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婷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由于小說敘事與時代政治具有難解難分的緊密關系,所以文學創(chuàng)作雖然不是一味地絕對服從于政治,但也很難不受政治話語的影響。何振基先生的小說創(chuàng)作自然也無法擺脫外界條件對他的影響。在這個固有的環(huán)境下,文本敘事中就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即文本之間存在某種敘事矛盾。余岱宗曾說:“在主題層面上,1950、1960年代的紅色文藝作品,一元的階級斗爭觀念是不可置疑的強勢敘述,但在敘述的感性層面上,在今天看來,就不一定了,可能發(fā)生這兩種或多種意識形態(tài)觀念共同作用下的感性語言的糾葛和沖突。”[1]因此,本文以《母親河》為研究對象,試圖從人物關系的設定、矛盾沖突展開方式、女性角色定位等方面探討《母親河》的敘事張力。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小說中的人物和現(xiàn)實世界的人一樣也是各具特色,也正因如此,文本通常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與真實性,易與讀者產生共鳴。在文本作品中,人物是推進故事情節(jié)演變的關鍵,要讓作品更具真實性、故事更有邏輯性,必須科學設定人物關系。小說《母親河》,以父母的教誨、少年時即開始的苦難、艱苦勞動的歷練和底層人民的真摯感情為鋪墊,使主人公賀慶生這個人物血肉豐滿、真實可信。同時,作者對作品中幾位負面人物,如柯明、王志中、黎明等人的塑造也沒有簡單化,沒有脫離生活實際,而是進行了一定的提煉與概括,突出展現(xiàn)了人物性格、身份。
首先,非血緣親子關系的設定,為慶生的人生轉變提供了條件。在《母親河》中,慶生把生存的屈辱歸集到出身和環(huán)境上,他決心要走革命的道路,改造自己,堅決與貧下中農站在一邊。后來,他感覺自己長大了,可以養(yǎng)活母親了,極力支持并鼓勵母親離開秦光明。在《母親河》中,作者把賀慶生設定為一位失去親生父親的孤兒,但擁有繼父秦光明,這意味著非血緣關系“切斷了我們的英雄人物和傳統(tǒng)農民的血緣關系,使他能夠徹底擺脫傳統(tǒng)理論關系的纏繞”[2]。這種非血緣人物關系的設定讓文本作品更飽滿,充滿想象空間,為主人公后來摒棄固有的小農思想一步步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礎。
其次,兒子與未能相見的親生父親關系的設定,將“黨”升級為精神領袖。在《母親河》中,慶生告訴秀琴,父親當年一腔熱血選擇高原,是當代的崇高,她們的際遇是歷史的不公。如果說他們當年還帶有更多的朦朧和幼稚,那么今天自己的選擇就是一種深沉的自覺。時過境遷,三十年后那里需要人才,況且,那里有父親未盡的事業(yè)和孤魂駐守。兒子的選擇,顯現(xiàn)出父親的風華在兒子身上展現(xiàn),父親當年的追求和向往,還在召喚著后人的到來。賀慶生這種“入黨”——“認父”式的儀式突出了主人公精神領袖的形象。正如王一川所說:“如果說生父是過去傳統(tǒng)權威的象征,那么,使生父‘缺席’,就意味著傳統(tǒng)權威正在失勢,自我尋求獨立;而傳統(tǒng)權威的失勢,自我的覺醒,就為‘代父’建立新的父親權威打開了方便之門?!盵3]
最后,慶生與第二代人物賀玲、國強、春月等親戚關系的設定,使矛盾沖突都在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進行。對于敘事而言,話語也是豐富故事內容的一種方式。小說中出現(xiàn)的許多民間的話語將故事推向有序化,在大背景的烘托下,人物間的矛盾也在合理地展開,達到文本不脫離現(xiàn)實并高于現(xiàn)實的境界。如果文本設置的矛盾不服從于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道德,那么就會讓文本的敘事陷入困境?!赌赣H河》將慶生與眾多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既不會讓矛盾關系設定陷入困境,又能使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道德得到審美化呈現(xiàn)。
