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蘇州人”姚克

        2018-03-07 06:33:18祝兆平
        江蘇地方志 2018年1期

        ◎祝兆平

        1933年5月,姚克和魯迅合影

        姚克,一個曾經(jīng)消失了幾十年的名字,一個曾經(jīng)活躍于上海和香港影劇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名字,一個似乎故意被人遺忘的名字,終于隨著陳子善先生主編的“海豚書館”紅色系列之姚克著《坐忘齋新舊錄》(海豚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問世而重現(xiàn)于天下。幾乎可以這樣說 ,一個國家的一段歷史也隨著這個人的重現(xiàn)而得以重現(xiàn)。

        一、姚克和魯迅的交往和友誼

        姚克,魯迅先生的年輕朋友。曾在20世紀(jì)80年代初參加《魯迅全集》書信卷的注釋工作的陳子善先生,發(fā)現(xiàn)魯迅晚年通信的文學(xué)青年中,姚克的名字赫然在目。現(xiàn)存魯迅致姚克的信竟有33通之多,最早的一通寫于1933年3月5日,最晚一通寫于1936年4月20日,而姚克與魯迅先生最后一次見面是在同年9月22日。

        20世紀(jì)70年代,姚克曾寫《〈魯迅日記〉的兩條詮注》,專門講了《魯迅日記》中兩條提到姚克文字:一條是1933年5月26日曾記“……同姚克往大馬路照相。”日記只說了姚克陪他去照相,卻并沒有說為什么要去照相。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他曾協(xié)助斯諾編譯《活的中國——現(xiàn)代中國短篇小說選》,把魯迅的作品翻譯出去。斯諾稱他是“一位有才能的青年評論家、劇作家和散文家,并且是魯迅的知友?!?933年秋,姚克和《西行漫記》作者斯諾計劃將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譯成英文。第二年春,征得了魯迅的同意,他們就和美國出版界接洽,先在《亞細(xì)亞》雜志刊登《風(fēng)箏》《藥》和一篇魯迅的小傳。魯迅先生給他們的幾張照片都不夠滿意,雜志編輯要求再找好一點的,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陪他再去照一張。姚克就約定了陪魯迅在那天去南京路先施公司后邊的雪懷照相館,姚克與該照相館老板林雪懷相識,跟他預(yù)約一定要拍攝到滿意為止。林老板非但替魯迅先生拍了幾個樣子,還拍了一張姚克和魯迅的合影。洗印出來后,姚克從中選了一張最好的寄到美國去,后來登在了《亞細(xì)亞》雜志上。魯迅逝世后,掛在萬國殯儀館靈堂上的就是這張照片。

        另一條是在魯迅逝世前27天(9月22日)的日記云“下午姚克來并贈特印本《魔鬼的門徒》一本,為五十本中之第一本?!边@二十幾個字,也隱含了一些不很重要的事,但也有一敘的價值。

        魯迅先生向來對翻譯文藝作品和理論非常重視,青年時就和胞弟周作人合譯過《域外小說集》,直到臨終前,還在翻譯果戈里的巨著《死魂靈》的第二部分。非常有影響的《譯文》月刊就是魯迅創(chuàng)辦的。他還鼓勵別人翻譯,有一次魯迅和姚克閑談時,就勸他多做一點翻譯工作。姚克接受了他的建議,不久就開始翻譯蕭伯納的《魔鬼的門徒》,由于又要辦雜志,還要創(chuàng)作劇本和寫文章,進度相當(dāng)慢,直到1935年夏末秋初才脫稿。魯迅先生知道后馬上就向文化生活出版社推薦。魯迅在當(dāng)時文壇上可謂一言九鼎,出版社就托魯迅向他催稿。魯迅在那年10月20日給他的信中有“……先生所譯蕭氏劇本及序文,乞從速付下,以便轉(zhuǎn)交付印”之語。姚克翻譯此書原是聽了魯迅先生的一席話而起意進行的,現(xiàn)在老人家又是如此熱心的推薦出版,可以說,此書的翻譯出版完全是由魯迅先生所促成,故姚克內(nèi)心對魯迅先生充滿了感激和慚愧。慚愧的是薄薄一本蕭氏戲劇,年富力強的自己翻譯竟花了差不多近兩年的時間。

