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1400
正文:
新建嘿格隧道位于某省某市巧家縣小河鎮(zhèn)黃角樹電站大壩西側,大壩修建時于遂址修建了一座隧道作為臨時道路,設置了鋼架支撐等初期支護,未設置二次襯砌,部分段落施作了管棚支護,隧道內滲水點較多,局部洞壁滲水、潮濕、排水設施差。嘿格隧道起訖里程K114+267-K114+703,全長436m,與舊隧道交叉區(qū)共分為五個區(qū)域,其中K114+440-K114+520段舊隧道與新建隧道平面線位重疊區(qū)高,但舊隧道路面高出新建隧道路面約3m。舊隧道拱部高出新建隧道開挖輪廓線約2.5~3m。隧道施工過程中,與舊隧道交叉段施工中大面積應用到灌漿技術施工,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所謂灌漿法,就是預防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產生裂縫的一種方法。具體的施工流程是將已經(jīng)凝固的材料灌入到已經(jīng)產生的裂縫當中,從而起到修復的目的。公路隧道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往往面臨比較復雜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在施工環(huán)節(jié)也容易受到溫度以及氣候的影響,這就使公路隧道已經(jīng)完工的部分結構出現(xiàn)裂縫等病害。因此為了保證公路隧道在施工后的質量以及安全性,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保護措施防治裂縫的產生以及蔓延。灌漿法是公路隧道施工中裂縫防治的重要措施。其在修復道路裂縫,保證工程質量上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在應用灌漿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在公路隧道的表面打開一些孔洞,保證孔洞內水分不在增多,從而確保其他工序能夠正常進行,保證隧道內的整體干燥性。其次,灌漿法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慢孔洞內滲透的速度,避免安全隱患。灌漿法的使用還可以保證整個巖石結構的穩(wěn)定,避免施工過程中由于人力、物力以及機械等的操作和震動造成巖石結構的松散,提升了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性,確保了公路隧道的整體安全和質量。
灌漿填充一般在橋梁施工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橋梁施工過程中,由于地質的塌陷等因素,從而造成地面裂縫以及孔洞等問題,因此可以利用灌漿填充的辦法進行結構的加固。同時橋梁負載的增加利用填充灌漿可以進行一定的修復。
利用灌漿法進行材料的滲透一般用于巖土層的裂縫修復,其適用范圍不大,一般在橋梁基礎結構加固過程中應用的較多,可以起到很好的結構加固作用。具體操作的流程是將材料通過滲透的方式注入到橋梁裂縫以及隧道病害處,使其結構的強度增加。
灌漿壓密技術一般應用與隧道施工過程中,具體操作的流程是,首先利用高壓注射裝備將材料灌入到巖石層中,利用高壓的作用將裂縫部位填充,使其凝固成為脈狀的結構,從而起到防治裂縫的作用。
利用化學灌漿技術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電滲法形成灌漿的通道,利用電機的正反將需要加固的巖層分為正反兩極,將兩級用金屬相連接,一端金屬管作為材料漿液的出口,另一端連接負極,保證電壓灌輸?shù)姆较蛞恢?。從而實現(xiàn)灌漿過程的順利進行。這樣既保證了橋梁施工過程中的整體強度,又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其科學性比較高。
隧道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生一定的裂縫,而裂縫發(fā)生的主要部位存在于橋臺和橋墩等承重部位,利用灌漿法對裂縫進行修復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技術措施。施工的具體流程是:首先確定裂縫產生的具體位置,并進行明顯的標記,其次分析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第三就是選擇填充裂縫的主要材料和施工方法,從而制定嚴密的施工方案。
灌漿泵在灌漿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將灌漿泵進行組合安裝完畢之后,按照泵口處的裂縫方向進行灌漿,灌漿的方向主要分為兩個方位,分別是橫向和豎向,如果進行灌漿的材料為化學物質,則漿液的壓力承受范圍就是0.21MPa~0.41MPa,如果材料為水泥,其承受的范圍就是0.42MPa~0.79MPa。最后,根據(jù)以上步驟完成的程度,使用環(huán)氧橡膠泥進行封口處理,并且后期要進行養(yǎng)護和維修。
