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薇
我關(guān)注的專欄作者寫過一個故事。
他畢業(yè)后,按部就班地考上了一個職員的崗位,做著一個不知道什么性質(zhì)的工作。所謂不知道什么性質(zhì)的工作,叫辦公室工作,別人有什么事都找辦公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寫會議紀要和日報。這種工作并不難,但很多人寫不好,因為他能寫好,很多會議紀要都讓他來寫,干的活兒多,對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又毫無幫助。
這個故事的畫風(fēng)原本應(yīng)該是他后來覺得職員工作并不適合自己,然后發(fā)奮改變,換了一個工作,終于迎來了身心的解放。
真實的情況是,那時,他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普通員工,應(yīng)該把工作做得出色,越出色越好,從而贏得領(lǐng)導(dǎo)的認可,然后就會接到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工作。
后來他越做越不開心,而且他發(fā)現(xiàn),在這種大家都做得不好而他能做好的崗位上,他的失誤反而更難被領(lǐng)導(dǎo)接受,更容易令大家失望。
大部分人,選擇不合適自己的工作,慢慢都會走向他那樣的死胡同。我們這一生,除了婚姻,和工作死磕的時間最長。試想,當你每天都懷著上墳的心情去上班的話,就是賺再多的錢也稱不上幸福。
他后來想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不是出在勤奮度而是出在選擇上,就果斷離職了。他說,如果他當時不改行,那個工作一直干到現(xiàn)在,最多也只能在辦公室寫寫會議紀要。寫得越好,留給他的會議紀要就越多,而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就不要想了。自己的夢想和人生,自己的精力都會被不喜歡的事情磨掉。
最可怕的是,年紀越大,試錯的成本也就越高,等自己真正錯過了其他技能的學(xué)習(xí)時間,就真的會一輩子都被捆綁在這個自己沒太多天賦和興趣、只是一天天消磨時間的崗位上。
其實最初試錯的成本并不高,第一,有興趣的事才有鉆研的樂趣和持久的動力。當你進入工作崗位時,你很容易就明白,你是真的對這件事有興趣,還是僅僅為了生活下去而不得不進行著一種精神上的慢性自殺。
第二,并不是只要一件事做得足夠優(yōu)秀,就有機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判斷一件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就要看你愿不愿意為此付出精力、時間,義無反顧地為此加班,總之就是時刻體驗著仙俠小說中“人劍合一”的感覺。如果你曾在某個領(lǐng)域有過這種體驗,那恭喜你,你絕對會成為這個領(lǐng)域的精英。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真的不是犯錯,只要不是殺人放火等性質(zhì)惡劣的事件,我們的人生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并且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
每個個體都是特例,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各不相同,我們一直努力爭取的自由其實就是自主的選擇權(quán)。
那些你本來勇敢一點就可以夠到的事,若是因為懦弱,因為顧慮或是因為懶惰而失之交臂,將會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令人難過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上學(xué)時,我們學(xué)過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那時的我們,還帶著戲謔的眼光去看這篇文章的男主人公,其實細想一下,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生活之中處處是套子。
設(shè)想一下,把自己裝在社會給自己設(shè)定的模式之中,按別人希望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不也是被裝在別人的套子里面嗎?
高考填報志愿,是父母選定的熱門專業(yè)。找工作,是家人和親戚安排的穩(wěn)定工作。相親結(jié)婚,是門當戶對的完美結(jié)合。如果當年勇敢了,哪怕只有一次,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我們總是做出這樣的假設(shè),其實,現(xiàn)在開始也不晚啊。哪有什么最大的遺憾,人生不是還沒過完嗎?
某一次選擇的錯誤并不可怕,甚至某一次的失敗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和別人共同創(chuàng)造了這個南轅北轍的過程,把一生都浪費在不適合自己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