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嗣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毖堵毅憽返臅缡澜^句,我們繼續(xù)思考一座城的靈魂體現(xiàn)在哪里。我想:城不在大,有河則興。
自幼跟隨父母去過國內(nèi)外許多歷史名城,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座享譽世界的名城都至少會有一條河流穿過。這是巧合嗎?為什么會這樣?
我翻閱了地理書,也在網(wǎng)上搜索,找到了類似的文字解釋:古人交通運輸幾乎都靠水,所以城市選址首先考慮近水。再加上人們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更是離不開水,為了方便取水、用水,人們會選擇近水而居,或靠近海,或靠近河流、湖泊。近水生活的人口聚集多了,便成了村落,繼而發(fā)展壯大,成了一座城。
原來如此,難怪世界上大部分城市都會有一條河穿城而過?;貞浟艘幌挛胰ミ^的或是通過書本了解的城市,我覺得可以把河看成是城的靈魂。有湘江積淤而成的沙洲——橘子洲頭;更有如詩如畫的鳳凰小城,因沱江的徜徉而韻味十足,臨江兩側(cè)錯落有致的吊腳樓,與江中的木舟、魚鷹,相映成趣,這才有了沈從文筆下《邊城》里,翠翠來看龍舟比賽,才有了黃永玉老先生綿綿不絕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靈感,才有了歷代詩文比興詠嘆,數(shù)不勝數(shù)。
一條河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成了一座城市不能割舍的文化因素。暑假,我跟隨母親行走在歐洲,被巴黎的歷史古跡和文化氛圍深深震撼。然而震撼之余,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那條生生不息、蜿蜒輾轉(zhuǎn)、風情萬種的塞納河。塞納河仿佛一條綠色的絲帶,把文化珍珠穿在一起:莊嚴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象征埃菲爾鐵塔、珍藏著幾個世紀文物的羅浮宮、安葬拿破侖的榮軍院,以及香榭麗舍大街和凱旋門……巴黎左岸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還因為這里的文化氛圍。這里分布著不計其數(shù),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館、酒吧,生活著無數(shù)的藝術(shù)家、作家和詩人,海明威、畢加索都曾出入這里??梢哉f,巴黎就是沿著塞納河發(fā)展起來的,歷代國王大興土木,相繼建成了各種名勝古跡。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的興旺繁榮、浪漫風情和文化底蘊。
游走在歐洲的每座城市,我發(fā)現(xiàn),最著名的景點都是臨河而建的。如倫敦有條泰晤士河,著名的柏林墻邊則靜靜流淌著施普雷河,還有維也納的多瑙河、科隆的萊茵河、莫斯科的莫斯科運河,威尼斯更是內(nèi)海河流星羅棋布,兩頭尖尖的貢多拉,便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水上的士”。
一條河是一座城的一道風景、一個符號。重慶、武漢、南京均由長江穿行而過,黃河則被稱為中華的母親河,上海明珠更是黃浦江邊的繁華寫照。細數(shù)歷代古都也都是沿河而建,如咸陽、洛陽、湯陰等。古人稱:“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彼赃@些古都的名字,都是因臨河的位置而得名,可見一條河對一座城的影響是多么舉足輕重。文明往往依水而興,那些留下的建筑、橋梁、繪畫、詩歌,不就是如河水長流不息般永恒文明的作品嗎?我們從小就背誦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永遠記得“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都唱過“小河彎彎,向東流”,還有許仙與白娘子撐著油傘站在斷橋之上,屈原在舟上吟唱《離騷》……
然而,一條河并不只是帶給人們福音和文明,有時還會帶來災(zāi)難。有些河流因為常年失修而泛濫成災(zāi),黃河、長江決堤,更是讓多少百姓無家可歸。還有些河流污染嚴重,水質(zhì)破壞嚴重。究其原因,是人們忽略了一條河與一座城的關(guān)系?,F(xiàn)階段,國家對環(huán)保高度重視,大力整治河流湖泊,建水電樞紐,兼具發(fā)電、航運、泄洪排澇等功能。沿河建設(shè)的綠化景觀帶,在提高居民幸福指數(shù)的同時,也使得城市經(jīng)濟得以更加高速的發(fā)展。
河與人類不可分離,是人類生存的臍帶,是城市的血脈,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紐帶。因此,我們要治理好每條河、關(guān)懷每條河。
歌曲《我的祖國》的詞作者是這樣解釋為什么首句就寫“一條大河,波浪寬”——每個人心中的故鄉(xiāng),都有一條河從家門口流淌而過,每個人都有兒時河水中嬉戲的記憶。因為我愛這條河,所以我更愛這座城市。因為我愛這座城市,所以我更離不開這條河。
是的,一條河,就這樣永遠伴著一座城。一座城,就這樣永遠離不開一條河。
(作者系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一中實驗學校高三10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