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邯鄲”字形及地名的演變

        2018-03-25 05:32:14杜杰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8年7期
        關(guān)鍵詞:復姓戰(zhàn)國邯鄲

        摘要:邯鄲字形的演變軌跡為:甘丹—邯—邯單—邯鄲。邯鄲地名源于邯(甘)山,為了避趙孝成王名諱,甘丹(邯)遂改為邯單(鄲)。復姓沿用下來不少,但自隋代以來,邯鄲復姓未見使用。

        關(guān)鍵詞:古璽印? 邯鄲? 字形? 地名? 姓氏? 名諱

        邯鄲,為地名。關(guān)于邯鄲古城隸屬的變遷,《邯鄲古代城市史》等已作較為詳盡的搜集和梳理。綜述如下:邯鄲在西周初可能屬于邶;周公封康叔于衛(wèi)后,可能才屬衛(wèi)國①。春秋時(公元前651年)歸屬于晉,并逐漸進入了趙氏的勢力范圍。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邯鄲正式歸屬于趙國;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趙國將國都自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遷徙到邯鄲②;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歷經(jīng)八代王侯,延續(xù)了158年。秦滅趙,置邯鄲郡,邯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日漸削弱。西漢置趙國,邯鄲經(jīng)濟得到恢復,為全國五大都城之一。東漢末葉開始走向衰敗。

        邯鄲,亦為復姓。據(jù)《通志》③等文獻記載,古代復姓的起源,基本上是以國為氏、以官為氏、以邑為氏、以地為氏、以水為氏等等。隨著西周分封制的推行,在國都畿外形成了大批的畿外諸侯,在畿內(nèi)也形成了大批的畿內(nèi)諸侯采邑。畿外諸侯多以國為姓,而畿內(nèi)諸侯則以采邑為姓。特別是隨著春秋以后諸侯之間兼并戰(zhàn)爭的頻繁交替,又出現(xiàn)了一批新的軍功貴族,并得到了國君的采邑封賞,他們便以其邑名為姓氏。根據(jù)漢代古璽印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古時復姓總數(shù)應不少于220個。《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還記載了“邯鄲”復姓的起源:“邯鄲氏:嬴姓,晉趙盾從父昆弟子曰趙穿④,食邑邯鄲,因以為氏?!?/p>

        本文將分別對“邯鄲”的字形、地名的演變及姓氏使用情況做深入探討。

        一、“邯鄲”字形演變的軌跡

        目前所見文獻資料中,“邯鄲”二字的寫法有多種,主要有“甘丹”“邯”“邯”合文、“邯單”“邯鄲”等。這些寫法之間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或者是怎樣的一個演變過程?我們從文獻資料的時間順序來看:

        (一)在現(xiàn)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有14條有關(guān)“甘”的地名記載,其中有“王往出于甘”“癸丑,丁自甘來”“庚戌卜,內(nèi):酒十牢于甘”(圖1)等12條確定為商王武丁時期(約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鄭杰祥研究員著《商代地理概論》認為,卜辭上的“甘”地是商王來往和駐足之地,應當就在古邯鄲城一帶;甲骨文上的“甘”就是今天的邯鄲,是邯鄲地名的先源。這一點與古書《竹書紀年》⑤中提到商末殷紂王時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基本吻合:

        “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⑥,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jù)邯鄲及沙丘⑦,皆為離宮別館。”

        “離宮別館”是紂王的行宮之地,也是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這也是文獻資料中關(guān)于“邯鄲”地名出現(xiàn)時間最早的記載。

        甲骨文中還有9條有關(guān)“丹”的地名記載,如“王步自丹”“己卯卜,王在丹”等(圖2)。有學者認為,“甘”和“丹”最初為兩個相鄰的地域;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晉國和趙氏地域范圍的不斷擴大,“甘”與“丹”逐漸靠近,最終合成一個城市。