        《魔鬼的門徒》付印時,姚克特地到一家進口洋紙的公司,買了一些上等書紙,托文化生活出版社代他另外專門加印了50冊精本,每本書上都有編號,并將第一號謹(jǐn)獻給魯迅先生以致感激之情。

        1936年9月22日,魯迅先生從6月的一度病危逐漸脫離險境,有所好轉(zhuǎn),但體重已消瘦到不足90磅,姚克帶上一號精裝本的《魔鬼的門徒》走到施高塔路大陸新村,踏上了魯迅二樓臥室的樓梯。先生躺在籐椅上,見小姚進去,忙要起身,姚克趕緊上前扶他坐下。魯迅對他笑著說:“不要看我嬌嫩,我早已復(fù)原了?!币舜蜷_紙包,將那本書雙手奉贈先生。魯迅放下手指上的煙卷,接過書去看,那神情似乎很欣賞那中國錦的封面,還稱贊了這本書的裝訂和銅版之精,說在中國出版的新書中鮮有其匹。姚克告訴他,每一本的費用差不多要四元。他覺得價錢是貴了一點,但書是精美的。接著又關(guān)切地詢問了他近來的工作情況,過程是極其愉快和輕松的。不料,就在那次和魯迅先生的晤面后,僅二十幾天之后的10月19日,一代文壇巨人就與世長辭了。

        姚克在一篇悼念魯迅的文章《最初和最后一面》中,曾寫到他初見魯迅時的心里有點顧慮,因為魯迅“最討厭的是浮滑的‘洋場惡少’而我那天恰穿著一套嶄新的洋服,頭發(fā)也梳得光光的,只怕被訓(xùn)辱一頓”。但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之外,魯迅對這位好修飾的洋場少年卻頗具好感并傾心相談。之后,魯迅有一次與朋友談起這次會見姚克時說:“別看他西裝革履,倒有真才實學(xué),是個切實做事的人?!弊阕C魯迅閱人的眼光是銳利而深刻的,絕不可能為衣帽冠蓋之類的外表現(xiàn)象所迷惑。

        魯迅辭世后,姚克和后來以《西行漫記》聞名世界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共同署名敬獻挽聯(lián):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

        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魯迅喪禮出殯時,他又擔(dān)任司儀主持公祭,并與巴金、胡風(fēng)、蕭軍、黎烈文、黃源、靳以、張?zhí)煲淼葹轸斞傅奶Ч兹耍梢娕c魯迅的關(guān)系之密切。

        在1936年11月魯迅逝世不久和1967年7月姚克先后撰寫發(fā)表了《痛悼魯迅先生》和《從憧憬到初見——為魯迅先生逝世三十一周年作》兩篇深情痛悼大師的紀(jì)念文章。在前文中,姚克講到一件令他感動的事,他當(dāng)時才認(rèn)識了魯迅不過一個月,因為知道小姚很想見見上海文壇上的人物,魯迅就特地專門到一家飯店作東請了一次客,邀請了許多一流作家,并給他一一介紹。記得那天到的有茅盾、黎烈文、田漢、丁玲、郁達夫、適夷等十幾位。不久就發(fā)生了丁玲失蹤事件,一時風(fēng)聲很緊張,有許多作家都避到別處去了,但他卻仍然和姚克通信來往,有時還到姚克的寓所來,或一同出去。

        另外文中有這樣兩段話我讀后特別感動:“我既不是左翼作家,又沒有什么政治的信仰或色彩,但他卻坦然不疑,深信我是不會加害于他的?!薄拔沂冀K沒有加入任何政治性質(zhì)的文學(xué)團體,更沒有做過任何政治的活動,但他卻并不因此而瞧不起我,或說我沒出息。他只說過:‘其實只要寫出實情,即于中國有益,是非曲直,昭然具在,揭其障蔽,便是公道耳’?!边@是一種多么高尚而深刻的情懷呵。

        而《從憧憬到初見——為魯迅先生逝世三十一周年作》一文是他1964年發(fā)表于臺北《純文學(xué)》第七期,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因為當(dāng)時臺灣的“戒嚴(yán)令”尚未解除,魯迅的書還是禁書,也不可能下面談?wù)擊斞??!都兾膶W(xué)》敢于沖破這個禁忌,刊發(fā)魯迅油畫像和此文,雖然出于主編林海音的膽識,但姚克撰文讓廣大臺灣讀者認(rèn)識魯迅,更是功不可沒。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文學(xué)小青年和一個五十出頭的大文豪之間的交往,真正的忘年之交。