矛盾沖突的演變是小說的情節(jié)拉力車,如果沒有矛盾沖突的演變,小說就會枯燥無味。小說中的矛盾沖突演變是多種多樣的,一個好的矛盾沖突會升華文本,塑造典型人物。作者在《母親河》中設計的矛盾沖突,就一方面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堅持了敘事的基本原則。
首先,階級矛盾演變?yōu)榈赖旅堋!赌赣H河》中,作家設計的不是階級層面的激烈矛盾沖突,而是通過具體實例展現(xiàn)道德沖突,以吸引讀者。賀慶生在西海市工作時深入機關單位、學校礦山、鄉(xiāng)鎮(zhèn)村莊了解工作情況,了解干部所需;與牧民們一起喝奶茶,吃手抓羊,住帳篷等都表現(xiàn)出了慶生忠誠厚道、盡職盡責、勇于犧牲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小說后面還講到慶生將下屬送的酒用于招待客人,并花自己的錢招待親戚,而與之相對的是柯明的官僚作風、貪得無厭、一味地占有公家財產,人的自私自利之心昭然若揭。作品正是通過這種“政治上的‘正確’即為道德上的‘善’而政治上的‘錯誤’即為道德上的‘惡’”[4]的道德化手法,使敵我階級矛盾得以形象化展現(xiàn)。
其次,家庭矛盾演變?yōu)榈赖旅??!赌赣H河》中的家庭矛盾主要圍繞慶生一心為大家謀發(fā)展,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忽略小家利益而產生。當家庭矛盾與社會集體產生沖突時,何為正確的方向?在平衡失敗后,慶生選擇了傾向社會這個大家庭,將自我的犧牲精神升華為解決矛盾沖突的最佳方案。作家設下這些矛盾主要是為了突出展現(xiàn)在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下,主人公是如何在矛盾中突破自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
《母親河》直面當代社會,直逼現(xiàn)實生活,不回避矛盾不粉飾生活,不流媚俗不惑表象,努力捕捉時代前行的歷史趨勢,展現(xiàn)社會。作者用語言和情節(jié)塑造出多個生動鮮活的女性人物,以與眾多母親的現(xiàn)實生態(tài)相呼應。作者對女性角色的敘述做到了兩點:一是整合了角色內部矛盾因素;二是表現(xiàn)了角色和角色之間的張力,即把沖突的各個方面和共有原因統(tǒng)一起來,并在持續(xù)發(fā)展中尋找動態(tài)的穩(wěn)定與平衡。
《母親河》中塑造出了趙凌芬、周秀琴、秦嵐、賀玲、春月等一批女性形象,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下女性與命運抗爭,又在命運的逼迫下堅守初心的過程。
凌芬是典型的淑女,十分聰慧,從女子師范畢業(yè)后因生下第一個女兒無奈在家。隨后又因為丈夫不得不離開剛剛出生的兒子,在丈夫出現(xiàn)政治問題后又無奈離開丈夫回到家鄉(xiāng)。命運總是在和她開玩笑,丈夫去世后,她和孩子只能寄居在弟弟家里生活,后迫于無奈嫁給秦光明,等兒子長大娶妻后,又與兒媳婦矛盾重重。
此外,作品中還有兩個典型的女性人物,一是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賀玲,另一個是出生于社會底層,而后成為女強人的趙春月。擁有良好家庭出身的賀玲經歷家庭變故后,靠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異于常人的忍耐力在“北大荒”進行勞動改造,期間因一次疾病差點死去。幸運的是,高考制度恢復,她抓住這次機會考進了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獲得了幸福的生活。趙春月是一位通過努力改變自我命運的職業(yè)女性,從戲班學徒到工廠婦女代表會主任再到一名商人,在與命運不斷的抗爭中走向成功,最終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商人。
小說塑造了典型的女性形象,對其性格和命運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注、理解,并投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較易與讀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