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越昭
北歐國家大都人口密度較低,生活安逸,老人也多數(shù)長壽。近年來,芬蘭的人均壽命已達到80.5歲,丹麥也一直被冠以“高齡天堂”的稱謂。
北歐的老人保持著崇尚大自然的習性,更傾向于享受現(xiàn)代文明以外的原始生活,他們對鄉(xiāng)下生活情有獨鐘,喜歡體驗原始形態(tài)的木房子。還有不少北歐老人喜歡在樹林里建房子,享受富含負離子的森林空氣。北歐四國經濟發(fā)達,都是福利型國家,富而不奢,注重實效是北歐老人的顯著特點。
北極圈內每年會有大量的時間處在極晝或極夜狀態(tài)中,因而北歐的老人特別喜歡追著太陽跑。不少老人在泰國、土耳其等地買了房子。特別是在極夜的時間段,常常搬到國外享受“陽光旅程”。挪威老人喜歡運動,即便是老年人,他們也經常去滑雪、在海上游泳,甚至有的老人還特別喜歡帆船項目。海上運動不但能增強老人的心肺功能,還提升了他們身體的靈活性,有助于延年益壽。挪威前國王奧拉夫五世,年過八旬還堅持滑雪。瑞典老人喜歡玩乒乓球,有的老人特別喜歡旅行和挑戰(zhàn)自己,在他們的意識中,不管什么年齡,都要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82歲瑞典老人瑪麗,坐著由孫女駕駛的三輪摩托車,在中國環(huán)游。
由于文化差異,美國的老年人們退休后往往很少幫子女們帶孩子,而是選擇搬到一個適合養(yǎng)老的地方頤養(yǎng)天年。美國老年人熱愛室外活動的占大多數(shù),他們把享受大自然稱為“Sun and Fun”(陽光+快樂)。美國的老年人,經濟條件好的,多數(shù)都喜歡打高爾夫球。由于現(xiàn)在美國民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打高爾夫球的人便多起來了。美國到處都有高爾夫球場,美國的老人也很喜歡到健身活動中心進行運動。
很多人在退休后選擇走出家門看天下,在美國,老年人群中盛行“養(yǎng)游結合”。老年夫婦喜歡開著露營車、房車周游美國,甚至是周游世界,購買一輛房車大約在2.5萬到12萬美元之間,老年人可以量力而行,分期購只需數(shù)千美元的首付。在高速公路旁有為這種大房車專設的停車場,公園里有超過6000個公共露營地可供使用,備有水電和清潔設備?,F(xiàn)在美國上百萬房車的主人中,老年人是主力軍。房車被美國老人稱為是“車輪上的家”,既是車又是房,可以上路,也可以煮飯、洗浴,老人們還會給自己裝上又大又舒服的床,在房車里享受自由而充滿樂趣的旅行。在美國,老年房車旅行者的基數(shù)大,在露營地等地方可以結識許多有共同愛好的房車驢友,可以一起交流最新的房車技術,分享旅行途中的見聞。
大多數(shù)美國老年人都偏愛運動與大自然,不管是高爾夫、房車,抑或是爬山、騎行,他們一直在運動中,這些老年人往往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他們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低于其他國家的同齡老人。
美國的老年社區(qū)服務中心制度已經趨于成熟,對于年老體弱或喪偶老人每天有專車接送到老年活動中心,有免費早餐和午餐,此外社區(qū)還會定期組織一些老年人活動,活動中心還有桌球、保齡球、舞廳、電視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美國很多老人都會去參加大學繼續(xù)教育課程,而且收費很低,甚至免費。
在日本,老人和子女的關系都是相對獨立的。就像很多歐美的家庭關系一樣,日本的子女成年后基本會離開父母前往城市打工并租住公寓,而在結婚后則自己獨立買房居住。如果家中有了兒女,日本人更加習慣于讓太太在家照顧,男人出門工作養(yǎng)活家庭,而不需要老人幫助看管。而對老人也沒有接到家中贍養(yǎng)的傳統(tǒng),當然了,大部分人家還是和父母的關系保持的非常親密,并經常帶著全家回父母家探訪,但經濟上依然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家庭。
日本政府鼓勵老人“再就業(yè)”,倡導由“老有所養(yǎng)”型社會轉變?yōu)椤袄嫌兴鶠椤毙蜕鐣H毡镜摹陡哳I雇傭保險法》,加大了雇傭高齡者的企業(yè)進行獎勵的力度,還對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目前65歲以上仍在工作的日本老人高達570萬,占勞動力大軍的比例排在發(fā)達國家首位。日本很多的司機和餐廳服務員都是白發(fā)老爺爺。許多老人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會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日本老人特別熱衷于通過志愿者活動為外國人講解日本的歷史、生活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類似的志愿者活動讓他們感到自己并沒有因年老而被社會淘汰,反而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社會經驗在志愿者崗位上發(fā)揮更大的能量。
在英國,老人退休后大都致力于慈善事業(yè),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英國超過65歲的退休老人每年人均向慈善機構的捐款為142英鎊。福利斯特公司高級理財師帝尓沃斯指出,英國的老年人也面對著生活成本上升、未來養(yǎng)老金年利率下降的壓力,但是,很多老年人愿意恪守自己的原則,即便節(jié)衣縮食也要積極投身慈善募捐。
除了志愿參加慈善募捐之外,英國老人還喜歡在退休后創(chuàng)業(yè),如開咖啡館、小飯店,或做企業(yè)顧問、開辦咨詢公司等。有的還當起了“作家”,在家寫作,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體驗,借此來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