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霞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婦科,青海 西寧 810001)
宮頸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婦科惡性腫瘤,每年新增病例約13萬,近年來發(fā)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早期宮頸癌的有效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宮頸癌早期癥狀不顯著,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步入中晚期,通過檢測腫瘤標志物和血清中特異因子可以準確判斷患者病情,一般中晚期患者依靠放療控制病情發(fā)展〔1〕。放療是現階段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有效途徑,主流認可度較高,但患者生存率較低,而且單一應用放療,患者心理對治療效果期望值較低,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2〕。以順鉑為基礎的化療治療中晚期老年宮頸癌有一定效果,但臨床應用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同步放化療治療老年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和認知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治療的老年中晚期宮頸癌患者180例,入選標準:病理檢查確診宮頸癌,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標準〔3〕分為Ⅲ期或Ⅳ期;納入實驗前未接受任何宮頸癌治療;患者年齡>65歲;卡氏行為功能評分(KPS)評分〔4〕>70分。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對放化療副反應無法耐受者;癌細胞遠處轉移;治療期間服用其他對免疫功能和認知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將180例研究對象按數字隨機法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每組90例。實驗組年齡66~85歲,平均(73.23±3.45)歲,腫瘤類型:鱗癌76例,腺癌14例。腫瘤FIGO分期:Ⅲ期64例,Ⅳ期26例,病理組織學分型:潰瘍空洞型52例,結節(jié)型24例,其他14例;常規(guī)組年齡65~85歲,平均(73.61±4.15)歲,腫瘤類型:鱗癌75例,腺癌15例,FIGO分期:Ⅲ期66例,Ⅳ期24例,病理組織學分型:潰瘍空洞型55例,結節(jié)型25例,其他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guī)組單純放療方法:采用盆腔三維定位放療,通過CT引導模擬定位臨床靶區(qū),包括子宮、宮頸、陰道等原發(fā)腫瘤區(qū)。將原發(fā)靶區(qū)外10 mm定為計劃靶區(qū)。5次/w,持續(xù)25~27次,劑量為180~200 cGy/次,總劑量5 000 cGy;常規(guī)治療:光源皮距技術,盆腔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照射,5次/w,持續(xù)22~25次,劑量為180~200 cGy/次,總劑量是4 500 cGy;腔內后裝技術,192Ir為放射源,根據腫瘤體積具體計算劑量,多數情況下為每次600 cGy/次,1次/w,持續(xù)6~7次,總劑量是3 600~4 200 cGy。腔內后裝治療和體外放療相互輪換。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接受化療,順鉑單藥方案,具體為1次/w,劑量30 mg/m2,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連續(xù)3~6 w。每2 w為1個周期。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1 d、治療后1個周期、3個周期,分別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靜置1 h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用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北京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鱗癌相關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CA)50、糖鏈抗原(CA)724與血清胸苷激酶(TK)1、人附睪蛋白(HE)4、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含量。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的中晚期腫瘤療效標準,將患者臨床療效分為四個等級: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且28 d內未發(fā)現新病灶;部分緩解(PR):病灶體積縮小在30%以上,且持續(xù)28 d;疾病穩(wěn)定(SD):病灶縮小,但縮小體積不足30%,或病灶增大,增大體積不足20%;疾病發(fā)展(PD):病灶體積增大超過20%。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總有效率=(PR例數+CR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1 d、治療后3個周期的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功能量表(MoCA)進行評估,MoCA量表評估內容有注意力、執(zhí)行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總分30分,<26分為認知障礙。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n=90〕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 見表2。兩組治療前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1個周期、3個周期,兩組患者SCC-Ag、CEA、CA50、CA724含量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均P<0.05);實驗組治療后1個周期、3個周期SCC-Ag、CEA、CA50、CA724含量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對比
與常規(guī)組比較:1)P<0.05;與治療前比較:2)P<0.05,下表同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K1、HE4、VEGF含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TK1、HE4、VEGF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周期、3個周期實驗組血清TK1、HE4、VEGF含量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實驗組治療后1個周期、3個周期血清TK1、HE4、VEGF含量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見表3。
2.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實驗組白細胞下降、惡心、脫發(fā)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兩組腹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K1、HE4、VEGF含量對比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n=90〕
