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碩,秦曉君,楊凱茵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競賽規(guī)則》中集體技巧啦啦操評分表總分為100分,其中托舉占25分。由此可見,托舉是技巧啦啦操的重要組成部分。競技隊伍為了獲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選用相應級別內的高難度托舉動作,托舉動作的保護方法尤顯重要。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掌握保護方法,保證運動員的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ICU世界啦啦操錦標賽是啦啦操項目最高級別賽事,能夠反映整個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本研究利用視頻分析法對2018年ICU世界啦啦操錦標賽集體技巧啦啦操組別競賽隊伍(共60支)的成套動作進行分析,并利用專家訪談法,篩選出常見的托舉動作,歸納總結出相應的保護方法。由此降低運動員受傷的可能性,破除人們對技巧啦啦隊“十分危險,容易受傷”的偏見,有利于項目在國內進一步推廣。
技巧啦啦操四至六級常見托舉動作及保護方法。
1.2.1 視頻分析法利用視頻分析法對2018年ICU世界啦啦操錦標賽集體技巧啦啦操組別競賽隊伍(共60支)的成套動作進行分析,從全女子組和混合組中初步篩選出完成次數(shù)占托舉總數(shù)百分比大于等于10%的托舉動作,作為該級別常見托舉動作。
1.2.2 專家訪談法通過對世界冠軍廣西師范大學啦啦隊主教練區(qū)峻、全國冠軍廣州體育學院啦啦隊主教練葛智斌、全國冠軍福建師范大學啦啦隊主教練駱民煌等專家進行電話及郵件訪談,確定四至六級常見托舉動作,并詳細咨詢了對應動作的保護方法。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利Microsoft Excel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整理,保證所得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2.1.1 全女子組常見托舉動作2018年ICU世界啦啦操錦標賽集體技巧啦啦操全女子組參賽隊伍共32支,其中四級9支、五級15支、六級8支。全女子組能力有限,在選擇托舉動作時,多為選擇三底座托舉動作。托舉動作中,高臂位托舉難度大于預備位托舉,單腳托舉難度大于雙腳托舉;四級組和五級組選用的單腳托舉多于雙腳托舉。四級組因下法受到限制,為了增加尖子動作的豐富性和空間性,競賽隊伍選用的雙腳預備位托舉多于單腳預備位托舉。在六級組中,由于雙腳托舉能連接的上法和下法較單腳托舉更豐富,所以三底座雙腳高臂位托舉多于三底座單腳高臂托舉。
將3個級別的分析結果綜合,并經(jīng)過專家篩選與認可,全女子組集體技巧啦啦操中常見托舉動作共4個:三底座單腳高臂位托舉、三底座雙腳高臂位托舉、三底座雙腳預備位托舉、三底座單腳預備位托舉。
2.1.2 混合組常見托舉動作2018年ICU世界啦啦操錦標賽混合組參賽隊伍共28支,其中四級5支、五級13支、六級10支。托舉中參與的手越少,難度越大?;旌辖M相較全女子組能力更強,所以競賽隊伍多選用雙底座和單底座托舉。同理,單底座單手托舉動作難度最大,對底座力量和技術要求極高,所以只有6級組和極少數(shù)5級組選用。
將3個級別的分析結果綜合,并經(jīng)過專家篩選與認可,混合組集體技巧啦啦操中常見托舉動作共7個:三底座單腳高臂位托舉、三底座雙腳高臂位托舉、雙底座單腳高臂位托舉、雙底座雙腳高臂位托舉、單底座雙手單腳高臂位托舉、單底座雙腳高臂位托舉、單底座單手雙腳高臂位托舉。
托舉動作在四到六級的成套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為頻繁,難度相比低等級的成套也要高得多,在保護方法方面需要更加嚴謹,由此對保護人員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反應迅速,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建議使用從事技巧啦啦操項目訓練的教練或者高水平運動員來充當這一角色。
2.2.1 尖子的自我保護方法在完成動作時,尖子必須百分百相信底座,即使動作失敗掉落尖子也應該夾緊身體,保持身體的夾緊成“冰棍狀”,手臂抱至胸前或者夾緊兩側,使降落的速度減慢,讓底座有更長的反應時間來保護尖子。切記勿用手臂撐地,高空墜落的沖擊力會讓手臂受傷;也會把底座打走或者抓傷,使得底座和尖子同時受到傷害;頸部應時刻保持梗住狀態(tài),避免在高處掉落時扭傷頸部;腰部應時刻保持平板狀態(tài),不應該彎曲或者佝僂著以便底座接人;兩腿應盡量并緊防止踢開底座,避免韌帶拉傷。
2.2.2 對尖子的保護方式在托舉過程中,不讓尖子直接掉落到地面是底座和保護人員最重要的原則。為了防止頭部向下掉落,底座一定要將尖子的重心降至最低,切記要讓尖子的腳脫離底座的手。托舉失敗后,底座和保護人員一般采用3種保護方式:搖籃接、熊抱和卡腰。