        “甘”或者“甘”、“丹”,都說明邯鄲作為城市的雛形,在商代后期已悄然興起,距今已逾3200年。

        (二)春秋戰(zhàn)國的貨幣、兵器和古璽印上見作“甘丹”。最晚在春秋后期已有“甘丹”之稱。《河北貨幣圖志》收錄有春秋時期面文為“甘丹”的聳肩尖足空首布幣,有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面文為“甘丹”的尖足平首布幣、圓首刀幣(圖3)。戰(zhàn)國兵器上也有“甘丹”銘文,如1957年在邯鄲百家村戰(zhàn)國墓考古中,出土有銘文為“甘丹上”的青銅戈(圖4),還出土多種刻有“甘丹”字樣的陶器等。

        2018年元旦,在河南漯河發(fā)現(xiàn)“甘丹子”?、啵▓D5)。該印為戰(zhàn)國私印⑨,青銅質(zhì),方形鼻鈕,邊長9.1mm×8.6mm,高8.8mm(鈕有殘),朱文鑄制⑩?!案实ぁ币鬶án dān,即“邯鄲”,文字為晉系?!案实ぁ睂懛ǔ霈F(xiàn)在古璽印上,此為首見,是“甘丹”在古璽印上使用的重要發(fā)現(xiàn)。這枚私印以“邯鄲”為復姓,應與邯鄲封地有關(guān),從這一點看,其年代不會早于春秋趙穿時期(約公元前600年)。

        古璽印之重主要有以下幾點:

        1、考管制。補正史之闕,多指官印。

        2、考地方變遷。多指地方官印。

        3、考文字變化。

        4、考姓氏人文。

        5、明篆法變化。

        據(jù)考證,中國古璽印起源于商周。《周禮·地官·司市》記載:“凡通貨賄,以璽節(jié)出入之”,說明古代的璽印,是人們從事對外交往和經(jīng)濟貿(mào)易活動的重要信物。《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也記載“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意思是用封泥加印把信封好了追上去給了公治,這證明在春秋中期,印章已應用于社會活動中。但是西周至春秋這數(shù)百年的時間中,至今尚無可靠的璽印實物或充足的璽印資料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zhàn)國古璽。從這一點看,“甘丹子”印則不早于戰(zhàn)國初期(公元前403年)。另外,邯鄲自公元前651年歸屬于晉;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后,趙、魏、韓三國所用文字仍為原晉國文字;雖然后來隨著發(fā)展,三國文字可能稍有變化,但是始終沒有太大差異,尚屬同一個體系。除秦系文字考證較復雜之外,晉、燕、齊、楚系文字的使用和璽印的制作,均與它們所屬的國家共存亡,無一延續(xù)到戰(zhàn)國之后,以同一系的文字便可考得同時代的同一系璽印。故“甘丹子”使用晉系文字正相吻合;從該印印式、鈕式上看,也符合戰(zhàn)國璽印的風格。

        “甘丹子”印的發(fā)現(xiàn),彌補了“甘丹”寫法在古璽印上使用的文獻資料空白,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

        (三)《侯馬盟書》(以下簡稱盟書)和古璽印上見作“邯”。盟書為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古代文字中用毛筆書寫而篇章完整的重要的官方文書典籍。其書寫時代,目前定在春秋晚期,內(nèi)容定為晉國六卿之一的趙鞅在晉國都城新田,為了結(jié)成聯(lián)盟而主盟宣誓的辭文。盟書與歷史文獻記載相印證,真實可信,是建國以來的一次重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盟書中文字大量使用簡體文字,表明力求簡化的趨向,繁簡并存;同時為書寫方便,常有二字合寫的寫法。盟書中記載“邯鄲”有多處,其中寫法為“甘丹”的有1處,寫法為“邯”的有9處,寫法用“邯”合文的有16處(其中有的在“阝”下加兩點)(圖6)??梢钥闯觯藭r“甘丹”已開始向“邯”過渡。

        2008年12月,在山西忻州發(fā)現(xiàn)“邯”?。▓D7)?!昂焙衔募础昂悺?,這枚私印以“邯鄲”為復姓,文字為晉系,白文鑄制。該印最初著錄于《盛世璽印錄》。這枚“邯”印,以及《戰(zhàn)國璽印分域編》中收錄的“邯暲”“邯得臣”“邯□”(圖8)、《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中的“邯(疒柬)”(圖9)、《新見古代玉印選》中的“邯遛”(圖10)等,均為晉系文字,與盟書記載的“邯”合文寫法相印證,是記載“邯”合文寫法的又一物證?!昂庇≌J定在“甘丹子”之后應無疑問。