        魯迅先生靈柩前去下葬時,多位作家親手扶棺送別

        二、《清宮秘史》前后

        姚克在20世紀(jì)30年代,曾擔(dān)任溫源寧主編的上海英文刊物《天下》月刊編輯。那家創(chuàng)刊于1935年8月,由中山文化教育印行的《天下》月刊被譽為“民國以來水準(zhǔn)最高的英文學(xué)術(shù)刊物。”在當(dāng)時蟄居亭子間寫作的眼中,他們都是西裝革履“崇洋媚外”的“高等華人”。編輯部布置得像個文藝沙龍,編輯有林語堂、全增嘏等著名學(xué)者教授,姚克是最年輕的編輯。他在那里先后把曹禺話劇《雷雨》、昆劇《販馬記》和京劇《打漁殺家》等譯成英文,又翻譯出版了蕭伯納劇本《魔鬼的門徒》的中譯本。同時還擔(dān)任明星電影公司的電影《清明時節(jié)》的編劇??箲?zhàn)爆發(fā),姚克參加“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xié)會”,赴莫斯科參加蘇聯(lián)戲劇節(jié),又到美國耶魯大學(xué)鉆研戲劇,從而成為中國戲劇界名副其實的新銳。

        1940年姚克從美國耶魯大學(xué)進行戲劇深造回到上海后,一面在圣約翰大學(xué)執(zhí)教,一面與費穆、黃佐臨等合作創(chuàng)建了“若干劇團”,大力推進“孤島”話劇運動。先后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清宮怨》《楚霸王》和《美人計》,還創(chuàng)作了現(xiàn)代劇《銀海滄?!?。《清宮怨》1941年7月由大導(dǎo)演費穆(亦蘇州人)執(zhí)導(dǎo)上演,大受滬上“孤島”觀眾歡迎,連演3個多月之久。

        在后來出版的《清宮怨》單行本代序《獨白》中,他寫道“把史實改編為戲劇,并不是把歷史搬上舞臺;因為寫劇本和編歷史教科書是截然不同的。歷史學(xué)家所講究的是往事的實錄,而戲劇家所感興趣的只是故事的戲劇性和人生味。”1948年,姚克將話劇《清宮怨》改編成電影文學(xué)劇本《清宮秘史》,并由著名導(dǎo)演朱石麟修改后拍成影片搬上銀幕,舒適飾演光緒皇帝,周璇飾珍妃,唐若青飾西太后,洪波飾李蓮英,在香港上映后引起轟動。

        1950年3月,《清宮秘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演,頗受好評,譽為愛國影片。后來,《清宮秘史》被扣上“賣國主義影片”的罪名,姚克也被視為罪大惡極的“賣國主義者”。

        此后,國內(nèi)所有的關(guān)于電影文學(xué)的出版物中再也沒有提到姚克其人其作品,包括《中國電影百年》《中國電影史》或《民國影壇紀(jì)實》《上海影壇話舊》等等之類的出版物中,皆不見其蹤影,只有1981年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程季華主編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第二卷中講到了永華公司拍的第一第二兩部電影《國魂》(吳祖光編?。┖鸵司巹〉摹肚鍖m秘史》,并有大量敘論文字,但其政治水平尚停留在“文革”時期。1995年,由中國電影藝術(shù)研究中心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編著,珠海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中國電影圖志》刊登《清宮秘史》的兩幅劇照,編劇姚克、導(dǎo)演朱石麟和舒適、周璇、唐若菁及攝影莊國鈞等幾位主創(chuàng)都有,特別是導(dǎo)演朱石麟不僅有肖像照片,還有一段文字介紹。一位叫方保羅(中國電影資料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美國人編著了一本《圖說香港電影史》于1997年在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發(fā)行,在此書《銀幕上的中國王朝》一章中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兩幅介紹《清宮秘史》的電影劇照,其中一幅周旋飾演珍妃的特寫劇照,是刊登在1948年11月1日的娛樂戲院出版的《娛樂半月刊》封面上的,在簡短的文字注釋中寫道:“《清宮秘史》堪稱為朱石麟導(dǎo)演的代表作之一。朱是上海和香港電影史上的著名導(dǎo)演。”還寫道:“永華第二部影片《清宮秘史》(1948),不僅是那個時代最大型的國語片,而且是最具爭議的影片。該影片反映的是清末宮廷中的勾心斗角及風(fēng)流韻事,曾被批評為‘違背歷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還受到嚴(yán)厲批判。然而在上演時,該片在香港和大陸都引起轟動?!?/p>

