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李晶,李毓吉,左可斌
1.慶陽市人民醫(yī)院骨一科,甘肅 慶陽 745000;2.甘肅省中醫(yī)院骨腫瘤科,甘肅 蘭州 730050
胸腰椎骨折屬常見的骨科疾病,目前,后路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該病的經(jīng)典方式,可有效恢復脊柱穩(wěn)定性,并解除神經(jīng)根壓迫,但手術創(chuàng)傷可引起機體炎癥反應,加重局部疼痛,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等方式可改善臨床癥狀,促進骨折愈合,在減輕疼痛、改善預后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2]。復方傷痛膠囊屬純中藥制劑,具有化瘀止痛、舒經(jīng)活絡等功效,目前關于其與后路內固定術聯(lián)合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復方傷痛膠囊聯(lián)合后路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以期為此類患者尋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1.1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骨科學》[3]中關于胸腰椎骨折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CT檢查確診。(2)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結合臨床表現(xiàn)并制定診斷標準:①主癥:腰背疼痛,伸屈不利,心煩失眠;②次癥:轉側不利,大便秘結,腹部脹痛,發(fā)熱口苦;③舌脈:舌紫暗,苔黃厚,脈澀或弦。具備主癥≥1項和次癥≥2項,再結合舌脈象,即可辨證為氣滯血瘀型。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下述西醫(yī)、中醫(yī)辨證標準者;②年齡18~70歲;③均為氣滯血瘀型;④合并脊髓損傷;⑤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手術禁忌癥;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既往有胸腰椎疾病史;合并嚴重神經(jīng)根痛;病理性胸腰椎骨折;合并有嚴重心、腦、肝、腎等原發(fā)性疾??;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老年癡呆、抑郁癥、精神病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1.4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16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58例。觀察組男42例,女16例;年齡25~68歲,平均(39.41±8.24)歲;病程1~7天,平均(3.26±0.21)天;骨折部位:L1節(jié)段22例,L2節(jié)段9例,T11節(jié)段8例,T12節(jié)段19例;AO分型:A1型18例,A2型16例,A3型10例,B1型8例,B2型6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2例,高處墜落21例,重物壓傷5例。對照組男40例,女18例;年齡23~64歲,平均(39.59±8.37)歲;病程 1~6天,平均(3.31±0.20)天;骨折部位:L1節(jié)段21例,L2節(jié)段10例,T11節(jié)段7例,T12節(jié)段20例;AO分型:A1型19例,A2型17例,A3型11例,B1型6例,B2型5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5例,高處墜落17例,重物壓傷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基礎治療 2組均給予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具體包括詳細介紹疾病相關注意事項,禁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等。
2.2 對照組 給予后路內固定術治療?;颊呷「┡P位,給予全身麻醉,懸空抬高胸腹部,將骨折椎體正中作為手術入路,充分暴露傷椎及相鄰椎體,切開深筋膜、骶棘肌,使椎板與橫突暴露,探查并確定椎弓根位置,使用椎弓根系統(tǒng)進行固定并實施椎管減壓,固定復位后骨折,實施植骨融合,反復沖洗切口后逐層關閉。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2.3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聯(lián)合復方傷痛膠囊(規(guī)格:0.3 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73054,廠家:甘肅省西峰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治療。主要成分:延胡索、熟大黃、桃仁、柴胡、當歸、甘草、紅花、天花粉。口服,每次0.9 g,每天3次,治療30天為1療程,持續(xù)治療3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中醫(yī)證候積分:計算上述主癥和次癥積分,癥狀隨分值升高而越嚴重,具體計算方法為按照癥狀無、輕、中、重依次記為0分、2分、4分、6分。②疼痛程度: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使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5]判定,使用標有0~10刻度的直尺,其中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烈疼痛,患者根據(jù)自身疼痛程度在相應位置進行標記,然后統(tǒng)一由專業(yè)醫(yī)師進行統(tǒng)計,分值越高,則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③神經(jīng)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6]評估,具體內容包含凝視、視野、上下肢運動、忽視癥等11項,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隨分值升高而越嚴重。④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估,具體內容包括吃飯、穿衣、行走、上下樓梯等,分值為0~100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隨分值升高而越好。⑤纖維蛋白原(FIB):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測FIB水平,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并使用全自動血凝儀分析。⑥臨床療效:參照下述療效判定標準。⑦血清炎癥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采集空腹時肘靜脈血5 mL,離心并分離血清,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經(jīng)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描述,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結合中醫(yī)證候積分判定。