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艷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龍泉醫(yī)院<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指發(fā)生在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了食管、胃、胰、膽管等部位的出血,臨床研究現(xiàn)在該疾病的病死率為6%~8%,因為本疾病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等特點,因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胃鏡檢查治療已經(jīng)成為該疾病的主要處理方式,在胃鏡下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止血,而近年來有研究顯示胃鏡檢查的時間對于病灶的檢出情況以及后續(xù)的臨床治療具有很大的關系。為了進一步研究胃鏡檢查時間與治療效果的關系我們開展以下的研究。
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56例NVUGIB的患者,納入標準:嘔血以及黑便等相關的臨床癥狀;排除標準:患者沒有自主能力,胃癌、食管癌的患者。根據(jù)入院后的檢查超早期24例(入院后<8h檢查)、早期組(入院后8-24h)15例,常規(guī)組17例。超早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5.0±12.1)歲,早期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33.5±12.6)歲,常規(guī)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32.2±2.6)歲,經(jīng)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因此可以進行組間的互相比較。
所有的患者在入院后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心電圖等情況。患者經(jīng)過B超檢查后排出肝硬化,對于有血流動力學改變的患者進行補充血容量的治療。胃腸減壓引流胃內的積血,用鹽水沖洗在嘔吐間隙期間進行胃鏡的檢查,對于術中殘留的胃內積血、內容物進行反復的沖洗直到術野清晰,發(fā)現(xiàn)持續(xù)出血的患者立即進行鏡下止血治療。具體根據(jù)患者的病因以及出血的情況選擇凝血酶原溶液以及8%的去甲腎上腺素、熱活檢鉗等方法。檢查所用的工具:Olympus GIF260電子胃鏡進行檢查,注射用的Olympus NM-1K型,注射用1:100000腎上腺素;止血的夾子為Olympus MD850肽夾以及HX-5LR-I型肽夾推助器。
觀察三組患者的血檢出率、活動性出血檢出率、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療時間。成功止血的判斷標準:胃鏡下觀察出血停止,患者的生命體征穩(wěn)定,沒有嘔血等情況出現(xiàn),3~5d患者的糞便出現(xiàn)正常,隱血試驗顯示為陰性,胃管引流沒有血液[2]。
數(shù)據(jù)全部納入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22.0中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的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組間的數(shù)據(jù)比較后P<0.05表示差異顯著。
3組患者的出血檢出率差異不顯著;超早期組以及早期組患者的活動性出血檢出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患者,具體結果見表1。
超早期組和早期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療時間均顯著少于常規(guī)組,結果見表2。
表1 3組患者出血檢出情況比較[n(%)]
表2 三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比較(±s)
表2 三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比較(±s)
注:*表示與常規(guī)組比較P<0.05
超早期組 24 5.6±1.0* 178.2±2.2*早期組 15 6.1±3.0* 180.0±25.0*常規(guī)組 17 9.8±2.2 235.0±15.6
胃、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急性的胃粘膜病變是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疾病,研究顯示其年發(fā)病率為(50~150)/10萬[3]。對于該疾病快速的找到病因以及明確的診斷為治療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主要的止血措施為胃鏡下止血、抑酸和止血藥物的使用,而因為胃鏡下止血具有止血快等優(yōu)點已經(jīng)成為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
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我們根據(jù)進行胃鏡檢查的時間來評價胃鏡檢查時間對于疾病判斷以及臨床治療的影響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進行超早期以及早期的胃鏡極差對于活動性出血的檢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明顯的提高活動性出血的檢出率;超早期以及早期胃鏡檢查可以明顯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的負擔。因此我們一致認為:早期進行胃鏡的檢查多于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且可以減少患者的出血量,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張靜,張佳瑩,丁士剛,等.內鏡止血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4(4):582-587.
[2]李彩麗,孫澤群,王斌,等.超早期胃鏡應用于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0):1006-1008.
[3]張佳瑩,王曄,張靜,等.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21(8):727-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