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徐小婕 何靜
(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微生物培養(yǎng)在技術和工作人員素質上均不斷提升,這對于微生物培養(yǎng)工作的完善和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工作來說意義重大。微生物培養(yǎng)技術主要用來幫助人類對傳染病進行檢測和監(jiān)控,因此對于疾病的診斷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1]。臨床微生物培養(yǎng)的目的在于進行微生物檢驗,而為了得到更加可靠和真實的結果,應加強對整個實驗操作過程的全面質量控制,從而確保所得結果具有參考價值。為研究微生物檢驗標本的不合格原因,并據此提出質量控制措施,本次研究選取720份有效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720份需要進行微生物檢測的培養(yǎng)標本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時間從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次收集標本主要有尿液標本、血液標本、大便標本、痰液標本和胸腹腔積液標本等。
對本次選取的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其不合格的標本類型和相應的標本數量,并計算不合格率,針對不合格原因制定針對性的質量控制計劃,以達到提升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合格率的目的[2]。
詳細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合格標本的組成類型
根據表1結果,在總共117份不合格樣品中,不合格比例最高的為痰標本,占比50.83%;不合格比例最低的為大便標本,占比0.83%。本次所選研究標本中,總不合格率為16.25%。
詳細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造成不合格標本的原因
根據表2結果,在所有不合格標本中,最嚴重的因素是血液標本脂血,其占總不合格數量的25.64%;而因痰標本置入血瓶導致的標本不合格問題則只占總不合格數量的0.85%,是占比最小的因素。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的720份微生物培養(yǎng)樣本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不合格的標本可以分為7個類型,分別是尿液標本、血液標本、大便標本、痰標本、胸腔積液標本和其它標本。在這之中,問題最明顯的為痰標本,其不合格率為50.83%;問題最小的為大便標本,其不合格率為0.83%。本次研究的總不合格率為16.25%。在所有不合格標本中,因血液標本脂血而導致不合格的問題最為嚴重,占總不合格數量的25.64%;因痰標本置入血瓶而導致的不合格問題最小,占總不合格數量的0.85%。其中因標本質量問題而導致不合格的比例為92.31%,因容器使用問題而導致不合格的比例為5.13%,因其它問題而導致不合格的比例為2.56%。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最容易導致標本不合格的類型為痰標本,而最容易引起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則是血液標本脂血[3]。對于以上問題,質量控制策略如下:如果想要得到痰液培養(yǎng)的客觀結果,就需要在收集痰液時清除患者的口腔細菌。但由于目前臨床上主要依靠患者自己采集痰液,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收集純凈痰液的必要性,并希望患者及家屬予以理解,要求他們予以配合[4]。而造成微生物培養(yǎng)不合格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基本概括為醫(yī)護人員數量不足、醫(yī)護人員對于檢驗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醫(yī)護人員不重視執(zhí)行相關制度、醫(yī)護人員缺乏責任心。為保證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的質量,提高檢驗準確性,建議通過以下措施予以改進:第一,加強對醫(yī)護人員的針對性培訓工作,并定期檢查;第二,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責任意識,切實落實各項責任;第三,對標本送檢的過程予以優(yōu)化,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并提高送檢效率[5];第四,加強對院內各科室人員的溝通、合作意識培養(yǎng),全方位、全科室保證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的合格率,提高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的質量,提高微生物檢驗的準確率。
綜上,加強微生物培養(yǎng)檢驗之前的質量控制,能夠有效提升微生物培養(yǎng)的合格率,因此也是微生物質量檢驗的關鍵。應保證按規(guī)范進行標本收集和培養(yǎng)工作,對達到送檢要求的微生物標本及時送檢,并注意細節(jié),使用規(guī)范的、對應的容器。因此,需要各醫(yī)護人員共同努力,精誠合作,全面提高臨床檢驗診斷準確率。
[1]張英,楊曉芳,牛莉莉.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預防措施[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21(9):945-946.
[2]黎七綺,張莉萍.微生物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3):374-375.
[3]覃瓊英,車漢榮,王海鋒.本院643例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Z1):131-133.
[4]馬建飛,郭超良,李剛.微生物培養(yǎng)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處理策略[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22(2):244-245.
[5]張常玉.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0):1870-1870,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