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玉
建黨之后,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的陳獨秀,十分重視軍事工作,曾積極嘗試獨立建軍,但當建軍時機成熟時,他卻一反常態(tài),反對建軍。陳獨秀的這種矛盾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讓我們揭開塵封的歷史,探尋陳獨秀在建軍問題上的矛盾和困惑。
首倡創(chuàng)建“真正的國民軍”
“真正的國民軍”是陳獨秀提出的最早的建軍目標。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十分關注軍隊與軍事工作。1921年7月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的綱領明確規(guī)定:
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qū)分消除的時候;
2、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qū)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
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
那時,全國在只有幾十名黨員的情況下,一大就明確提出了必須組織革命軍隊開展階級斗爭,建設共產主義,并把它確立為黨的綱領的一個核心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意識。雖然陳獨秀沒有出席黨的一大,但這一綱領是在陳獨秀指導下制定的。陳獨秀投身革命,恰恰是從軍事工作開始的。
在舊中國,軍人地位十分低下,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一說。然而,陳獨秀堅定地認為,推翻滿清腐朽統(tǒng)治,建立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國家,必須組織軍隊、開展武裝斗爭。1904年10月,陳獨秀參加了上海暗殺團,直接參與策劃了1905年吳樾刺殺清廷五大臣事件。失敗后,陳獨秀組建安徽秘密革命團體岳王會,秘密聯(lián)絡、整合省內革命力量,尤其是軍界的武裝力量,繼續(xù)開展反清革命。在陳獨秀的影響下,不少會員直接投入新軍充當士兵。安徽新軍中多數下級軍佐和士兵都受到岳王會的影響,傾向革命。1906年夏,岳王會全體加入同盟會。1908年11月,岳王會推舉熊成基為“安慶革命軍總司令”,發(fā)動起義,在清政府的瘋狂鎮(zhèn)壓下,起義失敗,岳王會組織由此瓦解。
五四運動時期,陳獨秀大力鼓吹暴力革命。1919年5月,陳獨秀發(fā)表《山東問題與國民覺悟》一文,提出了“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的主張。而后又在《北京市民宣言》中號召:“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唯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改造?!彼^的“直接行動”,主要是指暴力革命。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送到了中國,陳獨秀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他從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索中國的革命道路。他放棄了個人暗殺和小團體革命式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主張以蘇俄為榜樣,組織革命軍隊,進行階級斗爭,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20年,陳獨秀發(fā)表《談政治》一文,闡述了軍隊是革命的重要因素的思想,明確宣布:“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無產階級)的國家,創(chuàng)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xiàn)代社會的第一需要?!标惇毿阃Y產階級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潮堅決斗爭,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旗幟鮮明地贊美蘇俄十月革命,宣稱中國“非由生產勞動者結合起來,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國、外國一切資本階級,跟著俄國的共產黨一同試驗新的生產方法不可”。因為宣傳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陳獨秀多次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甚至坐監(jiān)獄。他無怨無悔,一如既往地宣傳馬克思主義,豪邁地宣布:“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流血犧牲,也在所不辭?!?/p>
