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何
我最愛的白樺林,位于阿勒泰的哈巴河縣境內。
要說白樺林,不得不說哈巴河,哈巴河發(fā)源于阿爾泰山脈,流經哈巴河縣的鐵熱克提鄉(xiāng)、齊巴爾鄉(xiāng)、庫勒拜鄉(xiāng)后匯入額爾齊斯河,全長139公里,白樺林就生長在哈巴河兩岸。所以說,如果沒有哈巴河,就不會有白樺林。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充沛的水資源,為白樺林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這處我國西部已知最大的天然白樺林帶——國家級森林公園、AAAA級景區(qū)。
白樺林是我攝影生涯中的良師益友。20多年前的一個深秋,剛學習攝影的我,拿著一部老理光相機,信心滿滿地走進白樺林,拍下了我風光攝影的第一張照片,后來被一家雜志作為封面刊用,這給予我很大的激勵與鼓舞。
從此,不管工作性質怎么變化,工作崗位怎么調整,始終有一部相機伴隨自己的左右,白樺林自然就成了我最佳的創(chuàng)作基地。年年月月,風雨無阻,只要有時間,就想背著相機到白樺林里走一走,拍一拍。
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在白樺林里我少說也拍攝了幾萬幅照片,寫了不少關于白樺林的文章,在各級媒體上也發(fā)表了不少。為了更好地宣傳推介白樺林,我也曾打算出一本白樺林畫冊,遺感的是,雖然已設計好了初樣,但因種種原因擱淺了。
我最愛深冬的白樺林。此時,雖然沒有了春目的生機、夏日的濃綠、秋日的浸染,卻有一種淡雅的美、樸實的美、堅毅的美、寧靜的美,走進其中,頃刻間,就會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嘩與煩惱,感受到心胸如洗的愜意。就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白樺林會呈現給人們意想不到的視覺盛宴——霧凇。
有霧凇妝扮的白樺林,銀裝素裹,晶瑩剔透,加上湛藍的天空與腳下還沒有完全封凍如鏡子般的河水,構成了天地相連、林水相依的美妙景象。置身其中,仿佛穿越進另一個世界。此時的白樺林寧靜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一塵不染,宛如仙境,穿行其中,我不由得放慢腳步,生怕我這個凡夫俗子破壞了這里圣潔的寧靜。
玉樹瓊花千萬縷,銀裝素裹滿目景。每次出現霧凇奇觀的時候,都會令我陶醉忘返。
當然,在拍攝過程中,我也吃過不少苦頭。因為,每年出現霧凇的時間,也是哈巴河縣氣溫最低的時候,通常氣溫都在零下30多攝氏度。雖然每次去拍攝之前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也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
記得有一年冬季的星期六,哈巴河縣出現了大面積的霧凇美景,我早早地驅車來到了白樺林。放眼望去,整個白樺林就是一個銀色世界,亭亭玉立的白樺仿佛是一位位白衣仙子,圣潔美麗。我拍啊拍啊,忘卻了工作生活中的瑣事,忘卻了城市的喧嘩,也忘卻了深冬的寒冷,幾個小時拍攝下來,才發(fā)現手腳已凍得麻木不聽使喚,鼻子尖上凍出一個水泡,回到車上暖和了將近一個小時,手腳才恢復了知覺。
那一次拍攝的照片先后被國內外和全國各地上千家媒體刊用轉載,達到了強勢推介宣傳白樺林美譽度和知名度的效果,引起了許多攝影家、畫家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宣傳成效是顯著的,教訓也是深刻的。此后幾年一到冬季特別寒冷的那幾天,我的鼻子都會莫名其妙地發(fā)癢,有時候還會一層一層地脫皮。
有了那次教訓,之后每次冬季再去白樺林拍攝我都會做好充分的保暖準備。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付出了些許艱辛,有時候為了拍攝一張滿意的照片,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幾個小時,離開時,兩腳凍僵邁不開腿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也有曾因拍攝太投入顧不上吃飯,等拍攝結束餓得兩眼發(fā)暈;也曾因徒步時間太久,回到家里累得連一句話都不想說;也曾掉進冰河渾身濕透;也曾跌進雪坑摔得傷痕累累……但一路走來,我始終沒有停下拍攝、宣傳白樺林的腳步。
白樺林在我心中、眼里,美如童話,勝過仙境,有更多的美等待我去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