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航
(山東省單縣第一中學,菏澤 274300)
隨著計算機研究人員對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變得更加廣泛,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但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f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仍然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即弱人工智能階段,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還包括強人工智能和超強人工智能發(fā)展階段。2016年底,谷歌阿爾法狗戰(zhàn)勝韓國頂尖圍棋選手李世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人們不禁擔心人工智能會不會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威脅。事實上,就目前世界上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結果來看,人工智能達到超強人工智能階段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類智能,無法具有人類的感情和智慧。因此,從長遠來看,對于人工智能我們不必抱有過于悲觀的想法。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科學家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不會停止,人工智能雖然還不能完全超越人類,但是人工智能在解放人類大腦和雙手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要影響人類的就業(yè)和認知等,因此,本文在分析人工智能目前發(fā)展現狀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對于人們智能生活的影響。只有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追溯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發(fā)現,人工智能這一名詞并不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國內外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能的定義為:“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學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到的智能工作”??梢姡瑢τ谌斯ぶ悄艿亩x尚未得到統(tǒng)一的答案,可以將人工智能簡單理解為將計算機培養(yǎng)成可以按照人的思維模式解決現實問題的科技。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人類智慧的拓展與延伸,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特點首先是人工智能是作為人類知識和智慧的產物而存在的,它與生物學、哲學、心理學、邏輯思維學、控制論等學科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一種綜合性科學。其次,人工智能模仿人類神經結構,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獲得知識,然后再將其運用。最后,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存儲數據和高速運算數據的能力,這是人類無法比擬的。
人工智能系統(tǒng)在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后,目前已經進入了弱人工智能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工智能已經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解決大量的實際問題。目前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專家系統(tǒng)、神經網絡、模式識別和深度學習,下面將對這些成果進行介紹。
專家系統(tǒng)是最早研究出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tǒng)是計算機通過將不同專家的經驗和知識通過電腦儲存起來后,將相關的問題和答案進行匹配,最終在最快的時間內為用戶找到最優(yōu)解。專家系統(tǒng)目前在醫(yī)療、教育、軍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優(yōu)點就是保存時間長,減少專家勞動力成本,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比如在醫(yī)療領域,專家系統(tǒng)可以根據患者身體檢查的系統(tǒng)數據對其進行確診,同時還可以聯網找到最新最有效的治療方案,這樣的診斷方式更加準確,同時,醫(yī)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們也不能保證及時獲取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專家系統(tǒng)就可以打破此類局限性。
神經網絡的發(fā)展是為了讓人工智能能夠對聲音和圖像等具有識別和處理的能力,神經網絡是在模仿人腦神經網絡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圖像與聲音識別與處理的智能化。神經網絡已被用于解決使用普通的基于規(guī)則的編程難以解決的各種各樣的任務上,如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其與其他技術組合產生模糊神經網絡,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圖像處理和分析領域,比如英國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菲利普·托爾教授帶領的團隊正致力于把計算機視覺的最新成果應用到一款特殊眼鏡的開發(fā)中,這款眼鏡可以幫助盲人或者視力障礙者看到事物輪廓形成的像,他們將這款眼鏡叫做“Smart Specs”,視力障礙者只需要將透明的顯示屏戴在眼睛上,借助小巧的處理器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輪廓,這一研究為無數盲人帶來了希望與便利。
