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域間氣候條件及生活方式差異性對于我國古代民居建筑形成多樣的裝飾風格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而建筑裝飾風格與當?shù)鼐用裆罘绞酱嬖谥芮新?lián)系,記錄各個地區(qū)間文化藝術及風俗習慣,具有民俗意境深刻及題材內(nèi)容豐富等鮮明特點。作為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的主要題材,植物紋飾能生動直觀表達出當?shù)鼐用衩袼滓饩?,蘊含平安幸福驅災避禍寓意。以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為切入點分析其審美心理,就典型植物紋飾民俗象征意義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工作人員積累更多的工作經(jīng)驗。
關鍵詞:古代民居;建筑裝飾;植物紋飾;民俗象征
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具象化層面,民俗文化主要負責展現(xiàn)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及物質(zhì)生活,真實反映民間社會群體間文化行為及文化表現(xiàn),是以人民群眾為傳播載體具有生生不息及世代相傳等鮮明特點的文化現(xiàn)象[1]。與此同時,民居建筑作為五千年以來人民群眾居住的主要區(qū)域,不但詳細記載各個地區(qū)間人民群眾文化藝術特點及風俗習慣,更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重要鑒證,空間地域特色豐富且文化底蘊深厚,全面展現(xiàn)區(qū)域間社會制度、藝術愛好、技術條件、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經(jīng)濟文化,屬于民風民俗及地域文化的物質(zhì)性載體,而物質(zhì)性載體以民居建筑裝飾造型為最終反映。鑒于此,本文針對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植物紋飾民俗象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民俗審美心理
俗語有云“立象以盡之”及“言不盡意”,表明使用符號與語言思維更為重要,長期演變發(fā)展形成我國古代民居建筑“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俗意境。由此可見,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造型是不同地區(qū)人民群眾賦予平安幸福、驅災避禍、繁衍生殖及祭祀祖先寓意的重要符號[2]。相較于其他紋飾,古代民居建筑裝飾紋飾具有題材豐富及類型多樣等鮮明特點,尤其是植物紋飾占據(jù)極其重要地位,以植物果實、植物枝葉及植物花朵為主要組成內(nèi)容,是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的主要組成部分。此外,民俗文化形成無法脫離自然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熏陶,歷經(jīng)沉淀、升華及傳承等環(huán)節(jié)形成其特征的裝飾理念。
作為“形中立意”的裝飾理念,民俗文化主要負責傳承民俗意境,是一種蘊含平安吉祥驅災避禍的民俗審美心理,具有實用意識、憂患意識及生殖意識等審美心理。民俗審美心理中實用意識對于民俗審美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分為精神層面意識及物質(zhì)層面意識,而物質(zhì)層面意識與人民群眾衣食住行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精神層面意識與氣質(zhì)、品德及道德教化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3]。植物紋飾作為精神層面實用意識,題材內(nèi)容較為豐富,例如石榴、松柏、梅蘭及竹菊等,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烘托民居主人文化氣質(zhì)的作用,直接體現(xiàn)民俗審美意識中精神層面實用意識。
作為民俗審美意識的主要組成部分,憂患意識歷史悠久,與我國屬于農(nóng)業(yè)大國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而通過心理寄托或心理補償?shù)确椒ㄌ谷幻鎸Υ笞匀恢懈鞣N災難以達到祈求來年豐收及風調(diào)雨順的目標,例如,以古代民居建筑中佛手及花瓶紋飾為例,利用諧音處理方法賦予平安是福的民俗意境,直接體現(xiàn)人民群眾憂患意識[4]。同時,自人類繁衍以來,生殖崇拜是民俗審美意識中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人民群眾通過建筑裝飾紋飾賦予多子多孫及家族興旺等寓意,表達民居建筑主人心中對于生殖繁衍的迫切心情,例如,葡萄及石榴等紋樣,具有象征人丁興旺及多子多孫寓意。
二、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植物紋樣民俗象征
一般說來,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具有題材內(nèi)容豐富多樣等鮮明特點,例如動物紋飾、植物紋飾及真實反映民間生活習俗紋飾等,尤其是植物題材紋飾在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chǎn)生起源與人民群眾對于植物崇拜情感及想象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在生產(chǎn)力較為低下的古代,除斗爭手段外人民群眾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及延續(xù)需求對于自然環(huán)境存在幻想、祈求及依賴情緒,是人民群眾形成植物崇拜意識的主要原因,換而言之是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植物紋樣出現(xiàn)頻率高的原因之一[5]。同時,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中典型植物紋樣可分為牡丹紋、梅花紋、蘭花紋、竹子紋、菊花紋、蓮花紋、松紋、桃紋及石榴紋等。