        (四)《睡虎地秦墓竹簡》上見作“邯單”。該竹簡內(nèi)文為墨書秦篆,書寫于戰(zhàn)國末期至秦始皇時期,主要內(nèi)容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yī)學著作以及關(guān)于吉兇時日的占書。其中《編年記》簡文的寫作年代為秦始皇時期;竹簡共53支,逐年記述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過程等大事。原簡分上下兩欄書寫,上欄是昭王元年至五十三年,下欄是昭王五十四年至始皇三十年。從字體來看,從昭王元年到始皇十一年的大事,大約是一次寫成的;始皇十二年以后的簡文,字跡較粗,可能是后來續(xù)補的結(jié)果。在上欄竹簡中,有“(秦昭王五十年)攻邯單”(圖11),用的是“邯單”二字,而未用“邯”,寫法發(fā)生了變化。

        (五)《戰(zhàn)國縱橫家書》、封泥及古璽印上見作“邯鄲”。到了秦代,邯鄲地名寫法又發(fā)生變化?!稇?zhàn)國縱橫家書》書法在篆隸之間,避邦字諱,當是在秦統(tǒng)一后公元前195年前后的抄本。是記載戰(zhàn)國時代縱橫家蘇秦等人的書信、說辭的古佚書,性質(zhì)與《戰(zhàn)國策》相同。內(nèi)文幾處寫為“邯鄲”:

        “秦以強駑坐羊腸之道,則地去邯鄲百廿里”“身率粱(梁)王與成陽君北面而朝奉陽君于邯鄲,而勺(趙)氏不得”等(圖12)。

        并有兩處寫法為“邯戰(zhàn)”:“初時者,惠王伐趙,戰(zhàn)勝三粱,拔邯戰(zhàn),趙氏不割而邯戰(zhàn)復歸?!贝颂帯皯?zhàn)”應是“鄲”的筆誤。

        2014年底,筆者從浙江杭州收得“邯鄲眜”?。▓D13),據(jù)了解,該印最初出自陜西西安。這枚私印以“邯鄲”為復姓,文字為秦統(tǒng)一后的小篆,白文鑿制,印面加邊欄,并施界格,印身為三層臺,是典型的秦印特征,也是“邯鄲”私印在秦代出現(xiàn)的首見資料。

        2006年在邯鄲世貿(mào)廣場出土有“邯鄲之丞”秦代封泥(圖14)。1995年在西安北郊發(fā)現(xiàn)數(shù)以千計的一大批秦代封泥,傅嘉儀先生《秦封泥匯考》中收錄有“邯鄲造工”等(圖15),并在《自序》中評述:“綜觀此批秦封泥印文書體,既有金文遺韻,又有漢繆篆雛形,但仍以秦小篆為主。如‘邯鄲造工印文篆法蒼雄方博,具有漢篆官印的風格?!闭f明秦時的文字影響了后世文字的傳承與延續(xù)。

        可見,秦代時邯鄲的寫法已為“邯鄲”二字了。

        自此之后,“邯鄲”寫法未再改變,沿用至今。如筆者所藏漢代私印“邯鄲霸印”(圖16)及顧清先生所藏漢代私印“邯鄲都尉”(圖17)、《續(xù)齊魯古印攈》收錄的漢代私印“邯鄲沓”(圖18)、日本寧樂美術(shù)館所藏魏晉私印“邯鄲拾印”(圖19)等,所知存世漢代私印還有尤敏強先生所藏“邯鄲千秋”等。

        由上可以推定,“邯鄲”二字是由“甘丹”二字而來。戰(zhàn)國中期以前,“邯鄲”的通行寫法先是“甘丹”,后來從邑加“阝”演變?yōu)椤昂被颉昂焙衔?。到了?zhàn)國后期,“邯”才嬗變?yōu)椤昂獑巍?。到了秦代加“阝”定型為“邯鄲”,沿用至今。故其演變軌跡大致為:甘丹—邯—邯單—邯鄲。

