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志堅 張其瓊
南方電網(wǎng)貴州貴陽烏當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員工張芳林,十多年來堅持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公休假時間參加公益活動,入選今年1月的“貴州好人榜”,同時被推薦為“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日前獲評貴州電網(wǎng)公司第一屆“最美電網(wǎng)人”。
工作中的張芳林。(貴陽供電局供圖)
“一個人下班的時間,決定了他的高度;一個人如何使用空閑時間,決定了他能走多遠;那些空閑的時光,一定不會辜負渴望更好的你。”這是《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夜讀”上的一段話。這段話,在南方電網(wǎng)貴州貴陽烏當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員工張芳林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多年來,張芳林一直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公休假時間參加公益活動。如果不是因為遇到突發(fā)狀況,家人朋友、領導同事對他一直堅持做公益活動的事還一無所知。
今年1月,在貴州省文明辦舉辦的“貴州好人榜”評選活動中,張芳林入選1月的“貴州好人榜”,同時被推薦為“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日前獲評貴州電網(wǎng)公司第一屆“最美電網(wǎng)人”。
在貴陽市烏當區(qū)的一個山頭上,筆者見到了張芳林。他正在巡檢片區(qū)內的一條35千伏高壓線路,52歲的他中等個頭,皮膚黝黑,身體結實。
“您具體負責什么工作?”“我是輸電管理所高壓線路巡檢員。”張芳林一邊走,一邊和筆者聊天,還對著群山吆喝起來,“大王派我來巡山了……”
交談中,張芳林給人感覺非常的開朗自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走路、干活、開車都非常麻利,還會熟練地操作無人機巡視線路。
這只是我們看到的張芳林的一面,在一次突發(fā)狀況后,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逐漸浮出水面——一個10多年來一直利用空閑時間做公益的熱心人。
時間回到2017年6月24日,“貴州眾志救援”微信群發(fā)布了一則消息:“四川茂縣疊溪鎮(zhèn)新磨村山體突發(fā)高位垮塌,掩埋了新村,導致103人失聯(lián),希望得到救援。”
消息就是救援令。張芳林不加思索,立即向單位請了公休,與“貴州眾志救援”隊一起于當晚從貴陽出發(fā),是第一支到達現(xiàn)場的民間救援隊。他們爭分奪秒,立即投入到搜救工作當中,尋找被淹埋的人和遇難者遺體。
搜救工作結束后,因回程途中遇到道路封閉,導致張芳林不能按時回單位上班,無奈下他只得向烏當供電局有關負責人道出了實情。單位領導及同事這才知道張芳林長期義務參與公益活動的事。
在這之前,張芳林從事公益活動已有10多年。他不但加入了紅十字會,還不定期地參與無償獻血、交通引導等公益活動,并于2005年先后參加了“紅箭”“生存者”“貴州眾志”三個民間救援隊。這三個民間救援隊曾經(jīng)參加過尼泊爾地震、汶川大地震救援。
“救援不僅要有心,還得有專業(yè)技術能力?!睆埛剂终f,他利用休息時間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救護方法、醫(yī)務常識的學習,還參加了救援隊攀爬、野外生存、救援等訓練,取得了貴州省紅十字會頒發(fā)的《救護員資格證》、貴州公益嘉年華《公益之旅志愿者護照》。
“如果不加強訓練,不但救不了別人,可能連自己都救不了?!睆埛剂值呐嘤枌W習日程排得滿滿的。在張芳林的手機上,還有5月5日參加由惠水縣武裝部和稅務局聯(lián)合舉行的防洪救災軍事演習的照片。5月12日,他還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參加了貴州省地震局組織的汶川地震10周年抗震救災紀念活動。
2018年1月26日,看到張芳林在工作現(xiàn)場拍攝的照片,烏當供電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劉志玉頗感意外:因為在1月24日,張芳林年僅27歲的兒子不幸因病去世。
用3天時間將兒子的后事妥善處理后,張芳林將悲痛埋藏在心里,回到單位和同事一起投入到抗凝凍保民生的工作中,參與輸電線路的特殊巡視和觀冰,到烏當區(qū)新堡鄉(xiāng)新堡村用無人機進行35千伏三灘線的巡視和觀冰作業(yè)。
參加公益活動時的張芳林。(貴陽供電局供圖)
2月10日清早,張芳林驅車前往惠水縣葡林村參加“九九公益活動”。他在公益現(xiàn)場熟練地為孩子們搬運溫暖包時,無意間被烏當供電局總會計師盧應興發(fā)現(xiàn)。
盧應興偷偷拍了多張張芳林在現(xiàn)場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通過微信傳給劉志玉并感慨:“做一件好事不難,堅持做好事不容易,何況他剛經(jīng)歷了喪子之痛?!?/p>
“作為男人,敢于擔當最重要?!睆埛剂终f,這種擔當,包括對待工作,更包括對待家人。在他身上,既有善人善舉的“大愛”,更有溫暖小家的“小愛”。就在兒子患病的大半年時間里,張芳林的足跡在工作單位、巡檢山林、醫(yī)院之間不斷來回,每日為兒子送飯、擦身,盡責。對于父母,張芳林更是隔三岔五前往探望,今年母親節(jié)期間,張芳林特地從外地救援培訓現(xiàn)場趕回家陪母親吃飯、聊天,盡孝。
張芳林說救援是件很危險的工作,他不想讓家人擔心。因此每次參加志愿活動和搜救行動,他從不告訴家人和同事,僅僅一句“我出去‘玩’了”。
“要不是有媒體來采訪,我還不知道張芳林一直在做公益活動?!睆埛剂帜赀~的母親告訴筆者,他每次出門都說是去爬山、旅游。
“幾天不回家,家人問起怎么辦?”張芳林有辦法:“對著家人多笑一笑,少說點話,事情就過去了。”
“你做了這么多年的公益活動,災難卻降臨到你的頭上,你還會繼續(xù)做下去嗎?”面對不少人的疑問,張芳林的回答是:“兒子因病去世,我非常悲痛。但我做公益活動是因為喜歡才用心去做,而不是作秀,也不需要任何回報,因為這個就不繼續(xù)下去是不可能的?!?/p>
也有人說參加救援既辛苦又累,勸他有時間不如去逛逛街、釣釣魚。張芳林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每一次救援,都感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是無價的,這更堅定了我參加民間救援組織的決心和信心?!?/p>
對于未來,張芳林話語堅定:“每做一次公益,就能收獲一份快樂。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