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多維視角下“乘客扒高鐵事件”的倫理反思

        2018-03-08 07:09:28陳曉曦
        武陵學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污名德福高鐵

        陳曉曦

        (滁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最近網絡上一則“乘客扒高鐵車門”事件引發(fā)熱議,并持續(xù)發(fā)酵,各種鏈接、評論、反思沸沸揚揚占據(jù)了新媒體(包括微博、QQ,微信)的顯要位置。評論角度多種多樣,或者從當事人,或者從高鐵管理方,或者從當事人身份,或者從新聞輿論方,不一而足。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者對此卻鮮有介入,沒有對此現(xiàn)象及其所反映的深層問題展開回應。筆者嘗試從不同的倫理視角對此事件及其所引發(fā)的相關問題加以探究,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時代新人的培養(yǎng)、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發(fā)展、新聞輿論引導力公信力建設以及社會心態(tài)建設等多維度切入反思,以期以“小事件”推動社會倫理的大進步。

        一、培養(yǎng)時代新人對教育、實踐和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事件的緣由是這樣的。2018年1月9日,“一位女子扒住高鐵門扶手要求等他老公”的視頻在網絡瘋傳,在接近四分鐘的視頻里,這位女子不顧多人勸阻,用腳擋住即將關閉的車門,導致高鐵晚點。該視頻中的女子是一名教師,9日下午,合肥市廬陽區(qū)教體局對其做出停職檢查決定[1]。在網絡熱議的海量信息中,有一點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對該肇事女子行為的否定、義憤甚至是鄙視。大家覺得不可理喻的地方是,為何涉事者竟然如此蠻不講理,把私人想法凌駕于高鐵運行制度上,而高鐵運行安全和秩序具有極大的嚴肅性,更令大家想不明白的是涉事人竟是為人師表的教師,是立德樹人崗位的工作者。

        一個運行良好的社會需要良好的制度及其與該制度相適應的公民素養(yǎng),此謂社會的善治。簡而言之,善治需要善的規(guī)則和好公民。高鐵運行秩序就是這里的規(guī)則,任何個體的“私人情況”均不可以與此對抗,而只能與之相適應。換言之,該乘客手執(zhí)車票意欲等待她丈夫一起乘坐此次列車,這種意欲對于她本人是清楚明白的,這就是自我意識;但是,她如此意欲時卻罔顧高鐵運行的規(guī)則及其嚴格性、嚴肅性,即有意造成一種顛倒,把自己內在的想法和私欲凌駕于普遍性原則之上。黑格爾說:“當自我意識把所有通常行之有效的規(guī)定虛化而處在意志的純粹內在性時,它就很有可能把自在自為的普遍東西當作任意的東西,把自己的特殊性凌駕于普遍東西之上而當作原則,并通過行動來使之實現(xiàn),這就使之成為惡。”[2]黑格爾把善惡之區(qū)分用哲學思辨的語言透徹而精辟地表達了。當然,我們只分析到這種私人凌駕公共秩序的特征結構,即它構成對正當秩序的顛倒和破壞,至于一個人為何如此,康德則認為這是無法探究的。因為所謂根本的惡(radical evil),就是把包括道德法則在內的各種動機納入自己的準則時顛倒了它們的道德次序,把自愛等動機當做了遵循道德法則的條件,從而形成了惡的意念,它是人運用自由的全部行為的原初主觀根據(jù)。