在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下,一大批激進的知識分子與其他進步人士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產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澤東后來滿懷深情地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并自稱是陳獨秀的學生。陳獨秀等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努力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由此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陳獨秀繼續(xù)思考軍隊與軍事問題,他的思想在黨的二大上得到了反映。1922年6月在上海召開的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的綱領規(guī)定:黨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同時規(guī)定,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奮斗目標是:
(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
(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三)統(tǒng)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
“二大”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統(tǒng)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標志著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基本完成。組織無產階級軍隊開展階級斗爭,不僅是實現(xiàn)黨在民主革命階段主要任務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實現(xiàn)黨的共產主義奮斗目標的最重要手段。1922年9月22日,陳獨秀依據黨的“二大”精神,在《向導》第2期發(fā)表《造國論》,明確指出:“用什么方法來造國?我們的答案是組織真正的國民軍。”所謂“真正的國民軍”,就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軍隊。這就在黨內最早提出了建軍的奮斗目標。
中共中央和陳獨秀的建軍思想,直接指導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軍事活動,為我們黨建軍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
在國共合作中學習建軍
如何創(chuàng)建一支“真正的國民軍”呢?從當時的情況看,中國共產黨對于建軍處于“三無”狀態(tài):無專門人才,無專業(yè)經驗,無經費及物資保障。建軍談何容易!1923年二七大罷工的失敗,使陳獨秀更加體會到軍隊的重要性,建軍的愿望更加迫切。恰恰這時,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共實現(xiàn)了第一次合作。當時的中國,只有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是革命的、進步的。孫中山掌握一定數量的軍隊,一直從事武裝斗爭,具有豐富的軍事工作經驗,無疑是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最好對象。孫中山也有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頹廢的國民黨輸入新的進步力量。無疑,在國共合作中學習、積累建軍經驗,對日后我們黨獨立建軍是非常有益的。
中共中央經過反復研究,最后決定與國民黨重點在軍事領域進行合作,幫助國民黨建設一支新型的革命軍隊。這支軍隊是從黃埔軍校開始的,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第一個碩果。因為它是黨立軍事學校,故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又因為校址設在廣州黃埔島上,亦稱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開學。中國共產黨派出了代表,和國民黨人一道,參加了隆重的開學典禮。endprint
中國共產黨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黨員及團員派到國民黨創(chuàng)辦的各類軍事院校及部隊工作或者學習。1927年初,在黃埔軍校、國民黨創(chuàng)辦的其他軍校以及軍隊中的共產黨員達到1500多人。中國共產黨人還擔負起軍隊中政治工作的重要責任。國民革命軍和國民軍中的黨代表一職,大多是由共產黨人擔任的,如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中,9個黨代表中,共產黨人占了6個。周恩來擔任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后來又擔任了東征部隊的政治部主任。在國民革命軍的其他部隊中,政治部主任大多由共產黨人擔任。1926年國民革命軍舉行北伐的時候,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軍黨代表分別為:繆斌、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李朗如、林伯渠、黃紹竑和劉文島。其中郭沫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泊渠都是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各級黨部中,中共黨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黃埔軍校第一屆特別黨部5名執(zhí)行委員中,中共黨員就有3人。還有極少量的共產黨員擔任了主官,如盧德銘擔任了武漢政府警衛(wèi)團團長,史可軒擔任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徐向前和郭化若分別擔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兵大隊隊長和炮兵隊隊長。
