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特點為持續(xù)不可逆氣流受限,病人常表現(xiàn)為咳痰、慢性咳嗽、喘息、胸悶、呼吸困難等[1]。COPD的誘因主要有粉塵、顆粒、有害氣體等,容易引起肺部炎癥反應,影響肺部正常功能[2]。COPD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中,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較差,活動耐量和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治療難度較大[3]。近年來,COPD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我國沙漠化和空氣質(zhì)量狀況堪憂,發(fā)病率上升更為顯著,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呼吸衰竭是COPD最主要的并發(fā)癥,會引起病人肺栓塞、肺動脈高壓、肺心病等嚴重疾病[4]。目前,通氣治療仍然是COPD常見的臨床治療手段,該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緩解病情,然而無法根治疾病。納洛酮能夠降低病人肺動脈高壓,升高血氧飽和度,對呼吸衰竭有明顯的改善作用[5]。本研究探討了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對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血清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高敏肌鈣蛋白(hs-TNT)、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響及療效。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80例納入研究。病例納入標準:(1)COPD符合2013年修訂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相關(guān)標準[6];(2)呼吸衰竭符合:動脈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或合并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3)年齡60~80歲。病例排除標準:(1)伴發(fā)有惡性腫瘤者;(2)伴發(fā)有支氣管哮喘、肺結(jié)核、間質(zhì)性肺炎、肺栓塞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3)伴發(fā)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者;(4)肝腎功能不全者;(5)精神類疾病者。
1.2 一般資料 將80例入選病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71.35±9.42)歲;體質(zhì)量57~80 kg,平均(59.21±7.34) kg;病程5~18年,平均(11.41±3.79)年;肺功能分級:Ⅰ級6例、Ⅱ級12例、Ⅲ級20例、Ⅳ級2例;合并疾病:2型糖尿病5例、陳舊性肺結(jié)核8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2例、肺源性心臟病15例;本次急性發(fā)作誘因:受寒19例、吸煙8例、呼吸道感染9例、其他4例。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0~80歲,平均(73.11±10.06)歲;體質(zhì)量55~78 kg,平均(58.24±9.30) kg;病程5~19年,平均(12.42±4.14)年;肺功能分級:Ⅰ級8例、Ⅱ級11例、Ⅲ級19例、Ⅳ級2例;合并疾病:2型糖尿病6例、陳舊性肺結(jié)核9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0例、肺源性心臟病15例;本次急性發(fā)作誘因:受寒20例、吸煙7例、呼吸道感染7例、其他6例。比較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在研究開始前被告知本研究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病人均先給予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解痙平喘、止咳化痰、抗炎、抗感染等治療。對照組病人給予無創(chuàng)呼吸機正壓通氣治療,具體為:首先為病人選用貼合面部的面罩,然后調(diào)節(jié)840 Ventilator System為N-SPONT呼吸模式(參數(shù)設(shè)置為:吸氧濃度為35%~45%,吸氣壓為10~20 cm H2O,呼氣末正壓為5~10 cm H2O,呼吸頻率為12~20次/min),每日通氣2~3次,每次通氣3~4 h,每日累計通氣在8 h以上。治療組病人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納洛酮(吉林敖東藥業(yè)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4 mg/支,國藥準字H20066188)治療,具體為:首次應用將0.8 mg納洛酮注射液溶于2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推注,其后將2 mg納洛酮注射液溶于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2組均連續(xù)治療7 d。
1.4 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評價分為3個等級。(1)顯效:咳嗽、咳痰、氣喘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精神狀態(tài)大為改觀,動脈血氣指標明顯改善;(2)有效:咳嗽、咳痰、氣喘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精神狀態(tài)有所改善,動脈血氣指標有所改善;(3)無效:咳嗽、咳痰、氣喘等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病情甚至惡化[6]??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檢測指標 在空腹狀態(tài)下,2組病人均于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5 ml,以2000 r/min離心15 min以分離血清。檢測并比較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hs-TNT及CysC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的檢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夾心法,所用試劑盒購自Roche公司;血清hs-TNT和CysC水平的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所用試劑盒均購自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65,P=0.023)。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n,%,n=4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COPD多由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引發(fā)氣流阻塞所致,在全球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高達10%,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為8.2%,且病死率較高,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病因,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7]。