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散治腳氣,這看起來似乎十分不搭,但我的親身經(jīng)歷表明,此方法確實有效。我是多年的老腳氣,一穿皮鞋這樣透氣性差的鞋子就會犯,治腳氣的藥用了不少,但總是復發(fā)。后來有朋友推薦了這個方子,就是把口腔潰瘍散涂在患處,連續(xù)涂三天。我試了以后發(fā)現(xiàn),腳趾間的皮膚起了一些硬痂,脫落以后腳氣也好了,到現(xiàn)在都沒復發(fā)。
天津 張女士
點評:
足癬(也稱“腳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在我國發(fā)病率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為真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真菌的生長。
口腔潰瘍散治療腳氣看似很神奇,其中奧秘其實很簡單,主要是由口腔潰瘍散的幾種成分在起作用。口腔潰瘍散的主要成分是青黛、白礬和冰片。青黛從中醫(yī)上講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治溫病熱盛。其主要成分色胺酮經(jīng)抗真菌試驗發(fā)現(xiàn),是抗皮膚病真菌的活性成分,正對腳氣之證;白礬燥濕止血,可以破壞真菌喜歡的潮濕、溫暖的生長環(huán)境;冰片主散郁火,能生肌止痛。因此,使用口腔潰瘍散治療腳氣確實會有實際效果。
腳氣根治很難,容易復發(fā)。腳氣患者要平時應多注意生活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注意清潔,每天洗腳、勤換襪子;洗腳盆及擦腳毛巾與家人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平時少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干凈紗布或棉球夾在趾縫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平時少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永春
我常年頭痛,弄得整個人精神不好,有時候還容易發(fā)火。朋友看到我的苦惱,為我推薦了一個方子,土茯苓60克,蔓荊子、川芎、菊花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劑。我服用了一個星期感覺有點效果。
湖南 田女士
點評:
中醫(yī)認為頭痛與風邪、火熱有關,因此土茯苓、蔓荊子、川芎、菊花、甘草一起煎服對緩解頭痛有一定作用。其中的甘草能緩急止痛,還能調和藥性。單用土茯苓120克煎服,治療頑固性頭痛效果較佳。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jīng),主要作用為清熱利濕,多用于皮膚瘙癢出皮疹、女性白帶多等,對關節(jié)疼痛也有緩解功效。它并非中醫(yī)治療頭痛的常用藥材,不過,頭痛多為神經(jīng)血管性頭痛,與氣血不通有關,土茯苓能疏通氣血,對頭痛可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蔓荊子,性微寒,味辛、苦,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利關節(jié)的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蔓荊實,氣輕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面風虛之癥?!?/p>
川芎,性溫,味辛,能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可用于治療頭痛眩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
菊花,性微寒,味苦,歸肺、肝經(jīng),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主要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已成為家庭中的常見藥材,也是中醫(yī)治療頭痛的常用藥材。
中醫(yī)的治療效果畢竟溫和,頭痛嚴重的患者建議到醫(yī)院診斷治療。此外,此方中多味藥物性味偏涼,平時脾胃虛寒的人(如胃怕冷,特別是胃部受涼容易腹痛、大便稀薄者)不宜多用,以免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張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