        我們認同康德分析的深刻性和重要意義,但是對他的解決方案則無法全部認同??档聰嘌裕骸敖洺<钭约旱牡赖率姑倪@種崇高感,作為喚醒道德意念的手段,是特別值得稱頌的,因為它正好抑制著把我們任性準則中的動機顛倒過來的那種生而俱有的傾向,以便在作為所有可被采納的準則的最高條件的那種對法則的無條件敬重中,重建各種動機中的原初的道德秩序,并進而重建人的心靈中向善稟賦的純粹性?!盵3]我們認同的是倫理共同體的培育,即和諧文明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不能完全認同的是他試圖通過激勵來喚醒并重建“向善稟賦的純粹性”。實際上,培養(yǎng)時代新人需要教育、實踐和制度多個方面互相支撐,即在內心情感和行為習慣方面養(yǎng)成一種秩序意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4]。所以在新時代中,公民身份的顯著特征應該是時代新人,其培育和塑造方式是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和制度保障。當然這里的教育引導,自然而合乎邏輯地應該包含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導,因而康德所謂的“激勵”只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成立、有效。鐵路管理部門根據(jù)制度和規(guī)則對當事人采取處罰措施,這既是對當事人的教育,更是對萬千大眾的教育引導。在此基礎上,每個人、每個組織對此進行反思,舉一反三,既是增強制度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是一種時代新人的養(yǎng)成實踐。

        這里還需指出一個不易為人注意的問題就是,違反規(guī)則、破壞制度構成的責任,并不一定需要明顯的后果??墒?,“乘客扒高鐵事件”之后,相關部門一再強調“造成晚點”的后果。筆者覺得,這樣做固然可以使大眾快速知道事件的嚴重性,但是在理論上也容易對人形成一種誤導。換句話說就是,假設該列高鐵(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雖然到達合肥南站時已經晚點了幾分鐘,后來又因為該事件多晚點了幾分鐘,但是后來因為列車在許可的范圍內高速行使,最終還是準時到達了,那么,此事件的涉事者需不需要承擔責任呢?答案是肯定的。借用法律語言說就更加明確了,即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成立的要件是施加了危險行動本身而不是其后果。從倫理學角度說,諸如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之類的危險舉動,無需發(fā)生實際后果都是惡的,因為每一個危險舉動都可能造成損人不利己的重大社會危害。

        進一步還可從倫理學義務論的角度予以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在深夜無人的十字路口開車闖紅燈一樣要受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約束,當事人闖紅燈無論什么時間、有沒有造成交通事故,都要受到計分與罰款的處罰,這就是倫理學中的義務論角度;實際危害后果只是遭受處罰的加重情節(jié)。誠然,強調后果可以生動直觀地把危險性凸顯出來,表明事件與危害的直接關聯(lián)性。但是,強調后果而不是行動本身常常會造成誤解,甚至是適得其反。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反駁或質疑:又怎么樣呢,并沒有造成損害呀,云云。所以,在輿論報道和事件的處理上不可一味地為了強調后果、增強所謂說服力而遮蔽了真理與邏輯。我國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七十七條規(guī)定,禁止實施下列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一)非法攔截列車、阻斷鐵路運輸;(二)擾亂鐵路運輸指揮調度機構以及車站、列車的正常秩序”;第九十五條規(guī)定對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七十七條規(guī)定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的罰款,整個條例都沒有強調“造成晚點的”或“造成嚴重影響的”等后果。大眾的情感認同與行為習慣,歸根到底是踐行真理,而不應當以造成似是而非的錯誤認識為代價。

        我們應該追問的是,目前各級各類機關與事業(yè)單位的教育實踐與考核評比活動的真實性和實際性。當網絡后續(xù)報道起底該教師的業(yè)績時,公共輿論可以說達到了沸點。2018年1月11日,北青報記者在該小學網站上看到,學校2009年的一篇介紹稱,該女教師為教導處副主任、小學語文高級教師,2009年所帶班級榮獲區(qū)級優(yōu)秀中隊,2010年被評為區(qū)級德育先進個人,2011年被評為區(qū)級優(yōu)秀班主任;該女教師至今從教已近20年;除了德育工作,該女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市級一等獎,多篇論文發(fā)表于省級刊物,連續(xù)3年榮獲輔導學生作文比賽金獎,2011年8月講授的閱讀錄像課獲得省錄像課一等獎,2011年12月榮獲區(qū)級語文教學能手的稱號[5]。如此一位“先進個人”“優(yōu)秀班主任”、各類獎項的獲得者,為何其實際表現(xiàn)這樣令人費解,有違公眾對教書育人者的美好期待?公眾還可以繼續(xù)合理地設想,這份“業(yè)績”表尚未及時(截止到2011年)更新就如此靚麗,如果加上最近六年的新“業(yè)績”還不知有多炫目呀。