        但許多和他同時代同城的作家文人,甚至在幾個專門撰寫文壇人文軼事的著名作家的汗牛充棟的文字作品中也找不到關(guān)于姚克其人其作其事的一點痕跡。只有在魯迅的另外一個朋友孔另境的女兒孔海珠編輯的《痛別魯迅》(2004年由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一書中,不僅將姚克作為魯迅出殯時的十幾個抬棺人之一記入書中,且還附有姚克抬棺時的照片。也算為姚克為歷史留下了一點真實痕跡。我在讀《坐忘齋新舊錄》書和撰寫此文時,老是想到一個問題,盡管姚克非黨非派,非左非右,沒有拿槍上過前線或和日本鬼子拼過刺刀,或做地下工作貼過抗日傳單,不過從他的每一篇充滿了正義、善良和誠實的文章中,從魯迅和他的友好關(guān)系中,不難感到姚克至少是一個始終反對侵略,熱愛國家和人民,堅持正義的正直善良誠實獨立思想有原則有堅持的文化人。

        “文革”結(jié)束后,姚克才得以恢復(fù)名譽,《清宮怨》劇本再版重印。

        1980年春,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結(jié)論:“姚克在三十年代有進步傾向,在中外進步文化交流方面出過力,沒有反動表現(xiàn)。”為了恢復(fù)姚克的名譽,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了公正評價姚克的文章,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也重印了《清宮怨》的劇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還出版了他翻譯的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密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

        朱正是我國著名的研究魯迅的專家,除了曾經(jīng)作為《魯迅全集》編注者之一,還撰寫出版了不少關(guān)于魯迅研究的專著,如《魯迅傳》《魯迅論集》《魯迅回憶錄正誤》《一個人的吶喊》《魯迅圖傳》《魯迅三兄弟》《重讀魯迅》(與邵燕祥合著)《被虛構(gòu)的魯迅》等,特別是在2010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魯迅的人脈》一書中有一章題目就是《魯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作者寫道:“我們無法知道,要是那時魯迅還活著,會不會被劃為右派分子。我們確實知道的是,在他的交游中,確實有一些人后來是被劃為右派分子了。像馮雪峰、丁玲、聶紺弩、黃源、徐懋庸、施蟄存、江豐、劉峴等人,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說了?!苯酉聛硭饕獙懥颂找惫?、李小峰、王捷三、傅筑夫、李世軍、章錫?。ㄑ┐澹?、陸晶清、沈孜研、陳學(xué)昭、宋云彬、張孟聞、王余杞、董每戡、魏猛克、許杰、張松如、陳沂、劉惠之、李又然、黃藥眠、李長之等人與魯迅的交往及后來的遭遇和經(jīng)歷。我曾將《坐忘齋新舊錄》中姚克與魯迅交往的情況寫信告訴過朱正先生,不知是否可能在此書重印時增補入書。朱正先生回信說,他對姚克沒有研究,材料不多,并建議我據(jù)此寫出文章來。我才動了筆寫了此文。

        三、三生花草夢蘇州

        姚克為什么自稱是蘇州人。姚克(1905~1991),原名姚志伊,學(xué)名姚莘農(nóng)。他祖籍安徽歙縣,姚家本來是安徽的一個大族,但到太平天國之前,祖父這一房已定居杭州,祖父和父親都在清朝為官。但他出生在既非安徽也非杭州的廈門,母親為蘇州人。因從小在蘇州長大,講一口蘇州話,自稱蘇州人。晚年撰文明確表示“蘇州是我故鄉(xiāng)”。20世紀(jì)20年代末,姚克在蘇州東吳大學(xué)讀書,先讀法科,出去工作兩年后,再回東吳大學(xué)文學(xué)系。嗜戲劇,課余主持“東吳劇社”,為戲劇家吳梅教授的學(xué)生,會唱昆曲,熟習(xí)中國戲曲歷史理論,兼精英語,并終身與文學(xué)和戲劇結(jié)緣,是電影《清宮秘史》的編劇,也是原作話劇《清宮怨》的作者。