        二、“邯鄲”地名由來的考釋

        歷史文獻中,最早記載“邯鄲”地名的,是春秋晚期的《春秋》一書?!洞呵铩す攘簜鳌酚浭觯合骞吣辏ü?46年),衛(wèi)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衛(wèi)獻公因故殺了大夫?qū)幭?,寧喜的同伙衛(wèi)獻公的弟弟鱄逃離衛(wèi)國,來到邯鄲,從此“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wèi)”。

        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也有“邯鄲”地名的記載,如:“永不明(盟)于邯”等。

        關(guān)于“邯鄲”地名的起源,歷代都沿用唐代的顏師古在為《漢書·地理志》中“趙國邯鄲”一條所作注引:“張晏曰:‘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郭從邑,故加邑云?!碧拼摹对涂たh圖志》進一步解釋說“邯本應作甘,系山名,在縣東南五里”。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曰“鄲,邯鄲也。依張晏古字本作單,后人加邑耳。從邑,單聲。”意思是說,“邯鄲”一名得于邯(甘)山,邯鄲城位于邯(甘)山的盡頭,故名邯鄲。

        但張晏的這樣解釋準確與否,后人一直奉為圭臬,從未提出異議,并被歷代所沿用。

        從“邯鄲”文字的演變軌跡看,既然自春秋晚期“邯鄲”二字就已正式寫作“甘丹”“邯”,那么張晏所說的“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就不能解釋“甘丹”“邯”二字的初始含義了。再者,張晏是三國曹魏時期人,他所生活的時代距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幾百年之久,他所見到的通行寫法已演變?yōu)椤昂悺?,因此,他關(guān)于邯鄲地名的解釋難免會有牽強附會和望文生義之嫌。

        近年,有學者對邯鄲地名的起源作了新的研究,推測“甘丹”的得名與境內(nèi)的山、水有關(guān)。商時境內(nèi)有漳水(漳河),水質(zhì)甘甜,水甜故為“甘”;境內(nèi)有紫山,巖石呈紫紅色,山紅故為“丹”。還有學者解釋,“甘”為山名,即紫山,紫山巖石呈紫紅色,故稱“甘丹”。后從邑加“阝”演變?yōu)椤昂?。這些解釋比顏師古注引進了一步。

        但是,“丹”“”又是如何變?yōu)椤皢巍薄班悺蹦兀拷?jīng)過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筆者更傾向于名諱說,即“丹”變?yōu)椤皢巍笨赡芘c趙孝成王有關(guān),是為避諱趙孝成王之名“趙丹”所致。

        名諱是中國古代封建禮制特有的一種文化習俗。所謂名諱,就是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凡遇到君主或尊長者的名字,不能直接說出或?qū)懗觯酶淖?、改音或減少字的筆劃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稱避名諱。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避諱起源于西周,據(jù)史料記載,春秋時已有魯國大夫有關(guān)取名六忌的見解;《禮記》中亦有“大夫、士之子不敢與世子同名”“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的記載,這都說明當時已經(jīng)有不少具體的避諱要求了。但周代為防止避諱擴大化,仍作了種種限制,如“詩書不諱,臨文不諱,二名不偏諱,已祧不諱”等等。到戰(zhàn)國時,避諱也沒有形成過一整套制度,避諱的要求也不太嚴格,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不用回避。到了秦時,君主之尊變得無以復加,凡遇有帝王或尊長之名,就要想方設法避開。尤其至唐、宋和清朝,避諱之風極為盛行。

        趙孝成王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第十任君主(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嬴姓,趙氏,名丹?!笔勤w武靈王的孫子、趙惠文王的兒子。之前“邯鄲”姓氏多如“甘丹子”“邯”中的寫法,趙孝成王時期已有了避諱的要求,所以要避諱“丹”字,這樣就很可能為了避諱“丹”而改用“單”?!端⒌厍啬怪窈啞ぞ幠暧洝返臅鴮懩甏鸀榍厥蓟蕰r期,恰與趙孝成王基本同期,故竹簡上“(秦昭王五十年)攻邯單”,用“單”字回避“丹”字。此后從邑加“阝”,即為“鄲”字,沿用至今。從這一點看,“甘丹子”印應在趙孝成王之前,更精確的時間約在公元前403~265年之間?!昂庇∧甏矐笾略诖似陂g。