痊愈:腰痛、胸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椎體和脊柱功能恢復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腰痛、胸痛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椎體高度恢復90%以上,脊柱功能基本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94%;有效:腰痛、胸痛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椎體高度恢復60%~89%;脊柱功能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40%~6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4.2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情況比較 見表1。治療前,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情況比較(±s) 分
表1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情況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5 8 5 8治療前3 0.5 7±4.2 6 3 1.2 8±4.1 9治療后9.3 5±2.3 2①②1 2.2 3±2.1 1①
4.3 2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比較 見表2。治療前,2組疼痛VAS、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疼痛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ADL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比較(±s) 分
表2 2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③P<0.05
項目V A S n A D L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 8 5 8 5 8 5 8觀察組(n=5 8)6.3 7±1.2 1 1.5 4±0.2 3①②5 6.7 3±1 0.4 1 7 9.5 1±1 1.5 3①③對照組(n=5 8)6.2 8±1.3 4 2.1 9±0.2 5①5 6.9 4±1 0.3 2 7 3.5 6±1 2.3 8①
4.4 2組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及FIB情況比較 見表3。治療前,2組NIHSS、FIB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NIHSS、FIB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3 2組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及FIB情況比較(±s)
表3 2組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及FIB情況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
項 目N I H S S(分)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n F I B(m g/d L)5 8 5 8 5 8 5 8觀察組1 9.1 5±3.3 6 6.2 3±1.3 1①②5.6 2±1.3 0 2.1 5±0.3 4①②對照組1 8.6 4±3.2 7 8.5 6±1.2 0①5.3 7±1.2 4 3.2 8±0.3 6①
4.5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傆行视^察組94.83%,顯著高于對照組82.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6 2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見表5。治療前,2組TNF-α、IL-2、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 TNF-α、IL-2、IL-6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5 2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 μg/L
表5 2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 μg/L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T N F-α I L-2 I L-6 5 8 5 8治療前4 1 4.3 2±5 2.2 8 4 1 5.5 7±5 2.1 9治療后2 5 4.6 8±4 0.3 4①②3 2 6.4 1±4 3.2 5①治療前7.9 3±1.3 1 7.8 9±1.2 5治療后3.1 2±0.5 9①②5.2 4±1.0 8①治療前4 5.7 3±6.4 1 4 5.6 2±6.3 9治療后2 1.4 6±5.1 7①②3 7.2 8±5.2 2①
胸腰椎骨折屬脊柱損傷常見類型,多由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暴力所致,是高能量損傷,可引起脊柱變形,壓迫神經(jīng),如不能及時治療,可造成神經(jīng)功能損傷和肢體障礙。目前,后路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常用方式,通過椎弓根系統(tǒng)固定傷椎,能夠恢復椎體高度,提高脊柱穩(wěn)定性,促進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復[8]。但骨折和手術不可避免引起創(chuàng)傷,造成疼痛,促使機體發(fā)生應激反應,激活炎癥細胞,產(chǎn)生大量炎癥因子。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胸腰椎骨折患者機體內產(chǎn)生大量炎癥因子[9]。以TNF-α、白細胞介素最為常見,TNF-α可介導炎癥反應,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其可損傷局部組織,通過擴張毛細血管,從而引發(fā)疼痛,并可造成局部水腫[10]。IL-2、IL-6均屬淋巴因子,能夠有效調節(jié)免疫細胞,其中前者可調節(jié)應激反應過程,并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1];后者屬前炎性介質,與組織損傷程度密切相關[12]。胸腰椎骨折患者受病情影響,需長時間臥床休息,可改變血流動力學。FIB屬蛋白質,具有凝血功能,主要由肝臟合成,可直接影響血栓形成,其水平越高,則表明血栓形成風險越高[13]。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胸腰椎骨折患者FIB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14]。
