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首都,市區(qū)人口約110萬。荷蘭是世界公認的自行車王國,全國人口1693.6萬(2015年),自行車數(shù)量是總人口的1.3倍。
阿姆斯特丹每天大約有50多萬人騎自行車上班、上學、購物、出游等,自行車成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多年來,荷蘭政府在修建自行車專用車道、制定交規(guī)和道路管理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使自行車這一古老又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得以在全國普及。
安特衛(wèi)普是比利時最大港口和重要工業(yè)城市,人口50多萬,自行車占整個城市交通運輸比例的16%。安特衛(wèi)普設有自行車自助服務系統(tǒng),城市里有眾多自行車道,使自行車出行更為方便。
在安特衛(wèi)普,每家最少有三輛自行車:一輛城車,后座可以放東西,騎著去附近超市采購生活必需品;一輛賽車,輪胎細窄的那種,周末遠途騎個七八十公里;一輛登山車,輪胎粗寬,可以去樹林山地里騎騎。比利時每個小鎮(zhèn)上必有面包房、肉店,還有就是自行車行,不僅賣車,也兼顧修車。
巴塞羅納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人口161萬(2012年8月)。巴塞羅納設有200多公里的自行車道。此外,該城還圍繞著市中心修建了一條自行車專用環(huán)線,市內有100個自行車租賃站。
柏林是德國首都,現(xiàn)有人口356多萬。柏林有許多自行車專用道,與機動車道用綠化帶隔開。但這還不夠,柏林決定著手建造13條自行車高速路,2017年底有兩條即將開工。與普通的自行車道不同,自行車高速路與機動車輛完全隔絕,新的自行車高速路每一條至少設計5公里長,每公里的紅綠燈等待時間不超過30秒,保證了順暢并且安全的長距離騎行。
哥本哈根是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車專用道與汽車道和人行道從高度上明顯不等,一目了然,互不干擾。哥本哈根人口67.2萬,自行車卻超過100萬輛,是被國際自行車聯(lián)盟授予“自行車城”稱號的城市。
哥本哈根道路建設法規(guī)的最新規(guī)定是,城市中主要道路一定得開辟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道有兩大種,一種是獨立設置的,一種與車行道伴行。伴行的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高度區(qū)別的,車行道、自行車道、人行道,從高度上各自分開,保證了相對獨立,交通的互相干擾很??;一種是在車行道平面上涂上色彩,以示區(qū)分。另外,自行車道也有專用信號燈,給予自行車與機動車輛同等的交通地位。
馬爾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人口30萬。馬爾默是騎車人真正的天堂,有絕對的安全保證,因為汽車都習慣給自行車讓道。這里人人騎自行車,政府機構和很多公司都為員工準備了自行車,賓館也提供自行車供客人使用。馬爾默在全市主要道路旁邊都修了專門的自行車道,在這些自行車道一路騎行,賞心悅目。
南特是法國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法國第六大城市,人口30萬。在發(fā)展自行車交通方面,南特表現(xiàn)出強大的政治意愿,曾推出在2009年至2014年投入4000萬歐元建造自行車基礎設施的計劃,將自行車道總長度增至近400公里。2008年至2012年,南特市區(qū)的自行車交通分擔率從2%提高至4.5%,整座城市的比例超過5%。南特建造了完善的自行車共享系統(tǒng),同時為購買貨運自行車的居民提供補貼。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人口65萬。在塞維利亞騎公共自行車是很普遍的,在某一個租車點租一輛自行車,騎到異地還車也是可以的。自行車證需要5歐元一周,收費標準為前30分鐘免費,后續(xù)每多一小時收費1歐元。一年的自行車證則僅需要10歐元,同樣是每次30分鐘免費,多一個小時收費50分。 塞維利亞設有250個自行車自助服務站,而且站點之間停放和取車都十分方便。
法國東北部城市,是法國的第七大城市,人口不足30萬。斯特拉斯堡設有大約600公里的自行車道,是全法擁有自行車數(shù)量最多以及最長自行車道(560公里)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中,最快捷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車,然后是有軌電車、公交車、步行,最后才是小汽車。
烏得勒支是荷蘭中部城市,人口32.5萬(2015年)。為了給人們創(chuàng)造舒適的騎車環(huán)境而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這座城市不滿足于已有的自行車停放點,正在建造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場。到2018年,這個停車場將可容納1.25萬輛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