        關(guān)于他自稱“蘇州人”的話題,專門寫過一篇《籍貫與故鄉(xiāng)》的文章,寫到雖然他原籍安徽歙縣,但祖父早已定居杭州,而他的母親是蘇州人,所以他們在蘇州買了一處房子作為久居之計,這所房子就是他的老宅,蘇州就是他的老家所在地。他從7歲起一直在蘇州生活成長,直到在東吳大學(xué)畢業(yè),除了有幾年在上海念書外,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蘇州。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蘇州的“吳儂軟語”是他唯一講得純粹的方言。雖然他的滬語、粵語、國語他都能講,但蘇州話、常熟北門外的鄉(xiāng)談?wù)f得相當(dāng)?shù)氐?,所以論口音,他只能是蘇州人。另外,他認(rèn)為根據(jù)男女平權(quán)之理,從母籍也應(yīng)該是可以的。而且,“中國人能以蘇州或杭州為籍貫,應(yīng)該是很值得自豪的事?!边€有,無論他在哪里,“我在寂寞無聊的時候,心里懷念的不是歙縣和它雄奇的黃山,不是杭州的西湖或廈門的鼓浪嶼,也不是我曾經(jīng)久住的上海和它不夜的繁華。我念念不忘的只是消磨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蘇州。當(dāng)年我對蘇州一點不稀罕:想不到在羈旅之中會這樣縈回在我的心頭。我曾經(jīng)居留過的地方——如上海和北京——有時候固然也會浮現(xiàn)在我的夢憶中,但總不像蘇州那么親切,那么可愛,那么溫暖?!?/p>

        姚克在此文中寫到,“譬如說,蘇州的塔要數(shù)北寺塔最巍峨,保存也最好,我非但登臨過多次,而且還在第九層的壁上題過詩。可是最使我懷念的倒是定慧寺巷的雙塔,因為它離我家很近,一出大門就望得見它一對筆似的塔尖矗立在不遠(yuǎn)的天空。定慧寺圮廢已久,沒有和尚也沒有香火,我曾和五弟六弟帶著電筒和布袋,夤夜爬墻入寺,攀緣到塔頂上去捉野鴿和八哥。這是很危險的勾當(dāng),幸喜我們那時只有十幾歲,身輕如燕,手腳敏捷,所以每次都滿載而歸,從來沒有出過岔兒。上海、杭州、北京、香港,和其他我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都有塔,但對我個人可沒有一個比得上雙塔那么親切;那些塔是人人所得而有之,唯有雙塔是我的。教我怎么能不懷念它?”

        他還寫到了蘇州老家的花園和花園中綠萼梅的清香,杏花、桃花、石榴、芍藥、牡丹,挨一排二的開花,和兄弟爬樹采桑椹、取鳥卵,貪吃還沒有成熟的生果,特別是咬柿子的難忘經(jīng)驗,還深情寫到蘇州土產(chǎn)的雞頭——亦稱芡實的故事:專門乘船去葑門外的南塘,看鄉(xiāng)下小姑娘坐在木桶里在水中采雞頭、剝雞頭,在紅泥小炭爐上用白色的瓦罐煮雞頭的情景。并感嘆道:“這種口福大概這一輩子不會再有了?!?/p>

        如此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之情,教人讀了如何不感動!

        最后他寫道:“多年來我一向自稱為歙縣人,但精神上,我是屬于蘇州的。一個人如果能有一個籍貫又有一個故鄉(xiāng)的話,我可以說歙縣是我的籍貫,蘇州是我的故鄉(xiāng)?!?/p>

        1969年春夏,姚克到美國夏威夷大學(xué)執(zhí)教“現(xiàn)代中國文學(xué)”和“中國哲學(xué)史”,后來又到舊金山,任教于太平洋大學(xué)卡利遜學(xué)院及舊金山州立大學(xué),專門教授東方文化,從文化藝術(shù)到戲劇,從東方哲學(xué)到中國歷史,他以淵博的學(xué)識和獨到的見解,得到了無數(shù)師生的敬仰和愛戴。他曾以莊子的哲學(xué)思想,創(chuàng)作編寫了話劇《蝴蝶夢》,自任導(dǎo)演,由學(xué)生演出。通過戲劇形式,讓師生們了解和深刻領(lǐng)會中國古代哲學(xué)思想的精深博大。同時,他還把美國著名話劇《推銷員之死》譯成中文,由學(xué)生用中文演出,讓東西方文化進行比較和通融。