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無私幫助,共產國際的大力支持,國共兩黨共同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新型的革命軍隊,當時被稱為“黨軍”。黨軍與其他軍隊的區(qū)別在于,它堅持以反帝反封建為軍隊的宗旨,把進步的革命精神灌注到軍隊中。黨軍還有全新的軍事制度,主要包括黨代表制度、政治部制度和黨部制度。
第一、黨代表制度。在黃埔軍校,孫中山親自擔任軍??偫恚Y介石擔任校長。孫中山特意任命廖仲愷為駐校黨代表,負責監(jiān)督學校的一切工作,軍校的一切命令必須有黨代表的簽署??偫怼⑿iL、黨代表組成校本部,作為軍校最高領導機關,隸屬于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校長及黨代表對國民黨總理負責,以“黨權高于一切”為原則,各級黨代表都由廖仲愷“遴選教官、學生中之富于政治學識者,呈請中央任命之,除實行政治訓練外,凡軍隊一舉一動、一興一廢,均受其節(jié)制,以示黨化”?!包h代表按部組織各級分部,以為將來各軍之模范?!?925年4月13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決議,以黃埔軍校教導團為基礎,正式建立“黨軍”:“凡軍隊一舉一動,都受黨代表的指導與監(jiān)督。換句話說,就是受黨的指導與監(jiān)督,是完全黨化的軍隊?!眹顸h借鑒蘇俄紅軍“支部建在連上”的經驗,在軍、師、團、營、連各級設立黨代表(連一級有的稱為政治指導員)代表黨執(zhí)行對部隊的管理和統(tǒng)帥。1924年10月,北方馮玉祥的部隊從北洋軍閥行列中分裂出來,擁護國民革命,改編為國民軍;后來為協(xié)助廣州國民政府北伐,馮玉祥部于五原誓師,成立國民軍聯(lián)軍。黨軍體制在國民軍聯(lián)軍中也得到推廣。國民黨中央委任馮玉祥為總黨代表,軍一級未設黨代表,師一級以下設立政治指導員。國民黨通過黨代表與軍事主官并行的“黨政雙軌制”,將軍權置于國民黨的掌控之中,保證國民黨對軍隊的領導。
第二、政治部制度。在部隊設立的政治部,是國民革命軍中執(zhí)行政治工作并受“黨的指導,根據黨的主義、政策去訓練士兵和民眾的特設機構”。政治部起源于黃埔軍校。國民黨員戴季陶為校政治部第一任主任,后由邵元沖代理。戴季陶、邵元沖擔負著黨務、政務工作,對軍校政治部工作不常過問,政治部形同虛設,引起軍校師生不滿。廖仲愷提出希望中共方面能推薦一位適當人選接任軍校政治部主任一職,中共廣東區(qū)委經過認真考慮,決定派周恩來去軍校接任這一職務,并同時兼任中共廣東區(qū)委軍事部長。邵力子、卜士奇、包惠僧、熊雄先后擔任或代理過軍校政治部主任。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政治部機構不斷完善,編設了總務、宣傳、黨務3個科和編譯委員會、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官等,并按組織編制明確分工,軍校政治部工作才真正開展起來。1925年8月國民政府改編國民革命軍后,在國民革命軍8個軍的軍、師兩級也都設立了政治部。在北方國民聯(lián)軍中,軍和獨立師以上部隊也設立了政治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了政治訓練部,后改組為國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總政治部下設宣傳、組織、訓練、黨務等科及各項特種委員會。團以下則設立政治指導員,職權與同級軍官相同。政治部主要任務是:對內,負責對全體官兵進行政治訓練和指導黨務活動,以使他們具有正確的政治意識,增強革命精神,遵守紀律,信仰主義,保證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對外,負責宣傳和組織群眾,以實現(xiàn)孫中山提出的武力與民眾相結合,使人民群眾支持革命軍隊的行動。政治部控制著各軍、師、海軍局、空軍局、中央政治軍事學校及總參謀部和軍需部中的所有黨代表,指導軍隊中所有黨、政治、文化和群眾發(fā)動工作的開展,在權力系統(tǒng)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黨部制度。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均設立了公開的國民黨黨部,屬國民黨中央領導,下設區(qū)黨部和區(qū)分部;北方國民聯(lián)軍也設立了最高特別黨部,以此來加強對部隊的控制。1924年7月6日,成立黃埔軍校特別黨部,蔣介石等5人被選為執(zhí)監(jiān)委。各部處設有黨小組,平均每小組約14人,黨小組長負責監(jiān)控學員的思想和行為,檢查他們的閱讀材料。國民革命軍在連、團、師、軍設立黨部,旅、營級不設黨部。在各級特別黨部的組織構成上,團級以上黨部設執(zhí)行委員會,執(zhí)委9人,候補執(zhí)委3人,分管宣傳、組織和財務等,設監(jiān)委若干。連級設隊黨部,只有執(zhí)行委員會,執(zhí)委3人,候補2人,不設監(jiān)委。排、班級不設黨部,只設黨小組,設正副組長各1人。黨部在黨員中間開展教育活動,并以黨紀約束黨員。
黨代表、黨部、政治部三位一體。其中,黨代表是核心,代表國民黨對軍隊的領導,領導政治部的工作;黨部直屬于黨代表,負責對黨員的教育與監(jiān)督;政治部負責實施思想政治工作。中國國民黨通過這一制度掌握了不同于軍閥獨裁的新式軍隊,這支軍隊具有進步的革命精神、高昂的士氣,在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中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正是依靠這支軍隊,國民黨取得了北伐戰(zhàn)爭的巨大勝利,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大黨。