        三、“邯鄲”姓氏使用的歷史

        “邯鄲”二字,除了作地名、作姓氏(或名字),別無它用。作為地名,3200年以來未曾改名,這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而作為姓氏,用于姓名,使用的時間相比較作地名而言,要短很多,約千年許。

        按照《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趙穿)食邑邯鄲,因以為氏”的記載,自趙穿所在的春秋中期就應有“邯鄲”氏。從歷史文獻上看,記載最早的“邯鄲”氏人名是春秋中期的邯鄲勝?!秶Z·魯語》記載:在公元前551年的欒氏之亂中,“與邯鄲勝擊齊之左”。邯鄲勝即趙勝,嬴姓,屬晉國趙氏的旁支邯鄲氏,是趙穿之孫、趙旃之子。趙勝繼承了邯鄲城的治理權(quán),改稱邯鄲勝。

        《左傳》記載有邯鄲午,為邯鄲勝之子?!肮?97年,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wèi)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與《侯馬盟書》記載的歷史事件相吻合。

        《侯馬盟書》記載有邯鄲固?!昂谈也话肫涓剐囊允缕渥冢桓也槐M從嘉之明(盟)?!?/p>

        從同時期的“甘丹子”“邯”印章看,“邯鄲”二字的寫法與《侯馬盟書》中地名、人名的寫法相同?,F(xiàn)有文獻資料無法查閱到《國語》《左傳》中“邯鄲勝”“邯鄲午”的原文寫法,若按照盟書及“邯”印中寫法推測,“邯鄲午”應為“甘丹午”或“邯午”,其父“邯鄲勝”應為“甘丹勝”或“邯勝”。

        戰(zhàn)國晚期有邯鄲姬,秦始皇的生母。呂不韋以在趙作人質(zhì)的秦國公子異人(后改名子楚)奇貨可居,極力游說昭王的太子安國君收子楚為嗣?!度鬂h文》載:“(安國君)于是立楚為適嗣,華陽夫人以為己子,使不韋傅之。不韋取邯鄲姬,已有身。楚見,說之。遂獻其姬至楚所,生男,名之曰正,楚立之為夫人?!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印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zhì)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p>

        秦代有邯鄲眜?!毒夐e堂古璽印輯存》收錄有秦代“邯鄲眜”印。

        之后東漢時期有邯鄲義。據(jù)《后漢書·袁安傳》:“盱后至光祿勛。時大將軍梁冀擅朝,內(nèi)外莫不阿附,惟盱與廷尉邯鄲義正身自守?!笔钦f東漢時期的大將軍梁冀專斷朝政,朝中大臣多屈附,只有光祿勛袁盱和廷尉邯鄲義剛直不阿、正身自守。

        漢代還有邯鄲霸、邯鄲都尉等人名?!毒夐e堂古璽印輯存》收錄有漢代私印“邯鄲霸印”,《盛世璽印錄》收錄有漢代私印“邯鄲都尉”。

        再有《三國志·王粲傳》記載的邯鄲淳(字子禮):“自潁川邯鄲淳、繁欽,陳留路粹,沛國丁儀、丁廙,弘農(nóng)楊修,河內(nèi)荀緯等,亦有文采?!?/p>

        三國魏晉還有邯鄲綽、邯鄲拾。邯鄲綽編撰《五經(jīng)析疑》三十卷,日本寧樂美術(shù)館藏有魏晉私印“邯鄲拾印”。

        南北朝時有邯鄲超?!赌鲜贰份d:“(齊)武帝好射雉,子良啟諫。先是左衛(wèi)殿中將軍邯鄲超上書諫射雉,武帝為止,久之,超竟被誅?!?/p>

        以上是以“邯鄲”為姓氏的文獻資料。此外,“邯鄲”還作過人名。筆者藏品中還有一枚以“邯鄲”作人名的印章:漢代穿帶印“邯鄲印/翁叔印”(圖20)。這枚印中的“邯鄲”不是作復姓,而是作人名,為目前文獻資料中所僅見。