利用灌漿技術主要就是強化橋梁隧道的整體強度。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注意一定的事項,例如漿液凝固的時間需要重點把控,需要結合現(xiàn)場的施工條件以及溫度變化及時作出調整。此外,灌漿過程中,需要用到分散劑、強悍劑和膨脹劑等材料需要按照比例嚴格執(zhí)行,保證灌漿的強度。在進行灌漿材料的配比時,要進行精密的計算,保證配合比的合理,施工人員也需要按照操作的流程進行灌漿,使用專業(yè)的工具以及專業(yè)的技術進行質量的把控。
公路隧道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選好施工的主要時間段,并進行合理的材料配合比控制。這兩方面需要重點把控。施工時間段的選擇需要結合現(xiàn)場的施工條件以及氣候變化,根據(jù)公路隧道產生裂縫的數(shù)量以及裂縫的嚴重程度進行選擇。在進行配合比的控制時,需要把握材料的質量,灌漿材料一般以硅酸鹽水泥為主,根據(jù)施工路段的具體情況也可以選擇粉煤灰進行填充。
在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施工不到位造成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的問題,這就需要在施工步驟上進行嚴密的控制。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首先,選擇合適的布料器進行混凝土的布料,或者選擇人工攤鋪的方式,保證混凝土材料的均勻性;其次,在進行混凝土振搗時,要按照節(jié)奏進行,使振搗過程不易出現(xiàn)氣泡,保證振搗的密實性;在施工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采用分層振搗的方式,控制好振搗的時間,使各層混凝土的粘合能力增強;第三就是進行混凝土的抹壓工作,混凝土振搗完成之后,需要進行抹壓工作,減少混凝土材料表面的裂縫,抹壓的時間需要重點把控,避免時間過長出現(xiàn)變形的現(xiàn)象。
舊隧道抽排洞內積水,局部滲水嚴重處進行局部注漿堵水及拱部的引排。在舊隧道鋼架切割位置上方施作2根6m長注漿小導管,注漿小導管采用外徑Ф42mm,壁厚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加工制成,導管長6m,前端加工成錐形,尾部焊接Ф6mm鋼筋箍加勁,管壁四周鉆4排Ф6mm注漿孔,施工時鋼管沿隧道開挖輪廓線周邊以10°~15°的外插角打入巖層中。
注漿小導管注漿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參數(shù)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應用參數(shù)如下:
(1)注漿壓力0.5~1.0MPa;
(2)水泥漿水灰比W/C=1.0;
(3)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4)水玻璃波美度為30,模數(shù)為2.4;
施工時,當每孔注漿終壓達到1.0MPa且注漿量達到設計量的95%以上時,可結束注漿。水灰比及水泥、水玻璃、緩凝劑摻量可根據(jù)現(xiàn)場注漿效果進行調整。
1)防排水施工的主要原理
隧道施工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滲漏水問題。因此在灌漿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要遵循防滲堵排的原則,根據(jù)隧道周圍巖石層的主要特點,在巖石層以及地下水之間鋪設一定的防水墻。如果防水墻的鋪設難以滿足防排水的功能,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排水,避免地下水的壓力對巖層造成二次的破壞。這時的防排水措施主要就是利用防水板的放置,進行PVC 墊片的焊接。堵水措施需要應用到注漿技術,注漿時間重點把控,避免時間超過十分鐘。
2)施工裂縫的防治措施
隧道進行灌漿技術施工的過程中,會隨著施工出現(xiàn)一些裂縫裂口,在不處理或是處理不當?shù)那闆r下,裂縫裂口還會出現(xiàn)變形加大的情況,造成的后果也非常嚴重,直接關系到整個施工工程的質量。在該隧道架立防滲水防排水模板,將止水帶放在模板上,再使用橡膠條加固,同時留有加封的位置,再利用混凝土灌注。當混凝土逐漸變干變硬,塑料薄膜拆除,把聚苯乙烯的泡沫板安裝好,一邊將鉛絲和止水帶接入到鋼筋處,一邊澆筑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障止水帶和混凝土的耐受力和堅硬度,并調配好水、水泥、水灰的比例,避免材料滲漏或變壞的情況出現(xiàn),更要保護好止水帶。一旦止水帶發(fā)生破壞,甚至會加大對裂縫裂口的破壞力。
綜上所述,橋梁隧道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會運用到灌漿技術。應用灌漿技術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地形的主要特點,再結合實際的天氣條件,進行有效的施工。灌漿技術應用過程中有很多的操作手法,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和技術的完善,灌漿技術已經(jīng)逐漸成熟,不僅可以提升隧道工程的質量,而且促進了整體的施工安全。希望通過文章的論述,使灌漿技術的發(fā)展更為成熟,并促進隧道施工項目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