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南湖電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袁 毛 陳偉亞
冷板既是電子元器件的安裝板,又是電子元器件的熱交換器。冷板利用傳導散熱的方式,將電子元器件的熱量通過冷板傳給冷卻液,冷卻液流經換熱器將熱量帶走。本文根據指標要求從冷板設計思路、布局、熱設計三方面對冷板設計進行了介紹,并給出了仿真結果驗證了設計的可行性。
冷板主要技術指標為:散熱能力:660W;冷卻液:65#防凍液(GJB6100-2007);冷板最大耐壓:1.5MPa;保壓時間5min;輸入口與輸出口采用自封接頭,TSC-5T/Z液冷連接器;環(huán)境溫度50℃,進水溫度不高于60℃,電子元器件溫度≤90℃;冷板材料使用 GB/T3180-2008 鋁板6063(T6)。
液冷冷板的設計主要是確定流道的尺寸。流道尺寸的確定因素主要包括:冷板上總的熱負載、單個器件的熱耗密度、系統(tǒng)提供的冷卻液流量、要求的器件表面溫度和冷卻液入口溫度等。
主要思路:根據熱耗密度和溫度等要求先確定所要求的換熱系數,根據換熱系數和系統(tǒng)提供的流量即可確定流道內的流速和基本的流道截面尺寸。設計中充分利用冷卻的強化效應,如采用傳統(tǒng)蛇形流道冷板提高流道內的流速使冷卻液達到湍流狀況、使流道方向改變而增加流體的擾動、采用入口段效應等。
圖1 冷板器件布局
圖2 流道分布示意圖
根據冷板最大換熱能力、器件布局、器件發(fā)熱功率等綜合考慮流道結構和換熱面積的設計,冷板布局圖如圖1所示,流道分布示意圖如圖2所示。冷板流道截面為14mm×7mm,焊接方法采用攪拌摩擦焊。
a)進水溫度30℃時,冷板平均壁溫計算。
公式(1)為溫差計算公式:
式中,Δt為溫差,P為功耗,Cp為流體比熱容,ρ為流體密度,q為流量。
設功耗660W,流量6L/min,根據公式(1)有:Δt=1.82℃。
可得:出液溫度:31.82℃,平均溫度:30.91℃。
根據管內換熱公式(2):
當量流道截面積f:14mm×7mm,管道通道長度L:2565mm,濕潤面積F:0.10773m2,定性溫度T:30.91℃,流體密度,流體運動粘度ν:4.6×10-6m2/s,導熱系數λ:0.343W/m.℃=0.2953kal/m.h.℃,普朗特數Pr=48,直徑de=(4×14×7)/(2×(14+7))mm=9.3mm,流速w:1.02m/s,雷諾數Re=w*de/v=2062,計算可得Nuf=13.22。
b)進水溫度60℃時,冷板平均壁溫計算
根據公式(1)有:Δt=1.73℃。
可得:出液溫度:61.73℃,平均溫度:60.87℃。
當量流道截面積f:14mm×7mm,管道通道長度L:2565mm,濕潤面積F:0.10773m2,定性溫度T:60.87℃,流體密度,流體運動粘度ν:2.0×10-6m2/s,導熱系數λ:0.359W/m.℃=0.3095kal/m.h.℃,普朗特數Pr=19.8,直徑de=(4×14×7)/(2×(14+7))mm=9.3mm,流速w:1.02m/s,雷諾數Re=w*de/v=4743。
根據管內換熱公式(2)有:
采用有限元軟件CFX對冷板的換熱能力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當進水溫度30℃,流量6L/min,出水口壓力0.1MPa,功耗660W時,仿真分析結果為最高水溫度32.2℃,冷板最高溫度42.3℃,進水口壓力0.1084MPa。當進水溫度60℃,流量6L/min,出水口壓力0.1MPa,功耗660W時,仿真分析結果為最高水溫度61.9℃,冷板最高溫度70.2℃,進水口壓力0.1076MPa。仿真計算結果表明此流道可以滿足電子元器件在進水30℃時處于一個較佳的工作狀態(tài)和在進水60℃溫度下最高溫度不大于85℃的要求。
[1]林名潤,翟偉昊,王江,杜明俊.高功率雷達冷板的流動性及散熱性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7.11.
[2]余莉,蔣彥龍,李萍.電子設備用冷板散熱特性的二維數值模擬[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4.
[3]黃飛,婁開勝.一種高效散熱冷板的設計[J].機械工程師,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