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忠雷,張 瑩,李中林,楊海濱,胡方潔,甘興國,鄧 敏
(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重慶 402160)
供試茶樹品種為福鼎,扦插試驗于2017年4月-12月開展實施。
1.2.1 試驗設計。根據(jù)氣溫、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水分、遮陽網(wǎng)透光率(光照)5個因子分別設置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區(qū)組試驗設計見表1。
1.2.2 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情況調查及內源激素檢測。茶樹扦插管理方法按照農業(yè)行業(yè)標準[1]進行,參考其他人試驗場地設置了小拱棚為扦插圃[2-3]。在扦插1個月后調查瘀傷組織最大直徑;3個月后調查生根總長度(本試驗采用長度大于0.5 cm的所有根系累加值);6個月后調查根系總長度及新梢長度。
數(shù)據(jù)部分見表2:整體上看溫度處理25℃最有利于茶樹扦插枝條瘀傷組織的形成、根系生長和新梢生長;21℃和30℃次之;而15℃和18℃則減慢了這一過程;這表明適宜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溫度在21℃-30℃之間,而過低或過高的溫度均不利于形成瘀傷組織、根系和新梢生長。
空氣濕度處理為95%時瘀傷組織形成最慢;80%根系生長較差;80%和90%新梢生長略差;最有利于茶樹扦插枝條瘀傷組織形成、根系生長和新梢成長的為85%;這表明適宜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最佳空氣濕度在85%左右。
土壤溫度處理25℃、30℃和21℃均有利于茶樹扦插枝條瘀傷組織的形成、根系和新梢生長;而18℃和15℃則減慢了這一過程;這表明適宜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最佳土壤溫度在21℃-30℃左右,而過低或過高的溫度均不利于形成瘀傷組織、根系和新梢生長。
土壤水分處理為70%時瘀傷組織形成最慢;60%根系生長較差;60%和70%新梢生長較差;最有利于茶樹扦插枝條瘀傷組織形成、根系生長和新梢成長的為90%和80%;這表明適宜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最佳空氣濕度在80%-90%左右。
遮陽網(wǎng)透光率為30%、40%和50%瘀傷組織形成顯著較快;30%根系生長最快,明顯優(yōu)于其他處理;70%、50%和60%新梢生長較快;這表明適宜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遮陽網(wǎng)透光率為30%-50%。
表1 試驗設計
本研究顯示影響茶樹扦插枝條地下部分發(fā)育的主要環(huán)境因子為土壤溫度,其中在20-25℃的土壤溫度對扦插枝條愈傷組織的形成及不定根的生長最為有利;另一個重要因子是土壤水分,適宜扦插枝條地下部分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持水量為80%-90%左右;另外,光照強度對地下部分生長也存在一定影響。而影響地上芽葉發(fā)育的主要因子為水分和光照。
表2 微氣候對茶樹扦插枝條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關于枝條扦插的研究報道雖然較多,其中以茶樹為研究對象的比例約僅為3.9%,占比相對較低。在研究茶樹扦插的報道中,更多人將研究角度定為茶樹品種[4]、扦插枝條選擇[5-6]、扦插枝條處理[7-8]、基質拼配[8-9]、生長調節(jié)物質[5]的應用等,毫無疑問這些研究為茶樹扦插繁育技術的提升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jù),加快了全國茶樹無性系優(yōu)良品種的普及。本試驗將控制因素定位為幾個環(huán)境因子,試圖在茶樹扦插技術的完善中做一點拓展。在試驗過程發(fā)現(xiàn),控制環(huán)境因子的難度較大,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茶樹扦插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還有更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