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潔
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法和手段的總稱。而學習方式則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以及社會化參與的有機結合,其中學生的行為方式是載體,而認知和情感因素表達了學習方式的實質內涵。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方式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主,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在充分的參與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語文課堂教學要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就是要樹立“教”是為“學”服務的理念,“先學后教”則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兩者的完美結合則會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該如何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先學后教?筆者近期聆聽了《數(shù)星星的孩子》一課,現(xiàn)以本課識字環(huán)節(jié)為例:
教師先請學生借助拼音練讀生詞,隨后教師出示去掉拼音之后的詞語,請同學們練習識記,并且采用了小組查讀的方式,要求采取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法將有困難的同學教會。隨后,教師采用了從詞語中走出識記單字、打亂順序識字借助生字條識字、以及換語境擴詞、代入文中查讀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識記。教師為學生的自學、組學、群學提供了一個平臺,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學生則經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主動探究、主動發(fā)展。
二、語文課堂教學要了解學生真正需求、以學定教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學生“零起點”進行設計教學。教師不研究學生,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真正訴求,在教學設計時很少分析“邏輯起點”和“現(xiàn)實起點”之間的“差”。
筆者曾做過一份“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期待相關度”的調查,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為個案,對5年級4個班級的12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設計了6個問題:
1.你的初讀感受是什么?
2.你哪里沒讀懂?
3.你認為課文哪里寫得好?
4.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查閱哪些資料?
5.你對課文中的父親和母親有什么看法?
6.你希望老師上課時講些什么,不希望講些什么?
回收了118份問卷,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80%的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能夠理解課文的主題,初讀感受中提及“父愛母愛”“偉大”“愛的表現(xiàn)”等關鍵詞的約占70%。學生的疑點主要集中在幾個詞語的理解上,也有一些學生對“成長的過程中能夠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那一股風刮倒”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不是很理解。關于“希望老師講些什么,不希望講些什么”問題,38%的學生“希望多介紹一些作者以后的成長故事”,在不希望一項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不希望老師從頭講到尾”“不希望老師多講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不希望老師更多地講課文中的情感”。
教師又是如何設計這一課呢?筆者在百度上輸入關鍵詞《“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設計,筆者選取了20份有效樣本,并以“學情分析程度”為依據(jù),將有效樣本分成“高、中、低、無”四類,呈現(xiàn)的結果為:前兩類合計占10%,后兩類占90%,顯而易見,只有零星的教學設計是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幾乎所有的設計都將課文的目標、重點、難點落在了“探討父母愛的內涵”上,而探討父母之愛的教學方式基本是“串講串讀+師生問答”。
教師很少能從如何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教師極少考慮自己與學生期待視野之間的差異,因而也就造成了教學全過程的“目中無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站在學生的層面上深切考慮學生所需,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及組織活動。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效落實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發(fā)展的需求,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顯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合作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仍以《數(shù)星星的孩子》為例就小組合作學習和大家分享。
1.明確要求,有的放矢
對合作學習要明確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本課中教師提出要求: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1)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樣子的?用“___”批畫。(2)張衡又是怎樣數(shù)星星的呢?請用“∽∽”批畫。在學生的自學完成后,教師出示了組學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交流,以小組的形式和大家交流匯報,要求人人參與。我們發(fā)現(xiàn),在學生自學之后,教師讓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真正做到互通有無、教學相長。
2.保證時間,教師指導
為了不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收到實效,每次合作學習,教師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充分表達思維活動的過程。本課在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同伴互查的方式解決生字詞,時間為10分鐘,隨后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主線問題時采用了自主思考—成員討論—小組交流—組際補充—合作朗讀等形式共計25分鐘,當然在這段時間中,教師不是一味地放手或是牽引,而是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正是因為交流時間充足,才使學生把想說的說出來,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3.組際競爭,評價鼓勵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見解或是補充需要時,組內或組間會進行補充、討論,甚至爭辯。在爭論中,學生就更容易發(fā)現(xiàn)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語文課堂教學要在實踐中轉化教與學的方式,讓課堂體現(xiàn)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