        2017年9月,陜西出現(xiàn)一枚秦半通印,印文僅“邯鄲”二字(圖21)。施謝捷教授認為:此印為私印,作姓氏、作人名均有可能。不帶名字的姓氏印通常加“氏”字為兩個字;此印未加“氏”,或許因為是復姓的緣故。不帶姓氏只有名字的印章也常見,但是以復姓作名字的并不多見。故此印不論作姓氏還是作名字,都很有研究價值。

        筆者所藏帶有“邯鄲”二字的五枚印章,雖然他們名不見經(jīng)傳,但其所有者也絕非一般的平民百姓,起碼是具有一定身份的士人階層。它們既填補了“甘丹”在古璽印上使用的首例文獻資料,又填補了“邯鄲”姓氏在秦代使用的歷史文獻空白,還增加了戰(zhàn)國和漢代的“邯鄲”的姓氏印章實物資料,尤其是首見“邯鄲”二字作人名的資料,均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學術(shù)價值和審美價值。

        從上述文獻資料來看,從春秋、戰(zhàn)國、秦漢到三國、南北朝時期,都有以“邯鄲”為氏的人士,但自隋以來1500年,再無文獻資料記載有“邯鄲”復姓的人名。經(jīng)官方初步統(tǒng)計,目前大陸和臺灣亦均無人用“邯鄲”作姓氏。古已有之的復姓沿用下來的有不少,如“公孫”“歐陽”“上官”“呼延”“諸葛”“令狐”“尉遲”“宇文”等等,邯鄲又是唯一3200年未曾改過名字的城市,為何復姓“邯鄲”卻沒有沿用下來?“邯鄲”復姓的神秘消失,成為趙文化的新的待解之謎,留給我們?nèi)ふ野l(fā)現(xiàn)新的資料,去認真梳理深入研究。

        注釋:

        ①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紂滅商,西周政權(quán)建立,邯鄲劃屬邶國,屬紂王的兒子武庚的封地。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繼位,其叔周公旦攝政。因管叔、蔡叔等人素與周公旦不和,便與武庚等聯(lián)合發(fā)動叛亂,史稱“管蔡之亂”;但叛亂不久就被鎮(zhèn)壓,邶國的封號被取消,邯鄲又劃歸衛(wèi)國管轄。

        ②《史記·趙世家》:“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魏。趙始都邯鄲?!?/p>

        ③《通志》,南宋鄭樵撰。是自《史記》之后,現(xiàn)存的又一部紀傳體通史性著作,在典章制度方面突出。全書200卷,年代自三皇五帝到隋。

        ④趙穿(公元前?~前607年):嬴姓,邯鄲氏,名穿。為晉國趙氏的旁支,趙盾的堂弟。身前有自己的封地——邯鄲,別為邯鄲氏。

        ⑤《竹書紀年》是戰(zhàn)國中期魏國史官所著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⑥后世學者在利用文獻推定盤庚遷殷到商亡的總年數(shù)時,有275年、273年、253年三說。

        ⑦《括地志》云:沙丘臺在邢州平鄉(xiāng)東北二十里?!独ǖ刂尽肥翘瞥囊徊看笮偷乩碇?,共550余卷。

        ⑧筆者所藏,未公開發(fā)表。

        ⑨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施謝捷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蕭毅教授,對此印做了斷代和釋文。

        ⑩古璽印中,戰(zhàn)國多鑄造工藝,少見鑿刻;秦代鑿刻占一定比例;漢代有鑄有鑿。

        戰(zhàn)國時期,不同地域(國別)使用不同風格的文字,主要有晉(趙、魏、韓)系、燕系、楚系、齊系、秦系。

        文獻對趙穿的紀事年限在魯文公十二年(前615年)至魯宣公二年(前607年)。

        1965年12月《侯馬盟書》出土于山西侯馬,使用毛筆書寫在圭形玉石片上,字跡為朱紅色或黑色,記述盟誓的信約。

        《左傳》記載,晉國在六卿專權(quán)期間(即春秋末),趙鞅與邯鄲午為“衛(wèi)貢五百家”事因引起一場搏斗,此歷史事件與盟書記載相吻合。

        筆者所藏。該印為戰(zhàn)國私印,青銅質(zhì),方形鼻鈕,邊長12mm×12mm,高13.3mm。著錄于《緣閑堂古璽印輯存》,杜杰編著,文雅堂書店,2017年出版。