為了影響和掌握“黨軍”,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軍隊中建立了自己的秘密組織。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秘密建立了中共黃埔黨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系統(tǒng)中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1926年又擴大為中共黃埔特別支部。黨還在國民革命軍的其他部隊,以及馮玉祥國民軍中建立了黨的組織。到大革命后期,凡是在黨直接掌握的軍隊中,均設有黨組織,其組織形式已發(fā)展為:團——總支、營——支部、連——小組。endprint
國共合作對于我們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為中國共產黨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人才。中國共產黨建軍的許多領導骨干,如毛澤東、周恩來、陳毅、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鄧小平、劉志丹、林彪等,都是在國共合作中經受鍛煉成長的。
第二、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建軍經驗。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恰恰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國民黨軍隊中負責政治工作,形成了系統(tǒng)的政治工作經驗。同時,我們黨還獲得了軍事指揮、部隊管理、后勤裝備工作、院校工作等方面的經驗。
第三、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的影響。國共合作之前,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小黨,只有幾百名黨員,在全國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大革命后期,中國共產黨黨員將近6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軍隊黨員。參加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主力部隊,主要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接受中國共產黨政治影響的國民黨軍隊。
毛澤東曾對國共合作時的黨軍制度高度評價:“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fā)展?!笔Y介石背叛革命后,為了迎合美國,引進美國的軍事制度,廢除了黨軍體制。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革命思想,改造黨軍體制,吸收其合理成份,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fā)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結構嚴謹、運行高效的我軍軍事領導制度。
在大革命中嘗試建軍
在醞釀國共合作時,陳獨秀并不贊成,迫于共產國際的壓力,陳獨秀不得不執(zhí)行國共合作的方針,但始終對擁有軍隊的國民黨持有戒心。1924年7月,他寫信給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說:“對國民黨的支持不能沿用以前的形式。我們應該有選擇地采取行動,這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沒有任何條件和限制地支持國民黨,而只支持左派所掌握的某些活動方式,否則,我們就是在幫助我們的敵人,為自己收買(應該是“制造”——引者注)反對派。”如何防止國民黨有朝一日右轉,危及共產黨的生存呢?陳獨秀認為,中國共產黨必須親自掌握武裝,才能有備無患。陳獨秀和中共中央采取了許多措施,除了在國民革命軍和國民軍中成立中共秘密組織外,還積極嘗試發(fā)展自己的武裝力量。
1924年11月,經孫中山同意,中共廣東區(qū)委在廣州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簡稱鐵甲車隊),約150人,中共黨員徐成章為隊長,廖乾吾為黨代表,周士第為副隊長。表面上鐵甲車隊屬國民政府大元帥府管轄,但所屬成員的配備與調動,都由中共廣東區(qū)委決定,主要領導都由中共黨員擔任,因此,它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1925年11月,中共廣東區(qū)委決定,以鐵甲車隊為基礎,以黃埔軍校部分學員為骨干,在廣東肇慶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即葉挺獨立團)。全團共有80余名共產黨員,半數以上的軍官是共產黨員。我們黨在獨立團建立了一套比較嚴密的黨組織制度,在團部建有支部,在營、連、隊建有黨小組,黨支部下設六個黨小組。該支部直屬中共兩廣區(qū)委領導。各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得葉挺獨立團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
經過努力,到1927年,我們黨掌握了多支武裝力量。除葉挺獨立團外,周士第任團長的第二十七團、盧德銘任團長的武漢政府警衛(wèi)團、蔣先云任團長的第七十七團、朱德任團長的南昌軍官教育團、張兆豐任師長的國民軍第五軍第三師等部隊,都是我們黨直接領導和掌握的革命武裝。此外,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校長史可軒、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鄧小平、總隊長許權中等都為中共黨員)等也都掌握在我們黨的手中。這些部隊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起義重要的革命力量。
