孔子堅持“信”的倫理原則,將之作為人格最根本的美學標準之一。

        《論語》記載,孔子和弟子們討論了“信”的命題,將其視為人生境界的最重要的德性之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釉唬骸茏尤雱t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酉脑唬骸t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釉唬骸硬恢貏t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21]5-13顯然,“可信”作為儒家的實踐理性中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心之一,它成為君子安身立命的日課和不可缺少的操守?!白釉唬骸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27]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倘若沒有誠信,不知道如何可能。猶如大車沒安裝橫木的輗,小車沒安裝橫木的軏,是無法行走的?!白右运慕蹋何?,行,忠,信?!盵13]147“信”作為孔子教育弟子的四項重要內(nèi)容之一??鬃又赋觥靶拧钡墓πВ骸把灾倚?,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12]334他還認為:“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2]342顯然,“信”是作為君子成就自我與事業(yè)的人格保證,也是作為生命存在的必要精神條件。

        因此,在孔子看來,“可信”是構成主體之人格美的關鍵因素之一。唯有守護著“可信”的邏輯前提,才使生命的“可愛”價值得以可能。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四卷中討論“具體的德性”,推崇可信和誠實的道德意義?!坝羞m度品質的人則是誠實的,對于自己,他在語言上、行為上都實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搨问强勺l責的,誠實則是高尚(高貴)的和可稱贊的。所以,具有這種適度品質的誠實的人是可稱贊的;虛偽的人,尤其是自夸的人,則是可譴責的。”[28]亞里士多德將“誠實”引申為德性的內(nèi)容之一,將“可信”作為實踐理性的道德準則之一,而貶斥“虛偽”和“自夸”的行為。東西方倫理學的價值準則具有同一性和普遍性,而對于主體的“可信”訴求是這種普世性倫理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之一。在生活世界,主體存在除了稟賦純粹理性的認識能力,還需要實踐理性的道德律令,誠如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所言:“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始終新鮮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于我心中的道德法則?!盵29]顯然,作為實踐理性的道德主體,必須追求“可信”的德性和品格。

        和孔子相同,莊子推崇可信的人格。但和孔子不同的是,莊子認為可信的人格不是后天的教化和實踐意志的結果,而來源于先驗的自然本性。因此,莊子更心儀建構“可愛”的人格境界。

        從生命境界考量,主體只有守護著“可信”的實踐理性,才能保證自己的“可愛”得以可能。然而,“可信”作為“可愛”的必要性邏輯前提,卻不能擔保自己成為“可愛”的全部條件。換言之,主體在具備“可信”的邏輯基礎上,還必須經(jīng)過精神的其它努力,才能獲得的“可愛”的美學結果。就生命境界而論,如果說“可信”是一種倫理學的尺度,那么,“可愛”就是一種美學的標準和要求。而可愛的標準和要求,最重要的內(nèi)涵就是“詩性主體”的存在。詩性主體是以審美活動為中心而將理性主體和實踐主體進行綜合的主體形式,它是對于本能主體、感性主體、知識主體、消費主體等予以超越與否定的主體形式,它以想象和直覺為感性工具、追求超越性的精神結構。從這個理論意義上,只有達到詩性主體的規(guī)定性,才使主體具有“可愛”的內(nèi)涵,才符合于審美的標準和達到美學的境界。如果說“可信”趨向于一種倫理學意義的內(nèi)容規(guī)定,而“可愛”除了具備倫理學意義的德性內(nèi)容的要求之外,還需要審美的形式作為保證。換言之,“可愛”必須達到精神內(nèi)容和美感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蓯奂刃枰獙嵺`理性的邏輯前提,更需要具有審美能力的詩性主體的生成。

        莊子渴望建立建立一種“可愛”的人格境界,依據(jù)莊子文本,我們予以這幾方面歸納和綜合:

        其一,逍遙獨立的精神氣質。它在表層上,是對時間空間的超越,而實質上是尋求自我的獨立思想?!跺羞b游》、《德充符》、《大宗師》、《養(yǎng)生主》、《秋水》、《達生》等篇目,構想諸多形象或意象,它們作為詩意化符號,洋溢著可愛有趣的氣韻,充滿浪漫情懷。其二,超越功利欲望和流俗的意識形態(tài),在精神層面上獲得以心向道的品質和“超人”的技能?!蚌涅o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圣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庖丁“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盵30]其三,不渴求名望和爵位,厭倦政治和權力,隱居山林和保全自我?!肚锼菲搬炗阱焙汀盎葑酉嗔骸鄙鷦拥乇憩F(xiàn)脫離政治權力和隱居山水的心態(tài)。其四,“可愛”之人,應該酷愛大自然和永葆“童心”。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感受游魚的快樂,爭辯心靈與現(xiàn)象的差異、人與魚、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拔粽咔f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30]18生動傳神表現(xiàn)一個“可愛”的主體所稟賦的沉醉自然、“相忘江湖”的本真童心。其五,“可愛”的人格應閃爍生命的智慧,能夠具有打破日常經(jīng)驗的奇崛的想象力?!肚f子》文本彌散著“神話思維”的色彩,和孔子不提倡的“怪、力、亂、神”的思維方式有所差異。嚙缺、王倪、瞿鵲子、長梧子、南郭子綦、匠石、支離疏、接輿、王駘、申徒嘉、女偊等人物,他們都具備“可愛”的人格。其六,“可愛”之人可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和諧。以“心齋”、“坐忘”的方式獲得精神超脫?!澳瞎郁腚[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盵30]6“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盵31]“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盵32]達到這一境界的人顯然持有“可愛”的要素。其七,放棄矯情和夸飾表演的主體才可能是可愛的主體?!坝腥酥?,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盵33]其八,“可愛”的人格不以知識累心,追求內(nèi)在的心靈自由?!拔嵘灿醒?,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34]其九,能夠超越死亡恐懼的主體是“可愛”的人格。只有少數(shù)人可以“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盵32]38“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35]其十,無論人生境遇如何,保持常樂之心,這是可愛人格的自然顯現(xiàn)?!翱鬃佑斡诳?,宋人圍之數(shù)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盵36]顯然,在莊子心目中,孔子是一個可愛的人格形象。

