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恒星 弓文政
摘要:十九大以后,國家對黨政人才的管理不斷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建設高素質執(zhí)政骨干隊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須正視當前我國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黨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提高黨政干部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執(zhí)政能力;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選人用人水平。
關鍵詞: 黨政干部;人事制度;問題;對策
一、建設高素質的黨政干部隊伍的重要性
干部隊伍是黨的執(zhí)政骨干,是推進黨的事業(yè)的中堅力量。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
二、當前我國黨政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黨政干部人事制度是指黨政干部的選拔、錄用、培訓、工資、福利、監(jiān)督、退休與撫恤等各項具體制度。黨政干部人事制度為什么要改革,是因為我國的黨政干部人事制度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官本位思想嚴重
官本位這個詞來源于經濟學上的金本位,官本位就是說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用官職的大小來衡量,就是以做官為人生最高追求的思想觀念。好象是官職越大,一個的人社會價值就越高,一個人讀書的最高目標是做官,“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做官后要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
(二)干部的概念過于籠統(tǒng),缺乏科學分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黨政干部、企業(yè)干部和事業(yè)單位干部不加區(qū)分,全部歸黨的組織人事部門直接管理。管理的范圍太寬了,就使干部管理無法量化、細化。比如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不同類型的干部需要有不同的改革方案。哪些干部要選,哪些干部要任命,應該有規(guī)定。如果該選的不選,該任命的選舉,就易于產生混亂。
(三)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調整困難
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是我們當前干部管理中的一個弊端。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擴大民主,引入競爭,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途徑,通過公務員考試,黨政干部的選拔考試,逐步拓寬了領導干部“能上”的渠道。但是干部“能下”的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干部不流動,只能是死水一潭,沒有活力。所以要引入競爭機制。社會沒有競爭,也就沒有活力。
(四)干部任用方式比較單一
黨政干部任用方式主要有選舉制、考任制、聘任制、委任制等。
選舉制是通過投票表決選拔干部。在實際中,由于正職從提名、考察、推薦到正式選舉,都是等額決定的,再加上黨委中存在少數(shù)人甚至個別人說了算的現(xiàn)象,選舉成了變相的任命。
考任制的優(yōu)點是明顯的,透明度高,程序規(guī)范,標準清楚,向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開放,有利于激發(fā)人的上進心。但是,也有其不足,它主要是側重對書本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對于管理能力、協(xié)調能力、個人品德則無法全面地體現(xiàn)出來。
委任制是指根據(jù)干部管理權限逐級委派或任命干部,它的實質是領導人決定人選。當前我們的干部選拔中這一種方式比較普遍。它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維護上級權威,保證政令暢通,方法簡便靈活,決策效率高。缺點是自上而下的授權。這樣會使干部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上級給的,對上級領導產生“感恩”思想,把對人民負責變成了對上級負責。
三、黨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對策思考
(一)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
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形成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黨管干部原則中“黨”是指黨委或組織人事部門。管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大體包括“進”的管理、“出”的管理和二者之間的日常管理三大環(huán)節(jié)?!斑M”與“出”之間這一過程包括培養(yǎng)、培訓、考勤、考察、調動、晉升、獎懲、工資和福利待遇。這些,都屬于“管”的范疇。在干部的選拔任用過程中,要努力做到“五堅持”、“五不準”:堅持任人唯賢,不準任人唯親;堅持集體討論,不準個人或少數(shù)人說了算;堅持五湖四海不準稿團伙;堅持公道正派,不準拉關系、徇私情;堅持按程序辦事,不準臨時動議。
(二)規(guī)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
完善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在傳統(tǒng)的體制下,只要列為候選人,一般都能如愿以償。因此,誰來提名,就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提名方式怎樣來規(guī)范呢?就是要大力發(fā)展黨內民主,逐步做到將提名權從少數(shù)人手里轉移到多數(shù)人手里。凡是重要的提名,都應公布提名人,提名理由,提名者與被提名人的關系及被提名者的簡歷及政績。要完善體現(xiàn)科學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己藢Ω刹坑兄匾膶蜃饔???茖W發(fā)展觀提出來后,干部考核體系要體現(xiàn)出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就要考慮社會建設,包括教育、就業(yè)、醫(yī)療、養(yǎng)老、環(huán)境保護等。
(三)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差額選舉的辦法
黨政干部的選舉制度還需要完善。我們的選舉大多數(shù)是等額選舉。從提名、考察,到推薦、選舉,都是等額,包括上級黨委批復下來的名單。選舉是一種擇優(yōu)機制,高質量的選舉更有可能產生高質量的決策者和決策。而差額競選中,差額是給選民有選擇,競選則是候選人之間進行的自我表白、公開承諾的相互較量。競選時候選人向選民發(fā)表自己的施政觀點,實質是選舉人與候選人之間的一種最基本的思想或政治觀點的交流,也是選舉人認識、鑒別、選擇候選人的過程。
(四)健全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回避、交流制度
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不但包括最長任職時間,還包括最短任職時間。規(guī)定最長任職時間有利于干部的年輕化。干部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不可越級上升——這就是“臺階論”。臺階論有利也有弊,利在對干部進行長期考驗,保證選上來的人絕對可靠。還要規(guī)定最短任職時間,因為領導干部頻繁調動,不利于領導班子的穩(wěn)定,容易誘發(fā)浮躁情緒,在一個職位上沒干多久,就千方百計地想著如何升遷,為了快點升遷,只有快出政績,這必然導致蠻干胡干,而且會擾亂了經濟社會的正常發(fā)展。
(五)形成一套法制完備、紀律嚴明的監(jiān)督體系
這是說對干部的提名、考察、考核、討論決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實行全過程監(jiān)督,要完善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對選人用人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責任。選人用人作為一種重要的權力,權力與責任是緊密相連的,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擁有一份權力,就必須擔起一份責任,如果濫用權力,就必須為權力的錯誤行使付出一份代價。所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須對每份權力加以規(guī)范,對每份責任予以明確,以保證權力得以正確行使、責任能夠落實到人。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可以推薦干部、參與任免干部,但如果他推薦錯了、使用錯了,該承擔什么責任,則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對選人的人,必須強化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