        值得一書的是在1974的春天,在耶魯大學(xué)任教的“合肥四姐妹”或“姑蘇張氏四姐妹”中的小妹張充和第二次到哈佛參加曲會。她首次到哈佛大學(xué)演唱崑曲是在1968年春季,那回她與女弟子李卉一起演出了《思凡》和《牡丹亭》中的《游園》。這次曲會是在哈佛趙如蘭教授(即趙元任的女兒)的家中進行的。會上由姚莘農(nóng)先生唱曲,充和則吹笛伴奏,表演的是《金雀記》里的《喬醋》一出中的《太師引》一曲,內(nèi)容描述的是晉代才子新官上任,十分得意,正派人接那分別多年的原配夫人井文鸞,卻同時接到了從前情人巫彩鳳托人送來的一封信函?!短珟熞芬磺恼悄欠馇闀?/p>

        頓心驚,驀地如懸磬,止不住盈盈淚零。

        記當(dāng)日在長亭分袂,問歸期細(xì)囑叮嚀。

        卻原何身罹陷阱,猶幸得保全軀命。

        劈鴛鴦是猖狂寇兵,最堪憐蓬蹤浪跡似浮萍。

        曲會四天后,姚先生特地到耶魯拜訪充和與她的先生傅漢思,得到熱情款待,才有機會用毛筆將此曲抄錄在充和的《曲人鴻爪》畫冊中,并題款識,自稱數(shù)十年未唱《喬醋》的《太師引》一曲,當(dāng)天在哈佛曲會中,幸得充和用“自制銀管”吹笛伴奏,并得她不斷提示,“方能畢曲,庶免曳白之譏焉”。款識中還提到充和與他的胞妹姚志民是蘇州的崑曲同期(老曲友),同時,對充和與漢思的熱心招待很是感念,他鄉(xiāng)遇故知,覺得友誼之情至為溫暖:“余自波士頓赴新港(即紐黑文),充和設(shè)榻相待,復(fù)以自作之佳肴餉我。數(shù)年來遠(yuǎn)客斯土,羈旅生涯,已不知姑蘇之溫暖,今日始如坐春風(fēng)里也。”大約,因為他們雖然都自稱蘇州人,但祖籍都是安徽,所以他在落款時作“古歙姚莘農(nóng)”。此事在多年前廣西師大出版的《曲人鴻爪——張充和曲友本事》一書中有專門記述。

        不過,姚克離開大陸后,特別是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與家鄉(xiāng)長期信息不通,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沉冤得雪。盡管思鄉(xiāng)之心日切,還終日憂心忡忡,擔(dān)心當(dāng)局是否可以讓我回來?

        1958年版的《魯訊全集》中注釋中說姚克“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大陸解放時逃往海外”。1981年全國對過去的不實帽子給予平反,《魯迅全集》寫了新注釋,實際上也是一種平反。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寫了封信給姚克,承認(rèn)以前“內(nèi)容失實,使先生蒙不白之冤”,認(rèn)定“先生與魯迅有較深的交往,并在傳播魯迅的作品方面做過相當(dāng)有益的工作,我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并希望看到你寫的有關(guān)這方面的回憶文字。這樣的文字國內(nèi)由我們發(fā),也可以起到為先生挽回影響、替我們改正錯誤的作用”,云云。

        上官云珠與姚克的婚紗照

        可惜這封信姚克沒有能夠見到。因出版社無姚克的地址,就寄給了在香港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羅孚。羅孚也無姚克地址,后來又幽居北京十年,此信就壓了下來。

        直到1991年6月,姚克才和國內(nèi)的六弟姚志曾接上聯(lián)系。在他給六弟的一封信中說:“長吉詩最晦澀難解,自來注家都不能識其廬山面目,十余年來,長吉最難解之‘詩謎’(錢鐘書語),兄居然能通解百分之九十九,可使讀者稱快?!倍乙呀?jīng)將此整理出了一部約25萬字的書稿,并“思于上海排印”。準(zhǔn)備帶回國至上海印行,這對于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而言,無疑是一件了不起的學(xué)術(shù)成果。