COPD病人大多為老年人,且往往伴有呼吸衰竭,而老年病人身體狀況較差,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不理想,因此選用適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安全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傳統(tǒng)治療措施為無創(chuàng)通氣,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操作,能夠迅速提高病人肺泡內(nèi)氣體量,提高PaO2,改善高碳酸血癥,療效明顯,然而無法取得徹底治療的效果[8]。納洛酮是一種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通過競爭性拮抗阿片受體來阻斷阿片類物質(zhì)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呼吸抑制,發(fā)揮解除呼吸抑制和改善病人意識的作用[9]。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病人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臨床療效顯著。無創(chuàng)通氣具有低費用、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勢,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增加肺泡內(nèi)氣體量,升高肺泡和氣道內(nèi)的壓力,提升換氣效能,改善氧分壓,有效緩解病人的呼吸衰竭。納洛酮能夠顯著糾正中樞性的呼吸衰竭,提高血氧分壓并降低肺動脈高壓[10]。因此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具有協(xié)同作用,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療效顯著。
NT-proBNP是一種新型的心臟標志物,能夠反映心臟代償功能,用于病人心功能的評價,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越高表明心功能越低。hs-TNT是一種心臟特異性抗原,其在心肌細胞受損后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因此其血清水平越高表明心肌受損越嚴重[11]。有文獻報道[12],隨著心功能的恢復,血清hs-TNT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群,故血清hs-TNT水平能夠反映出COPD病人的嚴重程度。CysC是一種巰基蛋白酶抑制劑,常用于腎功能的評價,而近年來發(fā)現(xiàn)其血清水平與COPD等疾病也有密切聯(lián)系,其在血清中水平標志COPD的嚴重程度[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2組病人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病人血清NT-proBNP、hs-TNT、Cys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能夠明顯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血清NT-proBNP、hs-TNT及CysC水平。提示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病人,有利于其心功能和心肌細胞的恢復。
綜上所述,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迅速緩解病情,降低病人血清NT-proBNP、hs-TNT及CysC水平,有利于病人心功能和心肌細胞的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Curtis JL. At the checkpoint: Lung CD8(+) T Cells, respiratory viruse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6, 193(6):600-602.
[2] Hillas G, Perlikos F, Toumpanakis D, et al. 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ttenuat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ion of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6, 193(6):696-698.
[3] Hurst JR. Precision medicin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6, 193(6):593-594.
[4] Papaioannou AI, Bartziokas K, Papiris S, et al.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lung function deterioration as predictors of futu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6, 193(6):698-700.
[5] 黃建亮. 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 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 2016,14(5):529-531.
[6] 王振賢, 鄭友峰, 梁勇, 等. 機械通氣治療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4):916-917.
[7] Kim JY, Jeon OC, Moon HT, et al. Pre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deoxycholate conjugates as an oral anticoagulant[J].J Appl Toxicol, 2016, 36(1):76-93.
[8] 孔維香.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肺大泡的療效觀察[J].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4,28(10):836-838.
[9] 張維新, 陳運和, 肖翔宇. 納洛酮聯(lián)合Bipap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 江西醫(yī)藥, 2010,45(5):442-443.
[10] 李兆昌.納洛酮與無創(chuàng)呼吸機聯(lián)合在 COPD 并發(fā)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6):984-986.
[11] 李發(fā)久, 李承紅, 朱紫陽.血漿NT-proBNP與COPD患者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J].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5,29(11):954-955.
[12] 楊永學, 尹小華, 楊大興, 等. N末端腦鈉肽對急性呼吸困難病因診斷的價值[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 7(6):63-65.
[13] 馬偉. 納洛酮聯(lián)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 臨床薈萃, 2015,30(2):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