        名譽與行為的反差如此巨大,在實際生活中恐怕不是個例了。這里的問題是,誰來真正地教育教師,對教師的何種評價制度是真正有效的,以及評價制度怎樣真正公正有效地執(zhí)行,才能避免各類獎項、榮譽一大堆,而實際素質捉襟見肘?反思這一重大問題已經遠遠超出本文的框架和范圍。但是,我們可以說,這一切問題的根本解決必須依靠黨的建設、制度建設,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把制度中可能造成僵化、妨礙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部分清除干凈,才能恢復制度的真正內涵,讓好人、能人脫穎而出。

        二、德福一致的訴求是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考

        人民網北京 2018年 1月 12日電:1月 11日,一條題為“扒車門阻高鐵事件再發(fā)酵”的信息在網絡傳播。該信息稱,女教師的老公是刑警大隊長,沒有買票,已被公安部免職審查,女子的行為導致300趟火車時間重新調整等內容。今日,合肥鐵路公安處官方微博發(fā)布情況通報,經調查核實,該信息系謠言。目前,發(fā)帖人戴某某(女,48歲)已被合肥市警方查獲。據(jù)其交代,因為看到高鐵扒車門一事,憑空臆想并編造了此條謠言信息。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合肥市警方將對其依法處理。警方提醒,請廣大網民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5]。其實,事發(fā)隨后幾日,網絡上的謠言遠不止這些,比如還有關于該事主平時在小區(qū)乘坐電梯時的種種霸道之舉等。

        一般而言,網民對熱議話題進行后續(xù)跟蹤“給料”并不罕見,毋寧說這是常有之事。大量后續(xù)跟進消息,枝蔓輾轉,有真有假,而且如果存在涉及重大利益的不實消息,還會引發(fā)舉報與訴訟。這一事件中跟進的“消息”以及種種不實的坊間傳言涉及的是她本人的社會形象及其作為公務員的她丈夫的“做派”。針對網絡空間的不實信息,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加以澄清、辟謠,以正視聽,包括對造謠者的依法處理,大眾都看在眼里、領會在心,這無疑是制止侵害維護網絡環(huán)境的正當之舉。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繼續(xù)追問:為何好事者要借助這個由頭,“塑造”一對在小區(qū)公共生活和更大范圍公共生活中的夫妻形象?從很多跟帖留言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內心是這樣想的:作風霸道,蠻不講理者終于受到懲罰,大快人心。那么,這種心理及其所獲得的心里快感的本質是什么?難道僅僅是造謠,或者是吸引眼球嗎?顯然不是的。這里透露出的是,在自律的道德和公共法治之間還有一個灰色地帶,包括在一些日常生活中不自覺、自以為是、影響他人、不講公德、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等行為或現(xiàn)象。這些行為或者是因為沒有造成重大影響,或者是出于其他緣故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理和處罰,長此以往,遭到大眾的不滿和憎恨。這里不得不再次澄清的是,即使造謠本身是錯誤的、違法的,但是所造之謠的故事(情結與結局)折射的一種大眾道德心理與訴求是值得反思的,那就是德福一致。

