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龍
摘要:對2017年理綜新課標Ⅲ卷的板塊問題分別采用了牛頓運動定律、v-t圖象法和質點系動量定理分別進行分析解答.
關鍵詞:牛頓運動定律;v-t圖象法;質點系動量定理
板塊模型是高中物理學最經(jīng)典的模型之一,以此可以考察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恒和動量定理、相對運動和摩擦生熱等問題,尤其是其中的多過程考察學生的思維分析和運算能力,此類試題備受高考命題專家的青睞.對于2017年的新課標Ⅲ卷的“壓軸”大題就是在板塊模型的基礎上展開的.筆者以此為模型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學生參考.
1真題
如圖1所示,兩個滑塊A和B的質量分別為mA=1kg和mB=5kg,放在靜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兩端,兩者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1=05;木板的質量為m=4kg,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1.某時刻A、B兩滑塊開始相向滑動,初速度大小均為v0=3m/s.A、B相遇時,A與木板恰好相對靜止.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B與木板相對靜止時,木板的速度;
(2)A、B開始運動時,兩者之間的距離.
這是一道非常經(jīng)典的板塊模型問題,由于中間過程較多,加速度、速度不斷變化,在解題時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以此作為提高理綜區(qū)分度的“壓軸”大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下面筆者主要對第二問分類分析.
2牛頓第二定律解析法
(1)首先對它們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
滑塊A和B在木板上滑動時A、B僅受木板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
fA=μ1mAg=5NfB=μ1mBg=25N
若木板運動需克服地面對其摩擦力f=μ2mA+mB+mg=10N,由受力分析示意圖可知,木板合力f=f′B-f′A-f=10N.
A和B相對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A和aB,木板相對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為a1.可有牛頓第二定律得
f1 = mAaAf2 = mBaBf = ma1
解得
aA=5m/s2aB=5m/s2a1=25m/s2.
在物塊B與木板達到共同速度v1時,經(jīng)歷時間t1有
v1=v0-aBt1=a1t1
解得
t1=04sv1=1m/s
(2)在t1=04s時間內(nèi),B運動位移
x1=v0t1-12aBt21=08m
在此時B與木板共速,由于A與B有相同大小加速度,初速度相同,故在此時A的速度大小也為v1=1m/s,方向向左.此后B與木板整體運動,其運動合力、加速度亦有所變化,此時二者合力為
f1+f3=mB+ma2
解得
a2=53m/s2
方向向左,整體做勻減速運動.
在此過程中A的運動方向始終與板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其摩擦力、加速度大小方向不變,使得A依然向左做勻減速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三者以v2共速,經(jīng)過時間t2,得
v2=v1-a2t2=-v1+aAt2
解得
t2=03s,v2=05m/s
在此過程中B和木板向右滑行位移為x2,有
v22-v21=-2a2x2
解得
x2=0225m
整個過程中A的位移大小為x3,則有
v22-v20=-2aAx3
解得
x3=0875m
所以可得AB最初距離,也為木板長度為
L=x1+x2+x3=19m
3v-t圖象法
對于板塊模型用v-t圖象法會顯得更加方便,這里只需要找到某段過程的加速度和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就行了.在整個過程中有以下重要信息.
四個加速度:A、B減速運動aA=5m/s2,aB=5m/s2;木板加速加速度a1=25m/s2;B與木板共速后共同減速加速度a2=53m/s2.
兩個時間:B減速和木板加速到共速時間t1=04s;B與木板整體減速和物塊A先減速后加速到共速時間t2=03s.
兩個共速:B減速與木板加速度到共速v1=1m/s;B與木板整體減速和物塊A先減速后加速后共速到v2=05m/s.
若以向右為正方向,得到三個物體的v-t圖象,如圖3所示.
AD為B減速過程,OD為木板加速過程,DE為B和木板共同減速過程,ACE為物塊A運動過程,可得凹四邊形ADEB所圍城的面積為A、B之間的最初距離:梯形ADCB和三角形CDE,有面積公式可得
x=CD+AB2·t1+12CD·t2=19m
該方法相對于牛頓運動定律非常方便,會極大的縮短運算時間.
4質點系動量定理分析法
質點系動量定理:一段時間內(nèi)質點系動量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質點系外力矢量和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沖量.采用此方法時要有很好的全局觀,只考慮初末狀態(tài)而無須深究其中細節(jié),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一般只有參加過物理競賽或者自主招生的考生才會采用該方法.
整個過程中A、B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為內(nèi)力,所受外力只有地面給木板的摩擦力f,作用總時間為t,可得
f=μ2mA+mB+mg=10N
若以向右為正方向則有
-ft=mA+mB+mv共-mBv0-mAv0
整個過程中A始終與木板相對滑動,合力為木板對其摩擦力fA,由動量定理可得
fAt=mAv0--mAv0
兩式聯(lián)立解得
t=07sv共=05m/s.
B與木板共速t1=04s,后與木板共同減速到與A共速用時t2=t-t1=03s,在整個過程中B運動位移
xB=v0+v12t1+v1+v共2t2
A運動位移
xA=v共+-v02t2
則BA相對位移為
L=xB-xA=19m
5總結
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板塊模型頻繁出現(xiàn),如2015年新課標Ⅰ卷和Ⅱ卷,2011年新課標卷都是對其運動多過程的細節(jié)分析,如果有些問題中再結合功能轉化的話,其難度又會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對這種模型深化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漆安慎,杜嬋英普通物理學教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