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杞縣中醫(yī)院(475200)史長靜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為胃十二指腸潰瘍于活動期逐漸侵蝕深部,從黏膜至于肌層,最終穿破漿膜而導致穿孔。多數(shù)患者穿孔部位處于幽門附近胃十二指腸前壁,常會出現(xiàn)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包括胃大部切除術與潰瘍穿孔修補術。本研究為觀察責任制整體護理對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患者術后焦慮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選擇84例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患者,分組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6年8月河南省杞縣中醫(yī)院84例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42.91±8.75)歲,34例既往有潰瘍史,8例無潰瘍史;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41.48±9.26)歲,36例既往有潰瘍史,6例無潰瘍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健康宣教、病情巡視、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觀察組予以責任制整體護理:(1)組建責任制整體護理小組:按照護士學歷、資歷、職稱、操作技術等進行綜合評估,將其分為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級護理學員四級;并將各級護士合理分配為4個責任護理小組,每組負責一定床位,并設置責任組長負責小組排班、管理及護理質量工作;(2)制定責任制整體護理小組有關制度。在護理實施工作中應明確各小組成員及組長的職責;應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功能制護理模式,推行APN三班排班制度;(3)具體護理內容:①心理護理;②術中積極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手術;③胃管護理;④并發(fā)癥護理。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及護理后護理滿意度。以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評估焦慮、抑郁狀態(tài),量表分為焦慮評定(HADS-A)、抑郁評定(HADS-D)兩個分量表,評分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為嚴重;采用我院自編護理滿意度問卷評定兩組護理滿意度,包括20項,共100分,分為不滿意(<60分)、滿意(60~85分)、非常滿意(>85分),將滿意及非常滿意歸入總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比較,計量、計數(shù)資料分別應用(±s)、n(%)表示,配對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DS-A、HADS-D評分 兩組護理前HADS-A、HADS-D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HADS-A、HADS-D評分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不滿意2例,滿意11例,非常滿意29例,護理滿意度為95.24%(40/42);對照組不滿意11例,滿意13例,非常滿意18例,護理滿意度為73.81%(31/42),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72,P<0.05)。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屬消化道腸潰瘍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急促,病情重且進展快,需予以緊急處理。因此,在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有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隨臨床護理模式不斷發(fā)展,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被逐漸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與傳統(tǒng)護理相比,其護理內容包括:心理、生理、康復訓練等方面,范圍更為廣闊,且護理措施規(guī)范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較強,可有效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心理需求。而通過責任制整體護理可調動護士護理積極性,并使護理人員在責任組長的指導與管理下,積極學習,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從而提升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患者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可明顯緩解患者術后焦慮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