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姐
最近看了一則新聞,內(nèi)容十分殘暴。
一對開中餐廳的華裔夫婦報警,說女兒失蹤了,但很快,女孩的尸體被警方發(fā)現(xiàn)于中餐廳后廚的冰柜里。而這對夫妻就是殺害親生女兒的兇手。
原來,當媽的因“女兒不聽話”,動手教訓,因擊打女兒頭部使其致死。夫妻倆為掩蓋罪行,直接將尸體處理,用鹽腌制,放入冰柜。
被捕后,倆人不見任何悔意和痛苦。
審訊期間,當媽的還振振有詞:“孩子不聽話,難道不該打嗎?”
他們沒有為親生骨肉的離去而悲慟,反復強調(diào)的是“平時工作太忙,太辛苦,夫妻感情不好,孩子一點也不懂事……”
媽媽說過最像人說的一句話是——
“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有錯,不該打她,但我控制不住?!?/p>
到底什么樣的父母,會對孩子失控到這種地步?
有部電影叫做《斯坦福實驗》,改編自1970年斯坦福大學的一件真事。大學生們做了一個關(guān)于人類行為的實驗:把人分成獄警和囚犯兩組,24小時內(nèi),角色扮演,模擬人生。
讓他們驚訝的事發(fā)生了,扮演警察的很快突破自己的職權(quán),對扮演囚犯的囚禁、捆綁、體罰……
這個實驗的解讀方式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封閉和實力懸殊的環(huán)境下,暴力最容易被滋生。暴力,本身就是強者對弱者的權(quán)利。
華裔夫妻強調(diào)了,他們開餐廳很辛苦,生存壓力很大,所以情緒經(jīng)常失控。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恨意,并不是真正源自孩子做的某一件事。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最弱小,當父母被外界壓抑的時候,孩子會成為他們情緒傳遞的最后一個出口——不敢罵領(lǐng)導,至少敢罵孩子,甚至還敢打。
第一類容易失控的父母:
本身積累了很多挫敗感,沒有辦法找到自我價值,內(nèi)心時刻充滿沖突和憤怒,情緒上自顧不暇的父母。
丈夫被領(lǐng)導批評了,滿肚子火,回到家,孩子很開心地迎上來希望聽故事,“爸爸給我講故事講故事……”“滾!你怎么那么吵?!?/p>
妻子跟丈夫吵架,心中怨憤,“媽媽我餓了!”“怎么不餓死你!去找你的死鬼爸爸!我遲早被你磨死?!?/p>
我們的失控,是我們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做出的最簡單的回應(yīng)——懲罰孩子,是一種最簡單快速的辦法,讓我們感到痛快、好受。
未成年人保護法雖然存在,但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孩子依然是父母的附屬品、私有物——“我生下了你,我一輩子都擁有對你的處置權(quán)。”
筆者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曾經(jīng)有個五十幾歲的阿姨對我說:“夫妻關(guān)系就是一種買賣,孩子就是存折?!?/p>
養(yǎng)兒防老,生孩子本來就是有目的性的事兒。
罵、打,都是關(guān)起門的事兒,外人也沒有權(quán)利指手畫腳。
語言暴力、肢體傷害,相對養(yǎng)育這個恩德,忽略不計,血緣是至高權(quán)力——養(yǎng)了你一輩子,打你一下,罵你幾句還不行了?到底我是老子,還是你是老子?
所以這個媽媽一直在強調(diào):“孩子不聽話,我還不能打了?”換句話,“我打死了也是我自己家的事兒,與你們何干?”
第二類容易失控的父母:
堅信養(yǎng)兒防老,覺得母愛是恩賜,時刻強調(diào)“孝順”,潛意識計算養(yǎng)育成本和代價的父母。
孩子最害怕面對哪種父母?
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認為問題都在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的問題看作自己倒霉、自己是受害者的父母。
這樣的孩子情感上是非常壓抑的,久而久之會關(guān)閉自己,不再與父母溝通,甚至不再與這個世界溝通。而等到他長大,有了力量和能力,會轉(zhuǎn)而仇視世界,甚至報復世界。
我在社交平臺曾看到過一些匪夷所思的“家人傷害”案,其中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
比如,有的網(wǎng)友因為被父母反復羞辱而痛苦,青春期又不懂得跟自己的憤怒和無助相處,被逼得在床上蓋著被子絕望地嘶吼。父母呢?當耍猴,進房間看著孩子,笑出眼淚。
比如,有的父母從來不表揚孩子的長處,但孩子的缺點,一定拿出來反復數(shù)落,“她虛榮,小小年紀紋眉畫眼,將來怎么得了?”“他膽小,一輩子成不了事的,窩囊廢……”他們語重心長,在眾人面前掃蕩孩子的自尊,并認為這是循循善誘。
這些父母的共同點:完全意識不到孩子的痛苦,渾然不覺活在自己的世界。
武志紅老師,曾提出過一個觀點——
“一些父母還處于嬰兒般非常幼稚的心智中,受全能自戀感的驅(qū)使,要求別人必須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孩子更是。
如果不一樣,他們就會有暴怒,暴怒之下,他們會虐待孩子,并在虐待時,因為暴怒能量宣泄出去了,會有一定的愉悅感?!?/p>
第三類容易失控的父母:
喜歡嘲諷孩子,過度強化孩子的缺點,不能接受孩子本身的樣子,永遠在比較和控制孩子的父母。
不要以為虐童這件事跟自己很遙遠,也不用標簽化任何一個群體。
虐童,外國有,中國有,低收入人群有,高知人群也有。
去年底震驚全美國的Turpin夫婦“變態(tài)虐童”案件。
加州一對看似生活體面的夫妻,把13個親生子女關(guān)在房子里虐待了18年。最大的已經(jīng)29歲,最小的才兩歲。孩子們被拴在床頭,衣柜,被脅迫洗腦,不給吃飯。
而吊詭的是,夫妻倆還經(jīng)常在社交網(wǎng)絡(luò)曬一家15口人“幸福合影”。
(孩子只是道具,為了配合“人生贏家”的擺拍)
9歲孩子雪天弄丟了媽媽手機,尋找半天無果,惴惴不安回家。果然,親媽因為無法使用手機上的社交媒體,一怒之下,在家中毆打五個小時,孩子被打死。
孩子留在人間的最后一句話是:“媽媽我不想看見你?!?/p>
11歲的女孩,因抄作業(yè),被父親一怒之下捆綁在車棚打死,面對搶救無效的女兒,父親一邊哭,一邊堅稱,“孩子我是為你好”。
……
現(xiàn)實中,擁有什么樣的父母、生長在怎樣的家庭,孩子們無從選擇。
但我們都希望對應(yīng)我們邀約的,是有更多耐心和善意的父母。我們更希望他們沒有辜負,帶我們來人世間走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