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叢林
一封辭職信,雙方給出不同理解,引發(fā)一場離奇糾紛。歷經(jīng)五年,從基層法院到中級法院,再到高級法院,打了七場官司,才有了終極答案。
顧學勇是山東省日照市郊區(qū)農(nóng)民。1999年,顧學勇經(jīng)朋友,也是日照莒縣某建筑公司副經(jīng)理張忠信介紹,入職該公司。顧學勇吃苦耐勞,不久升任施工隊長。因離家較遠,單位還為他安排了宿舍。
2012年8月,公司承接了公家園街小區(qū)的居民樓工程,派顧學勇負責施工。領導雖然對他寄予厚望,屢屢委以重任,但顧學勇文化程度不太高,總感覺心有余力不足,擔子重壓力大。加之這年兒子考取了大學,需要為兒子做學前準備。因此,當月23日早上,他找到公司經(jīng)理胡雪華,提交了辭職信:“因不能勝任……本人申請辭去施工隊長職務,望領導批示?!?/p>
領導立即寫下:“同意辭職,請財務工資結(jié)算至8月22日,雙方解除勞動關系,其他互不追究。”批示后,蓋了公司公章。
考慮到下午就請假回家了,午飯時,顧學勇和同事喝了一點啤酒。下午,顧學勇向張忠信打招呼請假,隨即騎摩托車返家。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后發(fā)生了意外。
顧學勇由西向東,行至S335線莒縣龍山街頭時,突然發(fā)現(xiàn)行駛道前方停有一輛大型拖拉機。因距離太近,速度太快,來不及躲避,刺耳的剎車聲中,他一頭撞了上去……雖然被及時送到醫(yī)院,但因傷勢太重,他不幸身亡。
經(jīng)交警部門認定:顧學勇無證酒后駕車,拖拉機則是違章停放,確定顧學勇、拖拉機的主人孟凡秀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
2012年9月25日,辦理完顧學勇的喪事,妻子劉荷花帶著一雙兒女,以及婆婆李海莉等近親屬,向莒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申請,要求將顧學勇認定為工傷。
11月,人社局發(fā)出決定書,認定:顧學勇請假回家途中發(fā)生事故受傷,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guī)定,認定為工傷。
次年2月,建筑公司不服該決定,向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將人社局告上了法庭,同時將劉荷花等四人追加為訴訟第三人。
公司訴稱:第一,顧學勇工作地點在公家園街小區(qū)建筑工地,宿舍在本公司,上下班并不經(jīng)過龍山鎮(zhèn);第二,顧學勇遞交了辭職申請,公司法人當場批準,工資結(jié)清,雙方已不存在勞動關系;第三,法律規(guī)定“上下班途中”發(fā)生傷害事故,才能認定工傷,“辭職回家途中”應該不在此列。
人社局的解釋是,他們綜合審查了公司方,以及劉荷花等人提供的證據(jù),認定顧學勇辭職的證據(jù)不足。即使辭職,也是辭去施工隊長職務,而不是解除勞動關系。
一審判決撤銷了人社局的工傷認定。隨即,劉荷花等人不服,向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日照中院發(fā)回重審后,莒縣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后認為:辭職信內(nèi)容僅是申請辭去隊長職務,而胡雪華所寫內(nèi)容,是單方提出解除勞動關系,不符合法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guī)定。
其次,顧學勇住所在日照市東港區(qū),龍山鎮(zhèn)街里段是回家必經(jīng)之地。他請假后,回家辦理孩子上學事宜,該情形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六條第三項“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之規(guī)定。公司無法證實顧學勇是“醉酒或者吸毒、自殘或者自殺”,就應當認定工傷。
這次輪到公司不服,向日照中院提起上訴。公司方說,若顧學勇只是辭去隊長職務,只需申請變更工作崗位。從公司提交的考勤表,監(jiān)理公司、村委會、證人出具的證明,均可證實他已辭職。
日照中院提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惫咎岢霎愖h,便有責任拿出證據(jù)。但目前看,公司提交的證據(jù)不足,提供的證人,也和公司有利害關系。
2015年10月,日照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之后,莒縣仲裁委裁決:建筑公司支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43.6萬余元、喪葬補助金1.8萬余元。
建筑公司又向縣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認為:顧學勇死后,親屬可以享受相應工傷待遇。因公司未讓顧學勇參加社會保險,工傷待遇應由公司承擔。
2016年6月,法院判決建筑公司支付劉荷花等人45.5萬元。
建筑公司向日照中院提出上訴。這次,他們還提出顧學勇酒后駕駛無牌車,導致追尾,應承擔事故主要責任。所以他的死亡不構(gòu)成工傷。
當年12月,中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一封奇葩辭職信引發(fā)的糾紛,至此本應結(jié)束。可建筑公司還是不服,他們認為,只要推翻人社局的工傷認定,便可反敗為勝。為此,他們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
山東高院審查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于2017年6月駁回再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