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初入大學的新生,由于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難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新生適應期的各種心理問題,給予必要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其盡快度過適應期。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障礙;適應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77
大學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面臨著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面對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難免出現(xiàn)種種的不適應。這些問題與沖突如果持續(xù)存在,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影響大學新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1 案例簡介
童某,女,漢族,19歲,生化學院xx專業(yè)大一學生。新生入學一個多月后,輔導員在與童某同寢室同學的談心談話中了解到童某近期有一些異常行為,如情緒低落、經常自己發(fā)呆、不愿與同學交流、經常逃課等。輔導員了解到童某的情況后馬上找到童某進行談心談話。童某在與輔導員的交流過程中表現(xiàn)得很沉默,說話聲音低沉,語速緩慢。自述已經失眠好幾天,而且胃口很差,飯也吃不下,上課不知道在聽些什么,注意力不集中。進一步的交談了解到,童某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均為農民,本人性格較內向,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上大學后,決心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進入大學后逐漸發(fā)現(xiàn)課業(yè)并不輕松,而且身邊同學多才多藝,很多都加入了學生會、社團,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而自己沒有什么特長,雖然參加了幾次面試,但都沒有入圍,感到處處不如別人。因為性格原因,也不愿主動與同學交往,倍感寂寞與孤獨。而且就在一周前她新買的自行車被偷了,感覺自己倒霉透了。想到父母辛辛苦苦供自己上大學,心里很痛苦、內疚??鄲灥男那闊o處傾訴,慢慢地出現(xiàn)了失眠、胃口差,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包括學習。輔導員分析,童某是在適應大學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和行為障礙。
2 案例分析與處理
適應問題在大學新生中普遍存在。對于剛入大學的新生來說,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群,多數(shù)都會產生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為了幫助童某,輔導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約談寢室同學。向她們進一步了解童某的日常表現(xiàn),并解釋了童某的表現(xiàn)屬于新生常見的適應問題,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并囑咐她們多關心和陪伴童某,同時密切關注她的言行,有異常情況隨時匯報。
(2)主動匯報情況。及時向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告童某的情況,同時與班主任也進行了交流,共同商討對策和解決方案。
(3)做好家校溝通。與童某家長聯(lián)系,將情況告知家長。童某家長十分配合學院的工作,在得知情況的后第一時間趕到了學校,與學院一起做好童某問題的處理。
(4)陪同咨詢治療。征得童某同意后,陪同童某一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心理咨詢。童某家長到校后,和家長一起陪同童某到金華二院接受心理咨詢與治療。經醫(yī)生診斷童某為適應障礙,建議住院治療,隨即辦理了住院手續(xù)。
3 案例啟示
雖然像童某這樣出現(xiàn)嚴重適應障礙的只是極少數(shù)的個案,但適應問題卻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由于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和問題的應對方式不同,有的學生能很快地找到應對方法,順利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有的學生則遲遲不能適應環(huán)境,甚至產生心理障礙。所以,在新生入學后,學校要盡早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避免和盡量減少嚴重適應問題的產生。新生的適應性教育,不僅僅是新生入校后幾周的入學教育,它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與大學教育的重要銜接,應進行整體、長遠的規(guī)劃。
第一,利用互聯(lián)網+前移班級建設工作。隨著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網絡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變著世界,同樣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特別是網絡傳播速度快、內容廣、打破時間與空間的交流局限等優(yōu)點,為學生的交往、班級文化的擴展、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新生入校之前,準新生班主任和輔導員可提前開展班級建設,建立班級或年級qq群、微信群,師生可通過網絡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交流和互動,消除彼此的陌生感。輔導員和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網上家長學?!钡阮愃频慕涣鳈谀?,促進家長參與班級管理,進行在線家校聯(lián)系。
第二,開展系列新生入學教育。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涯的第一課,是新同學盡快了解大學,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樹立新的奮斗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除了傳統(tǒng)的專業(yè)思想教育、愛國愛校教育、文明修養(yǎng)與安全教育等,還可以根據(jù)90后甚至00后大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自主體驗項目,通過自主參與體驗獲得個性化成長的適應性教育活動。如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新生團體輔導,設計一些破冰活動,加快同學間的相互熟悉;根據(jù)新生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適應問題,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設一些針對性的團體工作坊等。另外可邀請優(yōu)秀應屆畢業(yè)生、優(yōu)秀校友或用人單位的領導為新生做專題講座,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引導他們如何為考研、考公務員、出國、就業(yè)等做準備,指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志趣和個性特點制訂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幫助他們盡早走出迷茫,明確目標。
第三,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新生入學后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檔案, 為實施相應輔導教育措施奠定基礎。根據(jù)普查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大學新生對自身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的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完善水平,引導大學新生學會運用合理有效的應付策略應對各種適應問題。對于普查中顯示有適應障礙的大學新生應及時進行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幫助他們消除心理危機和心理障礙。
第四,落實輔導員談心談話制度。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輔導員通過開展與學生有效的談心談話,不僅可以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和生活情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還可以增進與學生間的溝通與理解,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心理和實際問題。
總之,作為高校的學生工作者,我們應高度重視新生在適應期所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沈迪.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適應教育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