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麗
(山陽縣農產(chǎn)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 陜西 山陽 726400)
黃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黃瓜的重要土傳病害。主要以菌絲、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及肥料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黃瓜枯萎病菌主要是黃瓜尖鐮孢菌,屬于半知菌亞門,鐮孢屬。連作是發(fā)病的重要因素,連作年限越長病害越重。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塊病害也較重。病菌通過寄主根毛或根部傷口侵入植體,可借助于土壤或田間作業(yè)進行傳播。當氣溫在24℃左右,相對濕度在90%左右時,酸性土壤首先發(fā)病。
黃瓜枯萎病多在黃瓜開花結果后才發(fā)病,在莖葉上表現(xiàn)癥狀。病葉呈失水狀,萎蔫下垂,植株的一側或部分葉片先發(fā)病,逐漸蔓延到全株葉片。病株莖基部縱裂,莖的維管束變成褐色。潮濕時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霉狀物,并有琥珀狀膠狀物溢出。
2.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山陽縣漫川鎮(zhèn)前店子村黃瓜地。該試驗區(qū)域為秦嶺土石山區(qū),海拔470 m,砂質壤土,為可灌溉的旱坪地。黃瓜地常年發(fā)生黃瓜枯萎病,危害嚴重。
2.2 供試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赤峰市農藥公司)、菌枯凈800倍液(上新正新化工有限公司)、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安陽市生物生化有限責任公司)。
2.3 試驗方法
2.3.1 苗床處理防治試驗。每667 m2苗床用菌枯凈100~150 g,拌10 kg細干土,再與苗床營養(yǎng)土拌勻后撒施在苗床上。試驗設置苗床處理與對照(CK)2個處理,苗期調查防治效果。
2.3.2 土壤處理防治試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kg/667m2,混入細干土拌勻后施于定植穴內。試驗設置土壤處理與對照(CK)2個處理組,苗期調查防治效果。
2.3.3 藥劑灌根防治試驗。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試驗設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菌枯凈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與對照(CK)4個處理組進行藥劑灌根對比試驗。以4 m2(2 m×2 m)為小區(qū),重復3次,隨機排列。每株用藥液250~500ml,每隔7d灌1次,連灌3~4次,最后一次灌根7 d后調查防治效果。
3.1 苗床處理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用菌枯凈100~150g/667m2拌細干土10kg拌勻撒在苗床上,殺死苗床土壤中病菌,其防治效果為90%,防治效果明顯。
表1 苗床處理防治效果
3.2 土壤處理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 kg/667 m2拌細干土施入定植穴,殺死土壤中病菌,其防治效果為89.6%,防治效果明顯。
表2 土壤處理防治效果
3.3 藥劑灌根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發(fā)病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菌枯凈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灌根,其防治效果為91.8%、93.9%、93.0%,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 3種藥劑灌根防治效果比較
黃瓜枯萎病是黃瓜重要的土傳病害。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防治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用菌枯凈100~150 g拌10 kg細土撒在苗床上,其防治效果為90%,防治效果明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 kg/667 m2,拌細干土施于定植穴,其防治效果為89.6%,防治效果明顯。發(fā)病初,分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菌枯凈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灌根,其防治效果為91.8%、93.9%、93.0%,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1]崔朝武,程金艷,崔麗,等.棚室黃瓜苗期的診斷和綜防技術 [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1(21):24.
[2]胡玉清,郭新聲.無公害蔬菜栽培新技術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