陳獨秀還委派得力人員,打入軍閥部隊內部,設法將軍閥部隊改造為我們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1926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劉伯承、楊闇公、朱德、吳玉章等人赴重慶,領導和策動部分四川軍閥部隊舉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瀘順起義。劉伯承擔任總指揮,總攬軍、政、財、文大權。劉伯承在各路設政治部,團設政治指導員,營、連設黨代表,實行官兵平等,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這次起義在反動勢力的鎮(zhèn)壓下失敗了,但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軍隊、開展武裝斗爭的先河,為后來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作了一次重要的預演。
陳獨秀和中共中央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軍事領導機構。1924年,我們黨在兩廣區(qū)委設立軍事部,由周恩來擔任軍事部部長。隨后,又在中共湖北區(qū)委、湖南區(qū)委、江浙區(qū)委、北方區(qū)委、豫陜區(qū)委、上海區(qū)委、重慶地委、江西地委等黨的地方領導機構中設立了軍事部或軍委或軍事特派員。1925年12月,黨中央建立了中央軍事部,張國燾擔任部長。1926年底,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取代原中央軍事部,陳獨秀調周恩來擔任書記,聶榮臻任前敵委員會書記。1927年5月黨的五大結束后,成立了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在政治局常委領導下開展工作,以周恩來為書記,王一飛任秘書長,聶榮臻任參謀長,歐陽欽任組織科科長。聶榮臻回憶說:“在武漢時期的軍委工作是相當緊張的,……剛到武漢的時候,抓住張發(fā)奎的第四軍因北伐傷亡急需補充人的機會,軍委重點向第四軍派去了不少黨員。……我們還把派遣工作的范圍,從干部擴大到士兵,有些工人、農民中的黨員,就派到四軍各部當士兵。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就在武昌,他們的工作也經常來找我們。我們還常到各部隊進行聯(lián)絡工作,了解情況,傳達黨的方針、政策?!?/p>
陳獨秀的這些努力,為此后的建軍作了政治、思想、軍事、組織、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準備。
在轉折關頭反對建軍
陳獨秀和中共中央建軍的嘗試,一直受到共產國際與蘇共中央的反對、壓制。共產國際與蘇共中央不希望出現(xiàn)一個與蘇聯(lián)對立的中國政府,極力壓制中國共產黨,強迫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妥協(xié)退讓,維持國共黨內合作的形式,希望以此穩(wěn)住國民黨,不使其倒向英美反對蘇聯(lián)。1925年9月28日,共產國際指示中國共產黨,必須避免與國民黨發(fā)生矛盾,說:“共產黨不應要求必須由自己黨員擔任國家和軍隊的領導職務?!眅ndprint
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發(fā)生之后,陳獨秀、蘇聯(lián)軍事顧問季山嘉都主張,對蔣介石展開反擊。陳獨秀要求蘇聯(lián),從供給蔣介石、李 濟深軍隊的槍械中,勻出5000支武裝廣東農民,遭到鮑羅廷的斷然拒絕。蘇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為了蘇聯(lián)的一己私利,以組織紀律相威脅、以不給經費相要挾、以“中央委員會里的多數”相控制等手段,迫使陳獨秀對蔣介石退讓。為了進一步控制陳獨秀和中共中央,共產國際在上海成立遠東局,陳獨秀代表中共中央參加遠東局,遠東局主席維經斯基參加中共中央和它的日常工作,規(guī)定中共中央要“定期向遠東局報告中央工作,必要時應就主要的政治問題同遠東局預先進行協(xié)商”。無可奈何的陳獨秀及中共中央,不得不對步步進逼的蔣介石步步退讓,共產黨人先后辭去了在國民黨政府、黨務、軍隊系統(tǒng)中的領導職務,坐視蔣介石的崛起。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竟然對陳獨秀說:“現(xiàn)在是共產黨應為國民黨當苦力的時代”“我們應將所有的力量幫助并擁護蔣介石的軍事獨裁”。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回憶說:
我們準備獨立的軍事力量和蔣介石對抗,特派彭述之同志代表中央到廣州和國際代表面商計劃。國際代表不贊成,并且還繼續(xù)武裝蔣介石,極力的主張我們應將所有的力量擁護蔣介石的軍事獨裁來鞏固廣州國民政府和進行北伐?!以谌露帐伦儯ㄖ猩脚炇录┖髮H報告中,陳述我個人的意見,主張由黨內合作改為黨外聯(lián)盟,否則其勢必不能執(zhí)行自己的獨立政策,獲得民眾的信任。國際見了我的報告,一面在《真理報》上發(fā)表布哈林的論文,嚴厲的批評中共有退出國民黨的意見……一面派遠東局部長吳廷康到中國來,矯正中共退出國民黨之傾向。那時,我又以尊重國際紀律和中央多數意見,而未能堅持我的提議。
1926年10月28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遠東局委員和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上海舉行聯(lián)席會議,研究和部署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問題。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拉菲斯根據斯大林的意見,在會議發(fā)言中說:“我們生活在國民革命運動浪潮日益高漲的氣氛中,在這樣的時期我們應當培養(yǎng)無產階級的最大積極性,并使之做好準備,參加以無產階級所特有的方式進行斗爭,即政治罷工?!标惇毿悴灰詾槿?,認為,僅僅依靠政治罷工是不行的,說:“使無產階級的發(fā)動不依賴軍事力量,那么這是不對的。”陳獨秀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這里軍事因素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沒有軍事力量,無論在這里還是湖南都不可能發(fā)動?!钡捎诠伯a國際代表的反對,陳獨秀的思想無法貫徹落實。