        莊子和孔子從哲學、倫理學和美學意義上,從存在論的立場,倡導主體的人格需要可信與可愛的價值肯定。從理想狀態(tài)上,達到可信和可愛的高度融合和統(tǒng)一,才是最完善的人生境界和美學境界。顯然,這需要任何歷史語境的主體給予守護,堅持著可信與可愛的情感信仰或信念。這是先哲們留給后世的精神遺產(chǎn)之一。

        參考文獻:

        [1] 康德. 判斷力批判: 上卷[M]. 宗白華, 譯. 商務印書, 1964:201.

        [2] 康德. 判斷力批判: 下卷[M]. 韋卓民, 譯. 商務印書館, 1964:111.

        [3] 王先謙. 莊子集解·駢拇[M]// 諸子集成: 第3卷. 中華書局,1954: 54-56.

        [4] 王先謙. 莊子集解·馬蹄[M]// 諸子集成: 第3卷. 中華書局,1954: 57-58.

        [5] 王先謙. 莊子集解·繕性[M]// 諸子集成: 第3卷. 中華書局,1954: 98.

        [6] 王先謙. 荀子集解·正名[M]// 諸子集成: 第2卷. 中華書局,1954: 284.

        [7] 王先謙. 荀子集解·性惡[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290.

        [8] 劉寶楠. 論語正義·雍也[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25.

        [9] 梁啟超. 儒家哲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139.

        [10] 劉寶楠. 論語正義·里仁[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82.

        [11] 劉寶楠. 論語正義·公治長[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101.

        [8] 劉寶楠. 論語正義·雍也[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30.

        [12] 劉寶楠. 論語正義·衛(wèi)靈公[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346.

        [13] 劉寶楠. 論語正義·述而[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53.

        [14] 劉寶楠. 論語正義·顏淵[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274.

        [15] 王先謙. 荀子集解·大宗師[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38.

        [16] 王先謙. 荀子集解·刻意[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97.

        [17] 王先謙. 荀子集解·大宗師[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38-39.

        [18] 王先謙. 荀子集解·徐無鬼[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164.

        [19] 王先謙. 荀子集解·天下[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221.

        [20] 劉寶楠. 論語正義·陽貨[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371.

        [21] 劉寶楠. 論語正義·學而[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4.

        [22] 劉寶楠. 論語正義·泰伯[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60.

        [23] 劉寶楠. 論語正義·子罕[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93.

        [24] 劉寶楠. 論語正義·子路[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292.

        [25] 劉寶楠. 論語正義·憲問[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301.

        [26] 王國維. 自敘二[M]// 王國維論學集.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496.

        [27] 劉寶楠. 論語正義·學而[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5-13.

        [28] 劉寶楠. 論語正義·為政[M]// 諸子集成: 第1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37.

        [29] 亞里士多德. 尼各馬可倫理學[M]. 廖申白, 譯. 商務印書館, 2003: 119.

        [30] 康德. 實踐理性批判[M]. 韓水法, 譯. 商務印書館, 1999:177.

        [31] 王先謙. 荀子集解·齊物論[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15-16.

        [32] 王先謙. 荀子集解·養(yǎng)生主[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20.

        [33] 王先謙. 荀子集解·大宗師[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47.

        [34] 王先謙. 荀子集解·德充符[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中華書局, 1954: 36.

        [35] 王先謙. 荀子集解·至樂[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10.

        [36] 王先謙. 荀子集解·秋水[M]// 諸子集成: 第2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 106.

        猜你喜歡
        孔子美學主體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孔子的一生
        論自然人破產(chǎn)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孔子的一生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關于遺產(chǎn)保護主體的思考
        “妝”飾美學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孔子在哪兒
        午夜福利92国语|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久久天堂精品一区专区av| 亚洲av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国产| 91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欧美大屁股xxxx|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堂色偷偷一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无VIP| 91乱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91精品高潮白浆喷水|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传媒|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9999毛片免费看|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 91超精品碰国产在线观看|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免费砚床|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果冻传媒a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 嗯啊 不要 啊啊在线日韩a|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一区二区亚洲熟女偷拍|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国产成人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一二三区| 手机av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