搖籃接是指接住尖子的人手掌朝上,一只手臂放下尖子的背下,另一只手臂放在大腿下,令尖子面朝上屈體下落的接人方式。由于至少需要2個接人者,所以常用于多底座托舉的保護,接人者由底座和保護人員隨機組成,尖子掉落時若頭部朝下?lián)u籃接方式可能會漏接;卡腰是指接人者在尖子正后方用雙手虎口部分,抓住尖子的腰部,減速下落的接人方式。但這種接人方式大多適用于單底座托舉的底座,若尖子掉落時身體處于非豎直狀態(tài)時卡腰的動作較難完成,安全性相對較低;熊抱是指接人者手臂環(huán)繞,抱住尖子的接人方式。這種接人方式雖然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對上肢力量不足的女生和搖籃技術不熟練的初學者來說,熊抱的接人方式較為適合。
2.2.3 保護人員的站位在訓練過程中,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托舉動作練習,底座數(shù)量大于等于兩名的托舉動作,統(tǒng)稱為多底座托舉;只使用一名底座的托舉動作,則為單底座托舉。在訓練中建議每個托舉小組使用一至兩名保護人員,且保護人員的站位都要遵循:移動距離最短;提供尖子360°全方位保護的原則;有經(jīng)驗的技巧啦啦操運動員也可要求保護人員站在動作最常失誤的角度上。
在多底座托舉中,若使用2 名保護人員,則站位如圖1。保護三底座托舉動作時,2名保護人員分別站在尖子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圖1a),尖子正前方屬于兩名底座能夠保護的范圍,側后方屬于底座視覺盲區(qū),這樣能防止動作失敗后,尖子向沒有底座的方向掉落;保護雙底座托舉動作時,2名保護人員站位根據(jù)尖子底座的位置,共有3種變化(如圖1b、c、d),其中第3種托舉動作(圖1d),一名底座完成托舉動作時,在尖子正下方,另一名底座在尖子左邊,則其中一名保護人員站尖子右邊,反之同理。
圖1 多底座托舉保護人員站位
在多底座托舉中,若僅使用1名保護人員,則保護三底座托舉動作時;若保護雙腳托舉,則保護人員站在尖子的左后方或右后方都可以;若保護單腳托舉,則保護人員站在尖子主力腿的反方向。保護雙底座托舉動作時,圖1b保留左邊或右邊任意1名保護人員,若尖子向沒有保護人員的方向掉落,則處于后方的底座移動補位;圖1c保留尖子正后方的保護人員;圖1d保留底座右邊的保護人員。
在單底座托舉中,若使用2 名保護人員,則分別站在底座的左右兩邊,若僅使用1名保護人員,則站在底座的正后方,保護單腳托舉,則保護人員站在尖子主力腿的反方向,如圖2。
圖2 單底座托舉保護人員站位
2.2.4 托舉上法和下法的保護方法在進行托舉練習前可以借助一些器械進行輔助練習,墊子是最常見的保護措施。訓練時在托舉組的周圍都應放置墊子。墊子可以在動作失敗時或底座沒有接到尖子時給尖子直接落地增加緩沖,減少對尖子的傷害;底座抱著尖子但由于沖擊力太大一起倒至地面時墊子也可以增加緩沖,減少運動員的身體損傷、保護運動員。
在進行翻騰類上法或下法時,可以在尖子身上綁上保護帶,在尖子騰空時保護帶可在尖子無法安全降落時起到保護作用;尖子從蹦床翻至海綿坑里,從而可以讓尖子練習翻騰的感覺,無論翻騰角度是否足夠,海綿坑都可以保護尖子,不讓尖子受到傷害;肋木同樣是很好的輔助練習器材,在練習控制類托舉時可以讓尖子爬到肋木的最高處扶住或者抓住肋木的最高一層,底座站在靠近肋木的地方抓住尖子的腳來進行托舉的控制類訓練,尖子可以通過慢慢地感覺底座的穩(wěn)定性來決定是否用力扶住肋木,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法來保證底座有效的提升控制能力和穩(wěn)定性,也是一種保護尖子的潛在方法。
3.1.1 尖子在做托舉需要百分百相信自己的底座,并在托舉失敗掉落時保證自己身體夾緊,不可全身松散。
3.1.2 在托舉失敗尖子掉落時,底座可以使用搖籃接、熊抱和卡腰等方式保護尖子,切不可讓尖子直接摔落地面。
3.1.3 保護人員的站位可有有效地提高保護的成功率,科學地保護人員站位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尖子摔傷。
3.1.4 托舉的上法和下法可通過輔助器材:墊子、保護帶、蹦床、海綿坑和肋木等器材進行輔助練習的訓練,避免完成難度動作時不必要的受傷。
3.2.1 四至六級的托舉形式和種類可以千變萬化,每支隊伍都應該根據(jù)自身隊伍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可以選用的托舉難度,量力而行;想要提升自身隊伍的托舉水平固然是好事,但能夠對運動員起到良好有效的保護才是最為重要。
3.2.2 尖子在做托舉訓練之前可對腳踝、膝蓋、腰腹等部位進行控制性訓練,以保證自己在做托舉時可以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在遇到托舉失敗等情況時也能隨便夾緊自己的身體。
3.2.3 底座保護尖子力量練習是必要的,底座必須要有保證尖子安全落地的力量素質。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對底座的靈敏素質進行加強,保證底座能夠在托舉失敗時對尖子掉落方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速度。3.2.4 底座在多底座托舉和單底座托舉的平時訓練中需要多練習正確的保護人員站位才能夠在托舉失敗的第一時間對尖子形成最佳的保護效果。
3.2.5 在托舉訓練初期,一定要多借助蹦床、保護帶、肋木和海綿坑等能夠對托舉進行輔助練習的器材;利用器械的輔助練習一定要多樣化且多次重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