        在倫理學理論上,德福的關系問題,就是德福一致的理論可能性、實踐形態(tài)與路徑問題,也即哲學中的“圓善論”“至善論”問題,涉及哲學對人命運的終極關懷與倫理學的最高實踐原則。中國德福思想之芽蘗初見于《尚書·洪范》中的“五?!保▔?、富、康寧、行好德、考終命終)、“六極”(兇短折、疾、憂、貧、惡、弱),并直接發(fā)軔于《易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觀念。德福關系在政治治理(以德配天)、社會秩序(天鑒在下,禮別尊卑)、個體成人之道(天人同有)的不同層面結構成一套人感天應學說系統(tǒng),在觀念、信仰與實踐領域發(fā)揮著重大指引、調整與規(guī)范作用,可以說,以“天應”為中間保證力量,連接德行與福報構成中國德福一致思想的根本特征[6]。用通俗的語言講,德福一致就是善惡有報。雖然,今天是科學昌明的時代,作為執(zhí)掌賞罰之職的“天”早已受到祛魅觀念的洗禮,但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心理依然在發(fā)揮影響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而在謠言的圖式里,一個平時在小區(qū)旁若無人的教師,一個驕橫跋扈的人民公安,他們雙雙受到了應有的處罰,遇到“硬茬子”,受到了報應,以此來“勸善”,算不得是什么高明的手段,還是要從社會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設入手,提升人們的道德自覺。正如有的學者所說:“考察我國社會轉型期嚴重道德失范現(xiàn)象,‘德’‘?!畴x是重要原因,創(chuàng)建支持‘德福一致’的社會大環(huán)境成為當前道德建設的現(xiàn)實路徑的必然選擇,而保證公正社會制度規(guī)范的有效供給則是工作重點?!盵7]這里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當然,對于今天的普通大眾而言,天罰天佑式的天人感應信念頂多只是個體意義上的,不能寄希望于道德神學式地相信“有朝一日”的道德與幸福的理智連接。質而言之,大眾還是需要生動的、直觀的、有說服力的“現(xiàn)世報”案例的教育。

        之所以著重指明這一點,乃是因為德福一致已經成為關乎當下人們道德生活的重大考驗。有學者認為,學界討論的道德冷漠,實際上有些“冤枉”,至少也只是看到了表面現(xiàn)象,因為人們實際上是有著道德感情的(如愿意去扶摔倒的老人),也有健全的道德認知(幫助弱小是美德),但是他們擔心“碰瓷”,怕被“訛詐”,最主要的是,在訴諸法律后還有可能得到一個不公正的裁判。在權衡各種利弊之后,道德主體才“放棄道德責任,知善不行、見義不為”,“道德主體因基于各種可能的壓力、風險或威脅,尤其擔心自身或者家人遭受重大傷害,膽小怯懦,失去道德勇氣和道義良知,逃避、放棄本應承擔的道德責任”[8]。因此,無論是在網絡公共空間造謠,還是放棄道德責任,知善不行、見義不為,恰恰為當下的道德建設與民主法治建設提供了一個重大的契機。大眾既希望社會上人人恪守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廣泛承認,也希望任何偏離德性的人都受到教訓乃至處罰,這一層面的大眾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既是希望,又是訴求,更是一種道德理性。誠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一個時期以來關于“扶不扶”的尷尬,實際上反映的是社會心態(tài)的迷茫,而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就是力挺德福一致的穩(wěn)定連接,反過來德福一致的道德信心又是法治與道德建設的強大支撐。

        三、社會團結對新聞輿論的引導力與公信力提出新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lián)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盵4]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學術界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反思。筆者主要從新聞輿論與社會團結的關系切入。因為在“乘客扒高鐵車門”事件中,隨后跟進的媒體往往集中在“女教師”這一說法上,使話題從妨礙高鐵管理規(guī)定變成了師德問題。這里有了兩種傾向。第一,“去身份化”立場,堅持乘客在購買高鐵車票是憑身份證和自己的財產,而不是憑工作證或教師資格證,因此她和高鐵公司的關系屬于民事合同關系。她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只應該適用高鐵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另外,車站不是教育環(huán)境與場所,該乘客的行為也不是教學行為。因此,接受公安部門的處罰合情合理合法,教育部門不需要跟進,疊加上行政與紀律(包括黨紀)處理。

