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元吉
【摘要】 目的 討論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nèi)障的臨床效果。方法 74例老年白內(nèi)障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采取藥物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視力恢復以及眼壓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眼壓為(12.03±2.11)mm Hg(1 mm Hg=0.133 kPa), 對照組患者為(30.01±3.36)mm Hg, 實驗組患者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白內(nèi)障的治療中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術, 能夠提升患者視力, 降低眼內(nèi)壓, 應用效果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老年白內(nèi)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40
老年白內(nèi)障是眼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進展, 該病患者越來越多?;颊呋疾『蟊憩F(xiàn)為視物模糊、視力下降, 嚴重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范圍[1], 并且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臨床上經(jīng)常應用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 但是經(jīng)過長期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 藥物治療效果一般[2], 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為此, 本院對老年白內(nèi)障患者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 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和總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本院收治的74例
老年白內(nèi)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7例。實驗組中男18例, 女19例;年齡60~72歲, 平均年齡(66.3±3.5)歲。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8例;年齡60~73歲, 平均年齡(66.5±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芐達賴氨酸滴眼液(上海凱茂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3306)進行治療, 3次/d, 2~3滴/次;同時服用明目蒺藜丸(吉林省輝南三和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22020709)治療, 2次/d, 9 g/次。實驗組患者給予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 術前首先進行散瞳, 并進行局部麻醉, 麻醉起效后開始進行手術[3]。首先沿著眼球上方角膜的邊緣將球結膜剪開, 做結膜瓣, 以穹隆部作為基底。在角膜曲率最陡子午線處行鞏膜隧道切口, 切口大小根據(jù)核的大小而定, 大部分患者切口在6 mm以內(nèi)。將晶體核位置保持在前房內(nèi), 將核與皮質分開, 并充分將前囊、皮質分離, 在前方注入足量的黏彈劑, 以有效的保護后囊與角膜內(nèi)皮。晶體核進入前房后, 可擴大切口, 內(nèi)口可擴大到7 mm左右, 外口可擴大到6 mm左右, 將圈套匙深入到核與后囊之間, 將晶體核娩出并保證后囊不破裂, 將殘留皮質吸凈, 并在囊袋和前房內(nèi)注入黏彈劑, 并將殘留的黏彈劑吸除。最后檢查切口是否存在滲漏現(xiàn)象, 然后將球結膜整復。手術完成后在球結膜下注射3 mg地塞米松, 并用紅霉素軟膏涂眼后進行
包扎。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視力恢復以及眼壓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24例(64.86%)患者視力<0.1, 10例(27.03%)患者視力為0.1~0.2, 3例(8.11%)患者視力為0.2~0.5;實驗組中13例(35.14%)患者視力<0.1, 14例(37.84%)患者視力為0.1~0.2, 10例(27.03%)患者視力為0.2~0.5。實驗組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眼壓情況比較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眼壓為(12.03±2.11)mm Hg, 對照組患者為(30.01±3.36)mm Hg, 實驗組患者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白內(nèi)障是本院眼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 大部分患者為老年人, 患有白內(nèi)障后患者的視力開始下降,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則會導致失明,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目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是口服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口服藥物后對視力恢復較差, 治療效果不佳。傳統(tǒng)手術方法則手術切口較大, 術中對角膜內(nèi)皮損傷較大[4-6], 導致散光或者是后囊破裂, 視力恢復不佳, 患者對此種手術方法接受度較小。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 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上開始應用, 小切口囊摘除術被應用到老年白內(nèi)障的治療當中, 此種手術方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手術切口小, 患者手術后容易恢復, 并且自閉性較好, 避免術后出現(xiàn)散光;②操作簡單, 視力恢復較快, 手術費用也相對較低, 降低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③患者在手術后不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 手術安全性較高, 尤其是老年患者經(jīng)常合并多種疾病, 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 實施小切口囊外切除術對患者的損傷較小, 患者的耐受性較高, 利于手術預后[5, 7-10]。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眼壓為(12.03±2.11)mm Hg,
對照組患者為(30.01±3.36)mm Hg, 實驗組患者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切口較囊內(nèi)摘出術在手術過程中能夠將混濁的晶狀體核排出, 將皮質徹底吸出, 術中利用了鞏膜自身的張力, 減少了對角膜的傷害, 從而將視力和眼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6]。手術后晶狀體囊被留下, 并且在其中置入人工晶體后, 患者可立即恢復視力。在本次調查中也顯示對照組中24例(64.86%)患者視力<0.1, 10例(27.03%)患者視力為0.1~0.2, 3例(8.11%)患者視力為0.2~0.5;實驗組中13例(35.14%)患者視力<0.1, 14例(37.84%)患者視力為0.1~0.2, 10例(27.03%)患者視力為0.2~0.5。實驗組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再次證明了小切口囊外切除術的有效性。在患者就醫(yī)時發(fā)現(xiàn), 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對疾病重視程度不高, 很多患者就診時, 白內(nèi)障已經(jīng)發(fā)展為成熟期甚至是過熟期, 晶體核及硬度較大, 囊的彈性相對較差, 懸韌帶韌性也較差, 采用藥物治療無法解決此問題, 傳統(tǒng)手術方法又會對內(nèi)組織和角膜造成損傷, 在應用小切口手術時, 手術會在黏彈劑保護下進行, 使用圈套匙整體娩核, 有效的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 在老年白內(nèi)障的治療中, 可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術, 其能夠提升患者視力, 降低眼內(nèi)壓, 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建輝. 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老年性白內(nèi)障的療效分析.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5, 37(1):32-34.
[2] 王錚, 盧穎毅, 盧光等. 老年人白內(nèi)障膨脹期囊外摘除術和超聲乳化術療效的對比研究.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4, 33(3):290-293.
[3] 劉愛玲. 白內(nèi)障非超乳小切口與超聲乳化術臨床療效比較.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 30(3):218-220.
[4] 梁永強. 小切口白內(nèi)障囊外摘除術與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術臨床療效比較.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3, 51(17):159-160.
[5] 陳波, 黃加忠. 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nèi)障中的應用.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2, 33(6):865-867.
[6] 陳光勝, 王冬梅, 陽洋, 等. 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療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降眼壓效果比較.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445-446.
[7] 王雪燕. 小切口白內(nèi)障囊外摘除術后角膜水腫的臨床分析. 重慶醫(yī)學, 2014(13):1564-1565.
[8] 凌新勇. 小切口白內(nèi)障囊外摘除術500例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2(14):216-217.
[9] 王娜, 趙奎卿, 趙麗萍, 等. 小切口囊外摘除術與超聲乳化吸除術治療老年白內(nèi)障的療效.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 15(32):
6328-6330.
[10] 徐根才, 余婧. 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nèi)障臨床療效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3(30):64.
[收稿日期: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