其中,牡丹作為毛茛科花灌木,是我國知名度較大的名貴觀賞花木,具有花香襲人、風姿典雅、花朵重瓣、根深葉茂及花大色艷等鮮明特點,有著百花之王、百兩金及富貴花等美稱,而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牡丹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及吉祥繁榮等象征意義,牡丹紋樣被廣泛應用于古代民居建筑裝飾[6]。
作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梅花具有寒冬先葉開放等鮮明特點,其花朵普遍為單朵或2朵齊放且存在5片花瓣具有紅、白及粉白等顏色,是我國較為知名的觀賞植物,而梅花不懼寒冷凜冬綻放的生長習性被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高潔及不畏嚴寒等寓意,充分發(fā)揮自身奮發(fā)斗志的激勵作用。同時,凜冬梅花盛開,“開于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民俗文化賦予梅花傳春報喜等吉祥寓意,并且梅花5瓣花瓣又稱“五福花”,蘊含“財氣、喜氣、長壽、利祿及福氣”等象征,被廣泛應用于古代民居建筑裝飾。
蘭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且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韻清、神清、色清及氣清等鮮明特點,被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高潔清雅、飄逸潔凈等寓意,有著花中君子美稱,被廣泛應用于古代民居建筑裝飾。
竹子作為生長迅速且枝干高大的禾草類植物,具有凌霜傲雨、四季青翠及挺拔修長等鮮明特點,深受古代人民喜愛,有“庭院無竹不園”及“居而有竹,清氣滿院”的說法,與松柏及梅花稱為歲寒三友。
作為蓮科水生植物,蓮又名芙蓉或芙蕖,現(xiàn)名荷花,盛開時花朵碩大且葉圓似盤,被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寓意,并且蓮花是佛教標志性圖案,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吉祥寓意的圖案之一。
松樹屬于常綠針葉喬木,具有凌霜不凋、冬夏常青、耐寒耐旱及陰處枯石縫生存等鮮明特點,其樹體較為高大長壽且樹姿較為蒼勁雄偉,是極具觀賞價值的樹木種類,并且受松樹生長習性及外在形象的影響,被我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長壽、貞潔及堅強等寓意,與梅花及竹子合稱為歲寒三友,用于比喻戰(zhàn)勝困難及不畏逆境的堅韌精神,以松菊延年或松柏同春為典型民居建筑裝飾紋樣。
總而言之,以植物紋樣為民居建筑主要裝飾類型不僅符合人民群眾審美心理,更能賦予更多的藝術美感及民俗意境,通過借喻、諧音及象形等表現(xiàn)手法將人民群眾美好祝愿以植物紋樣的呈現(xiàn)方式廣泛應用于民居建筑各個裝飾位置,結合相應的藝術語言寄托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植物花朵、果實及枝葉形態(tài)特征能形象表達出民俗意境,例如,石榴及葡萄等多子類植物常被賦予人丁興旺的美意。
三、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作為民俗藝術與建筑藝術有機結合的產(chǎn)物,民居建筑裝飾、形式及結構與區(qū)域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及所處時代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尤其是其建筑裝飾與皇家園林、宗教建筑及皇家宮殿不同,等級制度約束小,因而民俗建筑裝飾設計較為自由且裝飾題材豐富。作為我國古代民居建筑裝飾的主要題材,植物紋飾主要分布于古代民居建筑中屋頂、窗戶、檐柱、影壁及大門處,能生動直觀表達出當?shù)鼐用衩袼滓饩?,蘊含平安幸福驅災避禍寓意,被賦予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實現(xiàn)“形中立意”。
參考文獻:
[1]徐建國,鄧全明.蘇南民間濕壁畫工藝裝飾形式與特征[J].藝術評鑒,2017,(14):42-44.
[2]熱孜萬古麗·依力尼亞孜.維吾爾民俗與植物文化初探——以喀什葉城縣烏夏克巴什鎮(zhèn)民俗中的植物文化為例[J].西部皮革,2016,(18):242+244.
[3]趙海燕.高家崖與其它地區(qū)建筑裝飾磚石雕植物紋的比較研究[J].藝海,2015,(12):146-147.
[4]王樹芝,岳洪彬,唐際根,岳占偉,何毓靈,趙志軍.商代中晚期的樹木利用——洹北商城和殷墟出土樹木遺存分析[J].南方文物,2014,(03):117-129+116.
[5]王瑋.川西平原地區(qū)新農(nóng)村景觀色彩意象研究——以綿竹年畫村景觀色彩意象呈現(xiàn)為例[J].西部人居環(huán)境學刊,2014,(03):96-100.
[6]陳瑤,蘇金玲,東方.推動杉木文化的繁榮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13杉木文化國際研討會在長沙召開[J].家具與室內(nèi)裝飾,2013,(11):4-5.
作者簡介:
周艷,碩士,荊楚理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