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李斌
(1安康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 陜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 陜西 安康 725000)
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的交互作用,導致宮頸癌以及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CIN)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嚴重影響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宮頸癌屬于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CIN屬于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在目前條件下,采取有效方式實施篩查屬于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重要方式[2]。研究認為,宮頸癌的發(fā)生以及發(fā)展是多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的感染與宮頸癌變及CIN的具有密切關系,同時也與宮頸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具有密切關系[3]。我院開展該項研究,探索分析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對于宮頸癌及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CIN)影響,取得了有價值的經(jīng)驗。情況如下。
本研究所納入對象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宮頸癌及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CIN)患者,各72例。均具有相關病征并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已對并發(fā)其他重要惡性腫瘤患者予以排除。宮頸癌患者年齡為36~59歲,平均(42.5±3.6)歲;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CIN)患者年齡為27~58歲,平均(36.4±5.3)歲,含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各24例。同時,選擇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者72例作為對照,其宮頸光滑且清潔度為Ⅰ~Ⅱ度,年齡為21~53歲,平均(34.6±5.7)歲。
所有研究對象在接受本檢查前3d均未使用任何藥物,24h內無性生活,均處于非月經(jīng)期。所有研究對象均由專業(yè)婦科醫(yī)生先以3支無菌專用棉試紙,取宮頸分泌物標本,再用HPV檢驗專用的毛刷采集宮頸上皮細胞標本,然后妥善保存并及時送檢。分別實施HR-HPV、支原體(CT)、解脲脲原體(Uu)以及細菌性陰道病(BV)檢測[4]。
觀察并記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情況。
全部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HR-HPV及CT在宮頸癌組、CINⅢ期、CINⅡ期、CINⅠ期感染率表現(xiàn)為遞減趨勢(P<0.05),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Uu及BV在宮頸癌組、CINⅢ期、CINⅡ期、CINⅠ期感染率相對接近(P>0.05),均顯著性超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HR-HPV感染情況比較[n(%)]
HR-HPV+CT、HR-HPV+Uu、HR-HPV+BV及HR-HPV合并多重感染在宮頸癌組、CINⅢ期、CINⅡ期、CINⅠ期感染率表現(xiàn)為遞減趨勢(P<0.05),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而HR-HPV單獨感染在宮頸癌組、CINⅢ期、CINⅡ期、CINⅠ期感染率表現(xiàn)為明顯遞增趨勢(P<0.05)。見表2。
表2 研究對象HR-HPV合并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情況[n(%)]
流行病學以及生物學研究證實,宮頸癌和CIN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感染性疾病,其發(fā)生及發(fā)展是多種因素長期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5]。目前研究證實HR-HPV感染可導致宮頸癌及CIN的發(fā)生。HR-HPV的感染一般是一次性。而只有HR-HPV持續(xù)長期的感染才可能導致CIN以及宮頸癌[6]。在宮頸癌和CIN患者中,CT的感染率低于HR-HPV,但其感染趨勢與HR-HPV較為接近。其是否也和HR-HPV接近可能導致宮頸癌及CIN的發(fā)生方面的研究較少,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與HR-HPV協(xié)同作用。從數(shù)據(jù)上看,Uu和BV的感染同宮頸癌及CIN的發(fā)生無相關性,但在與HR-HPV混合感染時,宮頸癌和CIN的發(fā)生率超過CT+HR-HPV感染率。表明其單一感染時發(fā)生宮頸癌和CIN的幾率相對較低,但與HR-HPV混合感染時發(fā)生宮頸癌和CIN的幾率將明顯增加。研究顯示,宮頸癌合并HPV感染患者中,CT、Uu感染檢出率較高。宮頸癌是目前
唯一可以有效發(fā)現(xiàn)、預防并早期治療的癌癥,盡管目前還并不完全清楚CT、Uu、BV或其它病原微生物能直接誘發(fā)宮頸癌,但其可以導致宮頸炎性病變,提升宮頸感染HR-HPV的幾率,進而增加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在臨床實踐中,應加強上述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對于效阻斷宮頸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價值。
[1]楊華,余紅,郭以寶.HR-HPV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對宮頸癌及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影響的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7,35(04):486-488.
[2]徐軍娟,裘雅芬,馮燕.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對不同程度宮頸病變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06):1050-1052.
[3]羅曉輝,高玲娟,鐘天鷹.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E2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05):600-601+603.
[4]陳姍,狄娜,秦君璞,等.宮頸癌組織APOBEC3A蛋白的表達與高危型HPV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29(05):845-849.
[5]吳彩娟,余玉香,羅健.宮頸疾病與生殖道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3(08):1843-1845.
[6]周斌,左新華,傅新文.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16,18型DNA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6,27(05):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