中醫(yī)學將胸腰椎骨折歸于“外傷”范疇,認為該病發(fā)病機制是遭受外傷,損傷經(jīng)絡,氣滯血瘀,阻于經(jīng)道,氣血逆亂,痰濁瘀滯,致臟腑失司。腰為腎之外府,骨傷腎損,氣化失司,筋骨斷傷,不通則痛。該病治療原則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復方傷痛膠囊屬純中藥制劑,方中延胡索性溫,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之效;熟大黃性寒,可逐瘀通經(jīng),化瘀止血;桃仁善活血破瘀,潤腸通便;柴胡性微寒,具疏肝解郁、退熱消腫之效;當歸可活血止血;紅花善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天花粉可清熱瀉火、消腫排膿;甘草可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上述藥物共奏舒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延胡索中所含的延胡索甲素和乙素具有良好鎮(zhèn)痛、安定作用,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15]。天花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夠軟化血管,預防血栓形成,而花粉多糖提高巨噬細胞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此外還能調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16]。桃仁中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可促進炎癥吸收,改善血液循環(huán),并具有抗過敏作用。柴胡中所含的柴胡皂苷等具有鎮(zhèn)痛作用,其煎劑具有解熱功效,此外其可通過刺激腎上腺發(fā)揮抗炎作用。當歸中的當歸多糖可雙向調節(jié)凝血功能,促進巨噬細胞分泌,增強免疫功能,并能抑制炎癥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復方傷痛膠囊聯(lián)合后路內固定術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臨床癥狀。觀察組VAS、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是復方傷痛膠囊中的延胡索、柴胡等成分具有良好鎮(zhèn)痛功效。觀察組NIHSS、FIB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有效改善神經(jīng)功能,降低血栓形成風險。分析原因與復方傷痛膠囊中的天花粉、桃仁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神經(jīng)功能有關。本研究進一步對與胸腰椎骨折相關的血清炎癥因子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TNF-α、IL-2、IL-6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分析原因與復方傷痛膠囊中柴胡、當歸等具有抗炎功效有關。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復方傷痛膠囊聯(lián)合后路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疼痛,提高神經(jīng)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栓形成風險,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
[1]洪全明,楊可佳,沈飛,等.前、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比較研究[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6,18(12):708-712.
[2]李毅,付知勤,梅中軍,等.經(jīng)皮與開放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配合正骨膠囊治療中青年胸腰椎骨折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6,36(12):2162-2164.
[3]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28-229.
[5]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2):125-128.
[6]Dunning K.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orke scale[J].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2011,9(1):1714-1715.
[7]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8]桂凱紅.后路復位固定椎體間植骨融合治療胸腰椎骨折脫位的臨床療效及對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10):826-829.
[9]馮彩英.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臨床療效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0):2327-2328.
[10]孫德舜,王小鶴,王曉燕,等.自擬骨傷復元湯對胸腰椎骨折術后早期白介素-2、纖維蛋白原表達及疼痛的影響[J].中醫(yī)正骨,2014,26(8):8-11.
[11]邢林卿,武永娟,田明波,等.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對CRP、IL-2和TNF-α的影響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3972-3974.
[12]吳紅.后路復位固定椎體間植骨融合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脫位的療效及對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664-6666.
[13]苗海震,肖毅.骨傷復原湯對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纖維蛋白原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17,32(5):848-851.
[14]吳立明.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聯(lián)合復方傷痛膠囊治療椎體壓縮骨折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5):2796-2797.
[15]傅蘭清,胡亞俊,翟莉.便通膠囊防治胸腰椎骨折術后便秘的隨機對照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3):576-579.
[16]鄭超華,宓士軍,王小林,等.復方傷痛膠囊治療腰肌勞損56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2,34(4):576-577.