2.5認知功能變化 治療前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患者MoCA評分分別為(27.23±1.85)分、(27.56±1.79)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90,P=0.069),且認知功能正常,治療后3個周期實驗組MoCA評分為(27.65±1.93)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24.51±3.9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86,P=0.000),常規(guī)組部分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中晚期宮頸癌已發(fā)生癌細胞轉移,無法通過手術根治。其腫瘤自身具有以下特點:腫瘤體積大,成巨塊狀;腫瘤細胞內部供血不足,處缺氧狀態(tài),因此對放射線敏感性較低,脈管易出現癌栓,淋巴轉移風險較高〔5,6〕。因此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單純采用放射療法效果不佳。據相關報道,單純放療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7〕?;煂τ谥型砥趯m頸癌治療效果不大,但在控制病灶遠處轉移上具有積極作用,主要機制為:化療藥物順鉑可抑制DNA損傷修復,控制腫瘤細胞在放療后的自我修復;藥物具有細胞毒作用,可有效降低缺氧細胞比例,縮小腫瘤體積,增強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化療可促進腫瘤細胞敏感周期與放療同步〔8〕。放療與化療同步進行可避免出現交叉耐受性。雖然同步放化療具有一定療效,但弊端也存在〔9〕?;熕幬锏牟涣挤磻豢杀苊?,多數在化療后的7~12 d患者開始惡心、脫發(fā)、白細胞下降,多數患者可耐受,且經過治療后有所緩解〔10〕。Kuo等〔11〕研究指出,通過介入療法將順鉑注入髂內動脈,可保證局部藥物濃度升高,對腫瘤殺傷效果較好,且全身不良反應降低,但此方法不適宜腫瘤直徑超過4 cm且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因此需要酌情考量。趙先文等〔12〕研究顯示,腫瘤標志物SCC-Ag、CEA在宮頸癌患者中的表達顯著高于正常人,可作為檢測病情的特異性指標。中晚期腫瘤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慌,影響臨床療效和治療依從性,單純放療患者多會對治療效果期望較低,長期不良情緒會影響患者自身免疫調節(jié)功能,當增加其他療法時,即使產生不良反應,患者也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對治療效果持樂觀態(tài)度,有助于患者自身免疫調節(jié)。
本研究結果提示同步放化療較單一放療療效更好,可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含量和控制腫瘤體積發(fā)展。SCC-Ag、CEA、CA50、CA724為腫瘤細胞或腫瘤宿主細胞代謝產物,TK1、HE4、VEGF是細胞增殖生長分化因子,其含量代表腫瘤體積變化,分析原因為同步放化療對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殺傷力,放療可破壞癌細胞核,但癌細胞自我修復能力較強,故單一治療效果較差,同步化療使用的順鉑可有效抑制DNA修復,從而抑制受放療破壞的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控制癌細胞增殖,降低腫瘤細胞轉移率,控制病灶浸潤〔13〕。本文提示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不可避免,但通過對癥治療后患者可耐受。相對不良反應,實驗組對同步放化療的治療預期效果持樂觀態(tài)度,同步放化療1個周期后,患者各項腫瘤指標均有大幅度好轉,因此患者能在短時間內對治療方案增加信心,可做到自我調節(jié)情緒。良好的認知功能說明人的心理處于較為健康狀態(tài),而常規(guī)組因精神狀態(tài)長期焦慮,導致患者認知功能出現問題,以上結果表明同步放化療可給患者心理上帶來積極影響,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1劉弘揚,奈嫚嫚,封全靈,等.局部晚期宮頸癌術前新輔助化療效果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4;35(4):556-8.
2Yu Y,Xu S,You H,etal.In vivo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of paclitaxel nanoparticles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on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J〕.Drug Deliv,2017;24(1):75-82.
3孫瑞瑞,胡爾西旦·尼牙孜,趙化榮,等.宮頸癌不同分期方式的優(yōu)劣勢及其對后續(xù)治療的指導價值〔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5;23(17):2532-6.
4徐雅敏,張紅霞,張 妮,等.延續(xù)護理對老年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生存質量的影響〔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5;21(5):322-4.
5Wamburu K,Busakhala N,Owuor K,etal.Association between stage at diagnosis and knowledge on cervical cancer among patients in a Kenyan tertiary hospital:a cross-sectional study〔J〕.Pan Afr Med J,2016;25(Suppl 2):15.
6鄭靜潔,陳慧君,朱 華,等.宮頸微小浸潤癌IA1期66例診治分析及文獻復習〔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8):987-91.
7陳濤利,卞翠翠,楊 雷,等.早期高危宮頸癌患者術后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5-7.
8Bogani G,Ditto A,Martinelli F,etal.Impact of blood transfusions on survival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undergo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lus radical surgery〔J〕.Int J Gynecol Cancer,2017;27(3):514-22.
9孫 菲,李艷芳,劉繼紅,等.208例低危型宮頸癌患者的輔助治療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3):401-5.
10Li Y,Zhang Z,Xiao Z,etal.Chemotherapy-mediated miR-29b expression inhibits the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 of cervical cancer〔J〕.Oncotarget,2017;8(9):14655-65.
11Kuo HC,Mehta KJ,Yaparpalvi R,etal.Model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tumor control rate and adverse effects in compar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treatment using intracavitary with and without interstitial brachyther〔J〕.J Contemp Brachyther,2016;8(6):525-32.
12趙先文,平翠香,荊結線,等.宮頸癌患者CEA和SCC-Ag血清水平聯合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3;21(10):2316-8.
13王曉靜,孟慶杰,王振宏,等.同步放化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1):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