        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其實,社會公德本身就包含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和遵紀守法等多方面內容。更主要的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教師遵紀守法與為人師表有明確規(guī)定。換句話說,做一個好公民是作為人民教師的前提條件與內在要求,因而不存在公民身份與其教師身份無關的說法。教育局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甚至依規(guī)對其進行處理并不是對其公民身份的僭越。本案中,合肥市廬陽區(qū)教育局召開局黨委會,對此事件作出責成當事人羅某某立即停職檢查,勒令永紅路小學就教師隊伍建設作出深刻檢查、深入調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規(guī)依紀處置到位,區(qū)教體局舉一反三、在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廣泛開展學法守法及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嚴厲杜絕此類現(xiàn)象再度發(fā)生的處理,并無任何不當。

        第二,過于聚焦“教師身份”的身份化立場。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各種媒體為了最大限度獲取點擊量與關注度,在標題上動足了腦筋,甚至出現(xiàn)了“標題黨”,生造亂用詞語,像“農民工”[9]“城管”[10]“富二代”“官二代”[11]“女寶馬司機”等概念鋪天蓋地,目的就是吸引眼球。對此,學者張洋采用歐文·戈夫曼的污名化概念進行了深刻而細致的分析,認為污名(stigma)是一種社會性狀,當污名持續(xù)性累加,則出現(xiàn)污名化(stigmatization)現(xiàn)象。所謂“污名化”,是指個體或群體被社會貼上了含有貶斥性、侮辱性的標簽,從而導致被貼標簽者或群體遭受社會的不公正待遇。“污名化”將直接損害被污名化對象的社會身份,即被貼標簽者的社會地位被貶低,喪失了原有的社會信譽和社會資本,乃至被社會排斥[11]。很顯然,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的行為,無論合法駕駛還是違章駕駛,都與所駕駛的車輛品牌沒有任何關系,與駕駛員的性別也沒有關系?!芭畬汃R司機”的說法是十分荒謬的。在污名與荒謬的背后,不難看出其中的暗示。寶馬車是世界馳名品牌,這是婦孺皆知的,一般而言其售價高于普通合資車,更高于國產品牌車;女性的職場地位一般說來又稍微遜色于男性,所以,把女性與寶馬車聯(lián)系起來無非是想說:她是非常出色而優(yōu)秀的女性;她可能利用自己特殊身份開著他人贈與的名牌車。通過這樣俗氣的關聯(lián),吸引大眾的關注,引發(fā)大眾不健康的聯(lián)想。久而久之,這些稱謂就成為貶斥性與侮辱性的標簽,通過它們蓄意制造偏見和敵意,好像“城管”就格外驕橫跋扈,“富二代”就格外為富不仁,“農民工”就格外值得同情,“女寶馬司機”就格外藐視法律,從而撕裂社會和族群,破壞社會和諧。其弊端是輿論制造者所始料不及的。

        雖然學者已經注意到“污名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但是遠未引起新聞媒體界的警惕,“標簽化”“污名化”的現(xiàn)象俯拾皆是,在網絡空間更是泛濫。當下,“污名化”問題遠遠超出新聞傳播學的畛域,變成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如果放任不管,“污名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將導致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的后果。而最大的受害者是社會的團結,社會的維系會愈發(fā)困難。正如有學者提醒的那樣: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受資本力量主宰的新媒體扮演著搜集傳播信息、設置議題、炒作熱點、制造流行、引領風氣的角色;隨著手機思維、互聯(lián)網思維的流行,新媒體已經成了大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社會大眾的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新媒體上看似活躍的“大眾”實際上是被塑造的“受眾”或“他者”;在這個由新媒體主宰的“美麗新世界”中,所謂社會大眾的“主流價值觀”,往往是由新媒體制造并傳播的,黨和政府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或“主導價值觀”,常常被邊緣化[12]。這里的“核心價值觀”或“主導價值觀”正是社會團結的凝結核。因此,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和媒體倫理約束、價值追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標新立異,抓人眼球的方式,尤其是“污名化”“標簽化”的做法,損害的正是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主導價值觀以及社會團結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絕不可等閑視之。正如學者所說:“目前很多網民是沒有明確意識形態(tài)傾向的群眾,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隨大流,哪股思潮流行就追隨哪股思潮。對于這些網民,主流意識形態(tài)應該下大力氣加以爭取,使其中的大多數(shù)人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支持者。只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網絡思潮,才能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好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盵13]

