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會
(葫蘆島市連山區(qū)白馬石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 葫蘆島 125025)
微細隱孢球蟲感染能導致新生犢牛腹瀉,本病主要發(fā)生于5~28日齡犢牛,有時也可見于1月齡犢牛。隱孢球蟲科為球蟲原蟲科,與住肉孢子蟲科和艾美一起,同屬艾美耳亞目。同其他球蟲一樣,隱孢球蟲在其生活史中也存在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個階段,不同的是宿主特異性較差,隱孢球蟲比艾美耳球蟲小,故很難使用糞便漂浮法檢查,實驗室中常使用齊-尼二氏染色法檢查隱孢子蟲,但只有訓練良好的實驗人員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初有關隱孢球蟲的資料發(fā)表后,隱孢球蟲病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的散發(fā)性傳染病,很可能只侵害有免疫損傷的犢牛。但20世紀80年代,隱孢球蟲病已在許多牧場流行,隱孢球蟲已成為新生犢牛腹瀉的原發(fā)病因或病因之一。
微細隱孢球蟲能感染犢牛、羔羊、幼豬、人以及其他動物,如嚙齒動物。隱孢子蟲從動物向人群傳播的危險性是存在的,因而需要進行良好的管理?;蚍治鋈撕团5碾[孢子蟲發(fā)現(xiàn)2種截然不同的類型:1型隱孢子蟲主要在人群中傳播,2型隱孢子蟲有較廣的宿主傳播范圍,其中包括牛。這種區(qū)別在流行病學調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從人身上分離到2型隱孢子蟲,那么其來源可能是?;蚱渌麆游铮绻?型,則表明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最近在北美分離到一種新型的隱孢子蟲,并命名為牛隱孢子蟲,目前正進行基因分析對其進行分類,其在牛腹瀉中的作用還未被證實。
新生牛對該病有較高的感染性,因為牛對此病的抵抗力與年齡有關,不過在人還沒有這方面的證據(jù)。如果不執(zhí)行嚴格的衛(wèi)生程序,獸醫(yī)、研究者、技術人員以及其他和感染牛有接觸的人員均有可能感染隱孢子蟲。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一般發(fā)展為自限性腹瀉,不過該病原可在免疫妥協(xié)的宿主中產生破壞性作用,因而可能導致持續(xù)性感染。
病原體常經糞-口途徑感染犢牛,但污染的飲用水和飼料也促使該病的發(fā)生。雖然對不同的動物和人群的感染數(shù)量不同,但是在易感動物中,100個卵囊即有可能發(fā)病。因感染的牛群的每g腹瀉糞便中都可能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傳染性卵囊,因此有很多牧場都有可能暴發(fā)大規(guī)模的病情。
隱孢球蟲孢子化卵囊能感染新生犢牛,在體內釋放出子孢子,子孢子通過損傷腸細胞微絨毛刷狀緣主要感染小腸(有些結腸)腸細胞,在細胞表面形成帶蟲空泡,帶蟲空泡破裂釋放出裂殖子,感染別的腸細胞,同時導致腸細胞大量破壞。進入有性生殖階段形成對易感宿主具有感染力的卵囊;隱孢球蟲感染導致腸細胞微絨毛萎縮、融合、腸隱窩炎,從而引起來消化、吸收不良以及體液損失,導致腹瀉。另外,腸道微絨毛損傷導致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相病毒的混合感染。因此,在犢牛地方流行性腹瀉的調查過程中,很少發(fā)現(xiàn)隱孢球蟲單獨感染。由于囊合子的排出是在臨床癥狀顯示之后,并且在腹瀉消失后還要持續(xù)幾天,因而和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相比,糞便檢測更為有利,后兩者主要在疾病的早期出現(xiàn)并且持續(xù)較短的時間。這也再次說明了對于腹瀉犢牛進行早期調查的重要性。結合犢牛腸道其他病原的存在,使得治療更為復雜,導致癥狀惡化和預后不良,使死亡率增高。隱孢子蟲自身在免疫妥協(xié)的犢牛以及在嚴酷天氣和/或營養(yǎng)不好的宿主中也能引起嚴重的腹瀉。
食欲下降、腹瀉、脫水是隱孢球蟲感染的主要臨床特征,很難與細菌、病毒感染相區(qū)別。3周齡以下牛發(fā)病率高于50%,但死亡率較低,除非發(fā)生繼發(fā)感染或者治療不及時,當隱孢球蟲單獨感染時,腹瀉可持續(xù)7 d以上,在此期間多數(shù)患犢并未失去哺乳能力或食欲。若發(fā)生混合感染,則出現(xiàn)脫水、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喪失以及下痢。當出現(xiàn)慢性腹瀉、補液療法又失敗,??蓪е禄紶贆C體消瘦。對于戶外飼養(yǎng)的犢牛,特別是在北方冬季的氣候條件下、隱孢球蟲感染時極易引起犢牛營養(yǎng)不良,身體消瘦,因為這些犢牛正常時需要的能量物質就比飼養(yǎng)在適宜溫度下的犢牛要多。消化、吸收不良以及體液損失更加重了營養(yǎng)消耗。
鏡檢檢出微細隱孢球蟲卵囊即可確診。一般況下,急性感染的患犢糞便可檢出卵囊,而新鮮回腸、結腸組織可用于制備染色檢查。齊-尼氏染色法是實驗室中經常用于診斷隱孢球蟲感染的方法。但當懷疑或證實隱孢球蟲感染時,即需考慮混合感染,對糞便進行細菌學和病毒學檢查。
主要采取支持療法。根據(jù)脫水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補液,同時應注意補充全奶或高質量代奶品,在急性腹瀉階段,只口服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不能超過24 h,隨后每天應補飼2次全奶或代奶品,在補奶之間還應口服補充電解質和能量物質以彌補腹瀉所導致的體液損失。在寒冷的冬季,戶外飼養(yǎng)患犢應每日3次補充全奶或高質量代乳品,以維持機體需要。
如果存在細菌性混合感染需要抗生素。常規(guī)的抗球蟲藥無效,只有高劑量且已具有毒性作用的拉沙里菌素例外。有研究表明,澳氯排喹酮乳酸鹽能夠有效降低囊合子的排出量以及推遲犢牛腹瀉的時間,巴龍霉素、硝噻醋柳胺、阿齊紅霉素和其他一些藥物已經證明對隱孢子蟲有一定用,這些藥物可以在價值較高的犢牛身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