        從他最后的兩封來信中,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xiāng)的眷念,并計劃于第二年春返回中國,在蘇州居住一段時間,完成他的《李長吉詩歌集校注》初稿的結(jié)尾工作,同時籌劃在內(nèi)地出版。然而,就在他準(zhǔn)備將要回國前夕,竟因偶染小疾而致不起,于當(dāng)年(1991年)12月19日病逝于舊金山,享年87歲。這一生的漂泊的游子,終究未能回到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

        就這樣陰差陽錯,鑄成了一代文學(xué)才子的千古遺恨。

        根據(jù)臺灣作家蔡登山所寫《洋才子姚克一生漂泊》一文,姚克自1948年秋到香港后,歷任香港中文大學(xué)、新亞書院、聯(lián)合書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學(xué)院院長。他在香港住了21年,直到1969年春,才應(yīng)美國夏威夷大學(xué)之聘,去了美國。有一位與姚克交往頗多的香港作家王敬羲在后來回憶姚克離港前的日子時寫道:“看姚先生寫稿,是我畢生難忘的事。姚先生穿長袍(年輕時總是西裝革履),去到半島酒店大堂咖啡座那類地方是很受眾人注意的。我總是陪他找一個角落坐下來,為他點了他心愛的咖啡,然后留他在那里寫稿。當(dāng)然要事先準(zhǔn)備好淺格子的大稿紙。從下午兩時到四時半,姚先生大概可以寫二千多字,有時我五時前回到咖啡座,姚先生已將一篇稿寫完。問他是不是寫累了時,回答總是‘不累’?!边@期間,王敬羲還幫他出版了《清宮秘史》《陋巷》《坐忘集》等書。但王敬羲說:“為先生出書,更學(xué)到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一本書的三校,姚先生堅持自己校閱,一字不茍,從頭看到尾。記得趕著出版《陋巷》時,正逢大暑,他老先生仍一襲長衫,只是把袖管卷高一些,在印刷廠狹小的房間,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雖然揮汗如雨,從不曾聽過他有任何怨懣之詞?!?/p>

        其實,20世紀(jì)50年代,姚克在香港戲劇文化界是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他除了繼續(xù)傾全力倡導(dǎo)話劇運動,不但創(chuàng)作了大獲好評的歷史劇《西施》《秦始皇帝》和現(xiàn)代劇《陋巷》,還導(dǎo)演了英譯《雷雨》,撰寫了大量頗有見地的話劇和電影評論文字。同時,他在聯(lián)合書院執(zhí)教,鉆研明清戲劇,發(fā)表了《明清戲劇散論》《〈出使中國記〉之戲劇史料》等論著論文,又鉆研希區(qū)柯克、奧尼爾和法國現(xiàn)代劇,發(fā)表了《關(guān)于希治閣及其他》《論法國的現(xiàn)代劇》等論文,均自成一家言。后又執(zhí)教美國夏威夷大學(xué),并翻譯了阿瑟·密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并對李賀詩歌作了精深的研究。作為戲劇家的姚克,是香港二十世紀(jì)五六十年代話劇運動成就卓著的代表性人物,成就卓著。

        姚克一生有過三次婚姻過程:第一位是他當(dāng)年滯留英倫時所認(rèn)識的英國女子,后帶了一個孩子離開姚克回了英國;第二位是著名的演員蘇州籍美女上官云珠,1943年,離婚的上官云珠與姚克在北京結(jié)婚,翌年生下女兒姚姚,但1946年他們就結(jié)束了這段不長的婚姻;1947年,姚克和他的第三任太太吳雯在南京舉行盛大婚禮,曹禺等到場參加觀禮,婚后他們共育有五名子女。吳雯于2010年逝世,晚于姚克19年,并合葬于舊金山一個面向太平洋的山坡的墓園內(nèi),面對故國,永守彼岸。

        1967年11月,香港正文出版社出版了姚克的評論集《坐忘集》,1971年和2004年國內(nèi)兩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姚克翻譯的美國阿瑟·密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

        2011年10月,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在1980年內(nèi)地重印《清宮怨》三十年后,終于由現(xiàn)代文學(xué)史專家陳子善教授編輯出版了姚克的隨筆集《坐忘齋新舊錄》。

        姚克墨跡

        超短裙老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性色av|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千人斩 |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蜜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日本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av少妇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韩国在线|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一区| 精品卡一卡二卡3卡高清乱码|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熟女高潮av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佳柔 |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亚洲黄片久久| 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福利|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天美| 久草福利国产精品资源|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