模式識別的代表有語言識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其主要是通過將現有數據與系統(tǒng)內事先錄入數據進行比對,看二者是否完全吻合。如今流行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形式,在使用前,通常會先錄入一個指紋或者人的面孔,然后計算機采用模式識別的方式進行識別。此類人工智能常用于智能安保系統(tǒng),比如最近流行的有道翻譯軟件——這款軟件上包含中文、日語、法語、英語、韓語等多種不同國家的語言,用戶只需要選擇源語言和目標語言,通過語音輸入后,軟件就會自動識別并將其轉換成目標語言。如果我們去法國旅行,就可以將源語言設定為中文,將目標語言設定為法語,當我們對軟件說完中文后,軟件就會自動識別并將其轉換為法語朗讀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與外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了。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主要方式,人工智能只有在大量現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目前很多APP采用的個性化推薦就是基于深度學習建立的,計算機可以根據不同人的閱讀與喜好進行相關內容的推薦,這是建立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與學習之后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很多用戶都會使用的網易云音樂APP,其軟件里面就有一個欄目是“猜你喜歡”,它會很據我們曾經聽過的大量音樂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不光在推薦類型上會達到精準,甚至推薦的每一首歌都是我們喜歡的。
如果說人工智能讓人們的出行變得簡單,例如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UBER、滴滴等出行平臺的推出,人工智能正在構建整個智慧交通的網絡。然而,隨著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讓智能出行更加充滿了個性化,讓智能出行變得高效。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從算法到人工智能的跨越,將促進智能出行的升級。例如通過計算機的計算,可以解決“推銷員”問題,即在幾個城市或者一個城市的不同地點之間通過計算出出行的最優(yōu)解,實現優(yōu)化出行路線,將算法與人工智能進行有效的結合,就可以實現出行的最大高效。二是計算機的發(fā)展可實現城市智能出行。如果說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出行的代言詞,那么當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變成人工智能,則是計算機技術帶來的變革。在芬蘭科技公司MaaS Global推出了一款“移動服務”交通工具APP——Whim。Whim借助計算機的力量,可以實現為客戶選擇任何不同交通工具的出行,同時,只需要交納月租,就可以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地鐵站不需要買票,不需要排隊等候;而且還會根據客戶的心情或者天氣變化為客戶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實現智能出行的2.0版。
醫(yī)療技術始終是人類不斷研究的重要領域。看病難、看病貴更是當下人們的共同感受,但是在智能化時代,在計算機互聯網科技的發(fā)展下,對醫(yī)療技術帶來了重大變革?,F在微信掛號、預約、結算已經可以讓人們感受到便利,但是人工智能在醫(yī)療的運用則更是實現生命的延續(xù),例如在醫(yī)院通過騰訊公司推出的騰訊覓影”系列人工智能系統(tǒng),患者可以實現人工智能的診斷,從而提升診斷的正確率。以CT照片來講,通過醫(yī)學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將其與人工智能緊密結合可以對CT片進行計算機軟件篩查提取相關特征實現對問題的自動識別,進而提交給醫(yī)生,這樣不僅極大提升了看病效率,更加減少了醫(yī)生漏診的可能性,提升了醫(yī)療技術水平。
如果說出行是人工智能計算智能的體現,那么語音技術的革新則是人工智能感知智能的表現。從語音輸入功能、語音識別功能推出以來,國內外計算機領域的眾多企業(yè)紛紛向語音領域進軍。阿里巴巴投入兩個億注資思必馳、蘋果收購Sir、Novauris Technologies、Vocall Q和Emotient等等??梢哉f每次計算機技術的革新就是語音技術的進步,就是人工智能的向前一步。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可以實現交流的簡單,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實時轉錄。例如由科大公司推出的訊飛聽見語音轉錄產品,其以高準確率、高識別能力為主要特色,能夠快速的將語音轉化為文字,極大的節(jié)約了時間,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二是家居生活的簡單易操作。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對家居電器實現了遙控的遠程控制后,語音技術的發(fā)展已經讓家居生活演變成每個人的主場秀,無論是電視、空調等家電都可以通過簡單的語音命令,實現對家里所有電器設備的控制,讓智能生活實現了看不見的夢幻演變。
互聯網的出現讓視頻課程、網絡直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通過網絡課程,學生可以打破時空界限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學習將充分借助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人工智能引入課堂,對老師而言,其不需要進行人工改作業(yè)、不需要進行覆蓋全班同學的千篇一律的備課、更不需要布置作業(yè),人工智能將會利用計算機大數據的相關分析準確找到學生的不足,進而增強個性化的輔導。就學生而言,其只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產品,進行全程的自主學習,讓學習變得簡單高效。
計算機科學技術不斷進化,并且正在以其獨特的方式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各個國家都對計算機科技的研究傾注了心血和力量,并且都相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計算機科技是否能夠超越人類并威脅到人類的生活這還未可知,這就要求相關人員一定要想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計算機科技是無法被阻止的,我們必須擁抱它、適應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科研人員也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突破相關技術的研究瓶頸,爭取在更廣闊的的空間里獲得更廣闊的的發(fā)展。
[1] 李強威,淺析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A].探索與觀察,2016:88-90.
[2] 鄭質,人工智能的普及運用[A].軟件應用,2016:19-22.
[3] 蔡自興,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深遠影響[J].高技術通訊,2014:33-35.
[4] 杜森,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反思[A].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