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真
摘 要:云霄縣地處閩南沿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且雨熱同季,充足的水源和充分的日照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長久以來形成種植雙季稻的習慣。近年來,由于受氣候變化及栽培制度的影響,水稻病蟲害發(fā)生呈上升趨勢,如何有效預防和控制病蟲為害,又能做到農(nóng)藥減量使用,降低農(nóng)藥殘留是困擾農(nóng)技部門的問題。通過不斷探索總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既保證了水稻的質量安全,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果和社會效果。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84
1 農(nóng)業(yè)防治
1.1 健身栽培技術
全面推廣配方施肥,增施磷肥和鉀肥。施足基肥,巧施追肥,避免偏施、遲施氮肥,造成植株貪青。實行淺水勤灌、干濕交替、適時烤田的灌溉技術,促進水稻健壯生長,增強稻株抗(耐)病蟲性。
1.2 深耕灌水滅蛹控螟
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3月中下旬)統(tǒng)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雙季早稻連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時翻耕灌深水浸漚,浸沒稻樁7~10d,可殺死70%~80%的螟蛹和螟蟲,有效降低蟲源基數(shù)。
1.3 選用抗病品種防病技術
選用適合云霄縣種植的水稻品種如兩優(yōu)688、特優(yōu)627,不僅抗紋枯病和抗稻瘟病,且產(chǎn)量高米質優(yōu)。避免種植單一品種,注意合理布局,及時輪換。
2 物理防治
2.1 防蟲網(wǎng)全程覆蓋育秧
使用20目的防蟲網(wǎng),于出苗前覆蓋秧田直到移栽前,煉苗1~2d再移栽,可阻斷稻飛虱遷入秧田傳毒和為害。防蟲網(wǎng)覆蓋時要于四周設立支架,支架頂端與秧苗植株頂部距離30~50cm,以利于通風透光。
2.2 燈光誘殺害蟲技術
利用稻飛虱對燈光的趨性,每2~3.33hm2稻田安裝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殺蟲燈底部距地面1.5m,從稻飛虱發(fā)生始期開始至水稻蠟熟期為止,天黑后開燈,天亮后關燈,除了誘殺稻飛虱外兼可誘殺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種害蟲。
2.3 昆蟲性信息素誘殺二化螟技術
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開始,田間設置二化螟干式誘捕器,內(nèi)置誘芯,每667m2放1~2個誘捕器,誘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頂端20~30cm,每個月更換1次誘芯,每5d清理1次死蟲。集中連片使用,可誘殺二化螟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和種群數(shù)量。
3 生物防治
3.1 保護利用天敵治蟲技術
田邊和田埂保留雜草和開花植物,促進自然天敵種群增殖。選擇藥劑防治時,選擇靶標性強但對天敵低毒性的藥劑,保護利用稻田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
3.2 稻鴨共育治蟲控草技術
水稻移栽后7~10d扎根返青、開始分蘗時,將15d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yǎng),每667m2稻田放鴨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二化螟、稻飛虱、雜草等病蟲草的發(fā)生為害。
3.3 生物農(nóng)藥防治病蟲技術
蘇云金桿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在卵孵化盛期防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井·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在大田出現(xiàn)急性病斑或發(fā)病中心、破口抽穗期遇陰雨天氣時均勻噴霧,齊穗后再噴1次,對稻瘟病有良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井·蠟質芽孢桿菌防治稻曲病技術,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抽穗前7~10d施用,可有效預防稻曲病,并兼治紋枯病;井岡霉素或申嗪霉素防治紋枯病等。
4 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使用
4.1 種子消毒和帶藥移栽預防病蟲技術
雙季早稻用咪鮮胺浸種,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灰圃郧?~5d施用送嫁藥,預防螟蟲和稻瘟病。雙季晚稻用吡蟲啉拌種或浸種,移栽前3~5d噴施送嫁藥,預防稻薊馬、螟蟲、稻飛虱及其傳播的的病毒病。
4.2 根據(jù)蟲情兩查兩定,當大田蟲口密度達到防治指標而天敵難以控制病蟲種群量時須用藥防治
優(yōu)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天敵安全的藥劑品種如吡蚜酮、噻嗪酮防治褐飛虱,噻蟲嗪、烯啶蟲胺、吡蟲啉防治白背飛虱,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防治稻縱卷葉螟,稻瘟酰胺、肟菌·戊唑醇、三環(huán)唑、稻瘟靈防治稻瘟病,寧南霉素等抗病毒劑與殺蟲劑協(xié)調(diào)使用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齒葉矮縮病,已唑醇、氟酰胺、苯醚甲環(huán)唑防治紋枯病,防治稻曲病可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環(huán)唑,且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抽穗前7~10d施藥。
通過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來,病蟲綜合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nèi),化學農(nóng)藥使用量較常規(guī)防治區(qū)減少20%,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春樂.淺議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魅力中國,2016(14).
[2]王亞麗.林業(yè)技術推廣在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yè)產(chǎn)業(yè),2016(5).
[3]劉志杰.林業(yè)技術推廣在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與企業(yè),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