        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簡,即《睡虎地秦墓竹簡》,總計1155支(另殘片80支)。

        “五十年”指秦昭王五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史籍秦昭王四十九年、五十年都有攻邯鄲事,原簡年次不清,這支簡排在這里,系依出土位置試定。

        20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即《戰(zhàn)國縱橫家書》。

        此役即《史記·趙世家》所記“邯鄲之難”。

        筆者所藏。該印為秦私印,青銅質(zhì),方形鼻鈕,邊長13mm×13mm,高12mm。著錄于《緣閑堂古璽印輯存》。

        該印2010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西安。為青銅質(zhì),方形龜鈕,邊長16mm×16mm,高16mm。文字為摹印篆書,白文鑿制,其龜鈕是典型的漢印特征。著錄于《緣閑堂古璽印輯存》。

        《漢書》28卷《地理志》下,見趙國邯鄲縣條顏師古注。張晏,三國時魏國人。

        《元和郡縣圖志》,唐代的一部地理總志,對古代政區(qū)地理沿革有比較系統(tǒng)的敘述。

        秦始皇(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趙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

        自趙穿時代始,至南朝齊時,約1000年。

        《全后漢文》,為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文學總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其中一集。

        《南史》,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訖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史事。

        該印為青銅質(zhì),方形穿帶印,2015年初發(fā)現(xiàn)于陜西西安。邊長15mm×15mm,厚5mm。文字為摹印篆書,朱白文鑄制。著錄于《緣閑堂古璽印輯存》。

        中央美術(shù)學院胡若輝收藏。

        參考文獻:

        [1]孫繼民,郝良真,楊倩描.邯鄲古代城市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

        [2]邵炳軍.晉獻公滅國奪邑系年輯證: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晉滅國奪邑系年輯證之三[J].甘肅高師學報,2006(4).

        [3]趙平安.秦西漢印章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邯鄲市地方志編委會.邯鄲市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

        [7]張弛.河北貨幣圖志[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8]河北邯鄲百家村戰(zhàn)國墓[J].考古,1962(12).

        [9]王廷洽.中國古代印章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莊新興.戰(zhàn)國璽印分域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11]張頷,陶正剛,張守中.侯馬盟書(增訂本)[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12]吳硯君.盛世璽印錄[M].日本:藝文書院,2013.

        [13]莊新興.戰(zhàn)國璽印分域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14]菅原石廬.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M].日本:大阪書籍株式會社,2004.

        [15]施謝捷.新見古代玉印選.[M].日本:藝文書院,2016.

        [16]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17]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8]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戰(zhàn)國縱橫家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19]郝良真.邯鄲史話[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

        [20]傅嘉儀.秦封泥匯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21]吳硯君.盛世璽印錄[M]. 日本:藝文書院,2013.

        [22]郭裕之.續(xù)齊魯古印攈[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

        [23]寧樂美術(shù)館(日本).寧樂美術(shù)館印章[M].日本.思文閣,2017.

        [24]杜杰.緣閑堂古璽印輯存[M]. 文雅堂書店,2017.

        猜你喜歡
        復姓戰(zhàn)國邯鄲
        成為主角的第一步:擁有復姓
        邯鄲在哪里?
        戰(zhàn)國少年孟軻
        家教世界(2020年25期)2020-10-07 07:36:50
        戰(zhàn)國少年孟軻
        家教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8 09:12:34
        姓氏知多少
        清代邯鄲教育
        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復姓有17個字 最奇怪的復姓是“第五”
        消失的姓氏
        人民周刊(2015年1期)2015-09-10 07:22:44
        麻辣戰(zhàn)國
        麻辣戰(zhàn)國
        亚洲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夜男人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av色婷婷网站|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99热高清亚洲无码| 三级网站亚洲三级一区|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亚洲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日日骚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av| 国产禁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狠狠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夫妻露脸爱视频九色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av免费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xz| 日韩美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v|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国产精品老熟女露脸视频| 亚洲天天综合色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