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琴 劉 爽 張美晶 張 鋒 李 鵬 李曉成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
2017年,我國豬群疫情總體平穩(wěn),種豬、仔豬、育肥豬發(fā)病率分別為1.59%、10.39%、1.29%,死亡率分別為0.10%、3.85%、0.13%。種豬、育肥豬的死亡率維持了近5年逐年下降的態(tài)勢,仔豬死亡率較2016年略有升高。與種豬、育肥豬相比,仔豬仍是臨床上發(fā)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群體。見圖1。
1.1.1 病種及群流行率
臨床常見疫病有8種,按群流行率a群流行率——以養(yǎng)殖場作為研究單元,出現(xiàn)臨床病例的養(yǎng)殖場占所有調(diào)查場的比例即為該病的群流行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腹瀉(40.36%)b括號中數(shù)字為相應疫病的英文縮寫和群流行率,下同、豬藍耳病(PRRS,27.63%)、豬圓環(huán)病毒?。≒CV2,14.94%)、副豬嗜血桿菌?。℉PS,13.18%)、豬偽狂犬?。≒R,10.08%)、豬支原體肺炎(8.67%)、豬瘟(CSF,6.52%)和豬丹毒(4.15%)。
1.1.2 疫病分布情況
圖1 2011-2017年不同生長階段豬群發(fā)病率 (左)及死亡率 (右)的變化
就時間分布而言,部分疫病流行的季節(jié)性特征較為明顯。統(tǒng)計分析表明,除群流行率不隨季節(jié)變化外,其他疫病不同季節(jié)的群流行率均有顯著差異,其中,腹瀉冬春季多發(fā)的特點尤為明顯,HPS和豬丹毒三季度多發(fā)(圖2)。2013年以來,主要疫病群流行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圖3)。
就空間分布而言,同種疫病在不同地區(qū)流行情況存在顯著差異(<0.05),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地區(qū)疫情相對較重。如西南、華中、華北地區(qū)腹瀉群流行率均在40%以上;華中、華南PRRS群流行率均高于30%;華南PCV2、HPS、PR群流行率均超過20%。
就群間分布而言,同種疫病在不同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場流行情況也存在顯著差異(<0.05)。其中,存欄母豬數(shù)100頭以下以及201~1 000頭的養(yǎng)殖場疫情相對比較嚴重。
圖2 2017年不同季度各疫病群流行率的變化
圖3 2011年以來各疫病群流行率的變化
1.2.1 臨床健康豬群
在全國14個省份、74個定點生豬屠宰廠、2 294份臨床健康豬只組織樣品中,PRRSV、CSFV、PRV、PCV2、PED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陽性率分別為6.71%、1.71%、2.61%、53.01%、1.99%。各病原感染率與2016年情況無顯著差異,健康豬群PCV2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1.2.2 臨床發(fā)病豬群
對25個省份、480個發(fā)病豬群、2 413份臨床發(fā)病樣品,按征候群進行分類,對相關病原進行檢測。發(fā)生腹瀉的養(yǎng)殖場中,PEDV感染場占比高達49.02%,TGEV(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場比例也較高,達到33.33%,PRV、PRoV(豬輪狀病毒)的感染場比例分別為7.69%和4.35%??梢?,PEDV仍是腹瀉征候群的主要病毒性疫原,TGEV的高陽性率主要與養(yǎng)殖場使用疫苗有關。發(fā)生繁殖障礙類(流產(chǎn)、死胎)癥狀的養(yǎng)殖場中,PRRSV感染場占比最高,為28.89%,PRV、JEV(乙型腦炎病毒)、PPV(豬細小病毒)感染場占比分別為19.51%、14.29%和3.85%。高熱類樣品中,PRRSV、PCV2、CSFV、PRV場陽性率分別為55.56%、35.53%、15.22%和8.22%??梢?,PRRSV仍為繁殖障礙以及高熱類征候群的主要病原。