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國民革命軍節(jié)節(jié)勝利,但陳獨秀憂慮卻與日俱增,擔心在北伐中坐大的蔣介石背叛革命。為此,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陳獨秀親自領導上海工人開展了兩次武裝起義,由于各種原因,這兩次武裝起義都沒有成功。1927年3月,陳獨秀決定搶在北伐軍進入上海之前,發(fā)動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發(fā)展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中共中央成立了上海武裝起義的最高領導機關——特別委員會,陳獨秀親自擔任起義的最高領導,成員包括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尹寬、彭述之、周恩來、肖子璋。陳獨秀在特委會上指出,武裝起義離不開軍事行動,而“軍事行動,目標要集中,不要散漫”“要造成工人群眾奪取武裝的野心”。特委會總共召開31次會議,陳獨秀參加了30次,每次他都發(fā)表具體意見。他準確地預見到,即將打進上海的北伐軍,必然與我們黨發(fā)生矛盾,因此,他在特委會上提醒:“我們要群眾的,而他們(指北伐軍)必是領袖的(即委派制),此為重要爭論點。我們應趕快做代表選舉的工作。我意在名詞上要改為民選市政府,使民眾格外明了?!?月21日,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了勝利。不久,北伐軍進入上海,蔣介石對工人糾察隊叫嚷:“在此軍事期間,應該受軍事當局的節(jié)制?!睂Υ耍惇毿阌兴鶞蕚?,在中共上海區(qū)委會上,他指出:“我意我們現(xiàn)在要準備一個抵抗,如果右派軍隊來繳械,我們就與之決斗?!惫伯a國際代表秉承蘇共旨意,強迫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妥協(xié)退讓,企圖以此拉住蔣介石,中共中央不得不作出讓步。
1927年4月,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后,中國共產黨所處的環(huán)境日益險惡。五大召開之前,陳獨秀在武漢聽取湖北省軍委書記聶榮臻匯報軍事工作時說:“軍事因素仍舊是革命的最重要因素,黨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是對的,應當繼續(xù)堅持下去,而且必進一步加強軍事工作?!标惇毿阍谖宕蟮膱蟾嬷校俅螐娬{軍事工作,說:“全國性的五卅運動影響了軍事工作。當時黨已注意到對軍隊的領導,并決定對軍隊的先進部分進行工作。決不能把軍隊看作是一個反革命的整體,應把整個軍隊分為兩類,即革命的和反革命的,軍隊的革命部分應包括在革命隊伍之內。我們的敵人說我們想用這種策略來掩蓋我們與軍閥的勾結,可是我們在當時就已經認識到,這條道路是革命的道路,這種策略是正確的必要的策略。過去,由于實行這種策略,我們已經獲得很多有益的成果。這方面沒有任何錯誤。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我們在軍隊中的工作?!?/p>
1927年6月,陳獨秀接到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五月緊急指示”的電報,電報要求中國共產黨“動員兩萬共產黨員,再加上來自湖南、湖北的五萬革命工農,組建幾個新軍。要利用軍校學員做指揮人員,要組建自己可靠的軍隊”。共產國際的這一指示為挽救中國革命指出了一條出路,為陳獨秀領導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機遇。匪夷所思的是,陳獨秀竟然以“莫斯科不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為由,全盤否定和拒不執(zhí)行共產國際的這一指示。吳玉章要求國民黨武漢當局把中國共產黨掌握的一個營擴充為一個師,陳獨秀斷然否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南省委等關于舉行武裝起義的提議,都被陳獨秀一一否決。任弼時、毛澤東等人對黨的軍事工作提出了一些正確的建議,也被陳獨秀拒絕了。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分工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為什么在建軍問題上陳獨秀前后矛盾呢?主要是由于陳獨秀對革命形勢的錯誤判斷和信心的喪失。在蔣介石已經叛變革命、汪精衛(wèi)即將叛變革命的情況下,陳獨秀認為,中國革命從高潮轉入低潮,“國民黨雖然不能長久統(tǒng)治鞏固,而眼前尚不至崩潰,因此,我們以群眾力量掃蕩它們奪取政權的時機尚未到來”。在這種形勢下,黨的策略應當是退守,而不是進攻。據此,陳獨秀不贊成立即創(chuàng)建軍隊搞武裝暴動,說:“此時尤不可以存‘以暴動奪取政治的幻想”“萬不可隨便做政治的暴動”“只是幻想政治的暴動,暴動失敗了,我們什么都行不著;并且還會因此使農民離開我們。”最終,陳獨秀釀造了個人的悲劇,也釀造了中國革命的悲劇。創(chuàng)建中國革命軍隊的歷史機遇,就這樣與他擦肩而過了。
1927年6月,武漢的形勢日益嚴峻,黨中央時刻面臨滅頂之災。我們黨的公開組織、住址、人員立即轉到地下,為中國革命保存了火種,為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保存了領導骨干。此后,中共中央改組中央領導機關,組織一系列武裝起義,人民軍隊在血雨腥風中誕生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