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朱玉娟
新技術,是指信息化背景下的交互技術、移動技術、云技術等。以這些新技術為支持,將各種教育信息資源數(shù)字化、游戲化,營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為英語游戲化教學的展開提供服務。新技術重視多樣的師生生命活動和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把每節(jié)課都視作是唯一的充滿激情和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它強調在師、生、資源三者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聽說讀寫、游戲參與、活動體驗,獲得和提升能力。
游戲化教學,是指教師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它是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在教學中滲透游戲元素、開展游戲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力,引領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游戲教學法指的是借助游戲的設疑、挑戰(zhàn)等特點,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把教學目標隱藏于游戲活動中,轉變課堂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構建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游戲教學。
通過觀察和實踐研究,筆者初步總結出了一些新技術支持下開展小學英語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新技術教學最大優(yōu)勢是它的直觀形象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新技術,把英語情景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其行、聞其聲,是圖文以及聲音的有機融合。這種具體場景的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喜學、樂學,加速認知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Colours時,整節(jié)課就是一個游戲,教師以魔術show的行式展開功能性句型的教學“What colour is it?”,然后通過PPT讓學生觀看時裝魔術show,利用PPT的閃現(xiàn)功能讓裙子進行變色。教師讓學生們猜一猜裙子會變成什么顏色,PPT動畫停止裙子變成了紫色、白色等,從而教師帶著學生學習purple,white等顏色。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利用PPT進行自己的時裝show,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非常高,思維也十分活躍。PPT營造了整個魔術show場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S1:Look at my T-skirt.
S2:How nice!Deng Deng Deng.
S1:What colour is my T-skirt now?
S2:It’s orange.
S1:What colour is it now?
S2:It’s green and yellow.
S1:Thank you.
新技術教學結合聲、點、光,以及獨特的動態(tài)效果等技術,如動畫模擬、圖片串聯(lián)、問題顯示,超級鏈接等,通過畫面切換、停頓、重復等步驟,把復雜的教學內容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它符合學生的記憶特點,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學的知識點更加形象化。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時,上課伊始教師就使用一個Magic eyes小游戲熱身:
T:Then let’s play a game,please say out the body parts.(觀看PPT)
S1:Four legs.
S2:Big eyes.
S3:A long tail.
S4:A big mouth...
T:What animals are they?
Ss:They’re fish,dog,rabbit,parrot.
這個游戲包含了很多信息:動物以及動物的身體部位、大小、長短等詞。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加大了學習難度,學生們要在PPT不斷閃現(xiàn)之后快速反應動物的body parts,一張張動物的body parts,再加上了形容詞、量詞,富于挑戰(zhàn)性,同時鍛煉學生反應力。學生在描述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在描繪Story time中的動物。當一張張動物body parts列成一排類似拼圖的動物碎片,教師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動物時,學生們對答案已成竹在胸,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運用新技術進行教學不僅能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整體把握知識,而且可以利用聲像資料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內化語言,分解難點。通過復述、替換、錄音、翻譯等練習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同時通過電子交流的小組活動形式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的語言氛圍,使學生全方位、多感官地接受語言信息,充分發(fā)揮各自學習優(yōu)勢,學生之間可以展開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分享觀點,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例如,在教學網絡課Holidays一課時,課本對國外節(jié)日Christmas/Halloween/Easter的介紹比較簡單,學生對此也很陌生。于是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庫,通過有目的地整理之后讓學生自己來了解各個節(jié)日,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最后通過相關的趣味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寬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接受并鞏固了大量的知識。
學習語言,必須了解語言文化。選用豐富的語言材料輸入,讓學生分析發(fā)掘語言使用國度的風俗習慣、人際關系、價值觀念、交際手段等文化內涵,增強學生對目的語言文化的感性認識,提高文化交際功能。如通過微信公眾號WowSchool中大量本土的學生饒有興趣的閱讀材料的輸入,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地質風貌、動植物概況;利用多納學英語軟件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飾、美食、建筑文化;利用影片動畫節(jié)選,介紹各地禮儀、節(jié)日慶典、交際民俗;利用薄荷閱讀等公眾號,讓學生進行國外原版名著的系統(tǒng)閱讀,從而促進對文化差異的深入了解。這種多維度多渠道的文化信息輸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語言文化,從而指導自己恰當?shù)剡M行跨文化交際。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潛能的開發(fā)者、學習的促進者、發(fā)展的伴隨者。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存在的多元智能,從而采取積極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新技術的出現(xiàn),不管是“e課堂”還是翻轉課堂,都使我們的課堂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筆者在教學Nice clothes時,使用軟件“可可公主”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此款軟件里有各種華麗的服裝,各式發(fā)型和相關配飾,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設計出許多“可可公主”的形象,通過拍照上傳展示作品,在群里學生用語音功能進行展示交流和點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提高。
S1:Look at the princess.
S2:How beautiful!
S1:Look at her dress.
S2:Cool!
S1:What colour is it?
S2:It’s red.
S1:What colour are the nice shoes?
S2:They’re yellow.
傳統(tǒng)作業(yè)是教師布置抄默寫作業(yè),第二天進行批改,少量的聽說作業(yè)也是學生聽著復讀機光盤進行復讀,教師檢查聽讀作業(yè)完成情況相當困難。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就可以解決布置英語聽說作業(yè)難的困境。“一起作業(yè)網”這一平臺可以將學生讀英語的聲音同步錄下來,系統(tǒng)會自動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分,教師可以通過后臺看到學生完成作業(yè)的各種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了解本班學生的發(fā)音狀況,針對本班的知識弱點更好地組織教學工作,這不僅便捷了學生的口語輸出,而且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趣配音軟件是一個強大的原版英語視頻資源庫,趣味性強,涉及面廣,教師可以選擇跟教學同步與學生英語水平難度相當?shù)囊曨l資料進行趣配音,整個趣配音完成之后可以保存分享到微信群。這樣的網絡平臺和軟件,豐富了學生英語作業(yè)的內容,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作業(yè)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新技術支持下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動靜結合,化解難點;擴充容量,優(yōu)化教學;轉換資源,體驗文化;利用軟件,提高能力;搭建平臺,作業(yè)多元等方面進行游戲化教學,從而使課堂內外呈現(xiàn)出自由、開放、生長的趨勢,煥發(fā)出新的活力,進一步培養(yǎng)了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