        順便指出的是,在這里,筆者分析了公民身份與教師身份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指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教師職業(yè)道德出發(fā),對人民教師違反社會公德和管理秩序的行為進行處理并無任何不當;那種認為公民身份與職業(yè)身份截然分開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求的。此外,筆者還分析并評判了新聞媒體出于點擊率和吸睛之故,采取“污名化”方式的實質及其后果,指出這兩者看似矛盾,仿佛媒體如果不指出當事人的從業(yè)身份,相關管理部門就無從跟進、批評教育似的,實際上這兩者并不矛盾,因為這兩個問題的角度不同。新聞媒體深度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一回事,迎合大眾的某種淺薄的趣味與判斷力,而故意、蓄意給人貼上含有誤導性、貶斥性、侮辱性的標簽,從而導致被貼標簽者遭受社會的不公正待遇是另外一回事,有違媒體人的道德良知的行為,是值得警惕的。

        參考文獻:

        [1]讓高鐵等老公合肥“扒高鐵車門”女教師被停職檢查[EB/OL].[2018-01-09].http://news.cctv.com/2018/01/09/ARTIrIi6qIic6rdqmdUn XrE2180109.shtml.

        [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鄧安慶,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3.

        [3]康德.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M].李秋零,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9.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5]扒車門阻高鐵女子老公是刑警大隊長?官方回應:該信息為謠言[EB/OL].[2018-01-12].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112/c1008-29762274.html.

        [6]陳曉曦.當代道德建設中德福一致的可能形態(tài)與實踐基礎論綱[J].武陵學刊,2017(5):20-25.

        [7]劉東鋒.德福一致——社會轉型期道德建設路徑的必然選擇[J].學術論壇,2009(11):13-16.

        [8]周維功.“道德恐懼”辨[J].江淮論壇,2015(5):104-108.

        [9]熊光清.制度設定、話語建構與社會合意——對“農民工”概念的解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5):107-114.

        [10]張洋.“城管”媒介形象的建構、污名化成因與重構路徑[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77-181,187.

        [11]張潮,張潔.社會現(xiàn)實、集體記憶和標簽化報道的互動:“官二代”媒介形象的建構及其成因(2009~2012)[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6):133-142.

        [12]吳新文.堅持社會價值導向的“大眾方向”面臨新挑戰(zhàn)[J].探索與爭鳴,2016(9):51-53.

        [13]吳新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網絡思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9-26(008).

        猜你喜歡
        污名德福高鐵
        一起坐高鐵
        第一次乘高鐵
        職業(yè)污名與離職傾向:牽連家人污名與家庭卷入的作用*
        心理學報(2022年2期)2022-02-15 11:59:12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舉
        英語文摘(2020年6期)2020-09-21 09:30:54
        大國“制”理:中國用制度優(yōu)勢回應西方污名化言論
        高鐵會飛嗎
        厚德福醬肉為什么那么火
        人地百米建高鐵
        學與玩(2017年12期)2017-02-16 06:51:16
        華德福,它僅僅是一個教育選擇
        幼兒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23
        華德福:用愛與自由滋養(yǎng)孩子
        幼兒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9|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东京热日本av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美腿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加勒比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套内射蜜桃小视频|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女同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有限公司 |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 无码 制服 丝袜 自拍|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天堂| 日本在线 | 中文| 中国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四虎|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人妻熟女一区二区三区app下载|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国产激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 西西人体大胆视频无码| 高清在线有码日韩中文字幕|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色夜|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