1.3.1PRRSV
對PRRSV毒株的ORF5基因測序分析,發(fā)現(xiàn):共監(jiān)測到5個亞群的毒株,以類NADC30毒株為代表的5亞群毒株占44.44%(2016年為25%),以高致病性毒株為代表的4亞群毒株占28.60%(2016年為44.75%),以經(jīng)典毒株為代表的1亞群毒株占22.22%(2016年為30.38%);類NADC30毒株已逐漸取代高致病性毒株,成為當前我國田間優(yōu)勢流行毒株;高致病性毒株比例雖然下降,但流行范圍依然廣泛。
1.3.2CSFV
對CSFV毒株的E2基因測序分析,發(fā)現(xiàn):共監(jiān)測到2個亞群,分別為2.1亞群(占60%)和1.1亞群(占40%)。其中,1.1亞群毒株均處于疫苗毒株的分支,2.1亞型毒株均屬于2.1b亞類;目前我國CSFV流行毒株仍以2.1b亞類為優(yōu)勢毒株。
1.3.3PCV2
對PCV2毒株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發(fā)現(xiàn):共監(jiān)測到3個基因亞型,分別為2a、2b、2d亞型。其中,2b亞型毒株占50%,2d亞型毒株占35%,2a亞型毒株有6株;2b亞型仍為我國優(yōu)勢流行毒株。
1.3.4PEDV
對PEDV毒株的S基因測序分析,發(fā)現(xiàn):監(jiān)測到兩個基因型,分別為G1型和G2型。其中,G1型占10%,G2型占90%。G2型仍然是我國的優(yōu)勢流行毒株。
1.3.5PRV
對PRV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gC、gE、TK進行測序分析,發(fā)現(xiàn):監(jiān)測到的毒株中,G2基因型毒株占84%,G1基因型占16%;G2型毒株中,2.1、2.2、2.3亞型毒株分別占4.16%、8.33%、87.5%;流行毒株基本處于同一進化水平,無明顯時間、地域及種群差異。
2017年,共采集、收集25個省份、570個養(yǎng)殖場的16 795份豬血清樣品進行主要疫病抗體的檢測。FMD-O(O型口蹄疫)、FMD-A(A型口蹄疫)、CSF、PRRS、PCV2、PRV-gE抗體陽性率分別為85.29%、72.21%、75.08%、82.99%、81.46%、36.65%。與2016年相比,2017年 FMD-O、FMD-A、PRRS、PRV-gE抗體陽性率均顯著增高,PCV2抗體陽性率顯著下降,CSF無顯著變化(=0.71)。見圖 4。
根據(jù)2017年調(diào)查、監(jiān)測結(jié)果,結(jié)合往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與疫病流行病學特點,預期2018年我國重大或重要豬群疫病總體趨于平穩(wěn),暴發(fā)、流行的風險較低,但疫情形勢依然復雜。
高致病性PRRS大面積暴發(fā)、流行的風險較低;因毒株重組導致的流行毒株多樣性將更加突出。類MN184b或NADC30毒株引起的繁殖障礙(流產(chǎn)、死胎)等臨床危害將明顯增強;現(xiàn)有疫苗有明顯的交叉保護作用。該病仍然是養(yǎng)殖企業(yè)重大隱患!
圖4 近年來各疫病抗體陽性率的變化
疫苗免疫效果較為理想,疫情仍將處于穩(wěn)定控制狀態(tài),臨床上以繼發(fā)為主,呈散在、零星病例發(fā)生。
大面積暴發(fā)、流行的風險較小,總體流行強度將呈下降趨勢;但是部分區(qū)域、部分豬群仍將出現(xiàn)暴發(fā)、流行的現(xiàn)象;臨床上病因仍較為復雜,冬春季高發(fā);該病仍將是豬群最嚴重的疫病。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面積暴發(fā)、流行風險較低,部分區(qū)域、部分豬場臨床病例、野毒感染率仍將呈小幅波動。
疫情仍將趨于平穩(wěn),總體感染強度將呈下降趨勢。
細菌性疫病暴發(fā)、流行的風險較低。HPS流行強度明顯降低;豬支原體肺炎在部分區(qū)域?qū)︷B(yǎng)殖場的危害將進一步加?。徊糠謪^(qū)域豬丹毒臨床病例將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